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中国面临着世界上最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因为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与邻国的陆地边界线总长达22000多千米,尤其是与俄罗斯、印度这样的大国直接毗邻,另外周边还存在着众多的核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周边安全,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和抗美援越。与此同时,中国的周边安全中是否需要"缓冲国"或"缓冲区"一直是大家热议的问题之一。地缘政治学中的"缓冲国"(buffer state)、"缓冲区(buffer zone)"在国际学术界是被普遍使用的,但在我国  相似文献   

2.
正外界都认为政治解决双方的冲突是最可行的。美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官员1月18日齐聚喀布尔,展开四方机制的对话,力争为阿富汗政府与塔利班之间的和平谈判扫清道路。外界认为在和平谈判开始之前,美国和中国参与会谈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两个邻国之间建立信任的必要之举。美国支持阿富汗政府,而中国则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有众多的邻国,形成地域广阔的陆海地缘带,以中国为立点,构成周邻地区,也即周边地区。无论是从地缘、历史还是现实利益看,周边在中国对外关系中一直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中国与周邻国家是山水相连、相互依存的关系,总的来说,中国好则周邻好,周邻好则中国好。中国与周邻国家的关系历史久远。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中国一直是亚洲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与周邻国家结成了紧密的共生关系。近代  相似文献   

4.
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这为两国旅游业合作特别是边境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从政治层面上看,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已在中国启幕的"俄罗斯旅游年"及2013年将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旅游年"。尽管中俄旅游合作存在诸多优势,但目前仍不尽如人意,如旅游市场不够规范、缺乏适合俄罗斯游客口味的商品、合作形式较单一等。  相似文献   

5.
<正>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东边的日本(连同美日同盟)已经对中国的海洋地缘政治构成了有效制约,西南边的印度又如何呢?实际上,在海洋地缘政治的构架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中国和印度的关系越来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因素阻碍着中国解决与印度的领土纠纷问题中国在西边没有直接的出海口,离中国最近的就是印度洋了。中国通往印度洋必须通过邻国巴基斯坦或者  相似文献   

6.
自去年10月底上任以来,在历史认识、台湾地位、“中国威胁论”等问题上公然蔑视中国等邻国人民的感情,挑战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和战略底线,在短期内以多项“壮举”打破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历届日本外相不曾或不敢的“大不韪”记录。  相似文献   

7.
高旭是清末民初时期一位关心国事、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他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女权主义和进化论等外来思想的影响,而他接受这些思想都与日本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正表现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动与邻国日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旭是清末民初时期一位关心国事、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他接受了无政府主义、女权主义和进化论等外来思想的影响,而他接受这些思想都与日本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也正表现了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动与邻国日本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秦汉以降,中国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国家。其政治形态,统治疆域远异前代。两汉时期,统一王朝在物质文明和文化观念上为中华民族奠定稳固基础。当时之中国在东亚次大陆作为一个强盛的统一国家和周边邻国有非常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尤其和日本、朝鲜、越南、缅甸、马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日关系在基本结构或曰基础上已经发生三方面最重大的变化:第一是“权势关系结构”的双重变更。日本政界也好,舆论界也罢,总是和着某些国家大炒“中国威胁论”,或者有意渲染和夸大中国增长的综合国力对地区尤其是对邻国的挑战。另一方面,日本也在一种特定意义上迅速崛起,它早就决心要“修改和平宪法”,向海外展示自卫队,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成为“政治大国”的愿望与日俱增,而且似乎决意无视亚洲邻国的态度单方面采取行动。本来,在两个近邻间的“双强崛起”依其本质就充满了动能,何况中国人民惨痛的历史记忆和日本方面极力掩…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是一个典型的海陆二元一体国家,东面和南面临海,北部、西部和西南邻接亚洲大陆。广袤的中国周边地区,涵盖了亚洲大片区域,不仅有传统意义上的周边邻国,更有美国这一特殊的邻国,地缘环境极为复杂。中国周边地区是联系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安全和国家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在中  相似文献   

12.
中俄文化交往与中俄关系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往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这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国际政治多元化、信息传播网络化的必然,是两大邻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及其它交往的基础,是发展两国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新时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我想讲四个问题。第一,关于周边安全环境的分析框架与评估方法。中国周边的突出特征是:邻国数目多,历史问题多,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差异性大等。由这些特点所决定,长期以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错综复杂。通过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近十年的评估,我们初步建立了一个分析框架,重点是考察两大方面——大国因素与地区热点。  相似文献   

14.
正谈起印度和它的南亚邻国之间的关系,我想起2013年10月在新德里国防研究分析院(IDSA)参加"印度与南亚:探索地区认知"会议的经历。会上,来自印度诸南亚邻国的学者和官员们就其民众对印度的基本认知进行了交流。最直接的感受是,印度的周边外交搞得有些问题,邻国对它颇有怨言。环顾世界,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任何一个大国要想搞好周边外交,都不是件容易事。国际政治的"无政府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环境安全与否将直接关系中国的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在中国对外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国有着辽阔的疆域和漫长的边界线,领土领海直接接壤的邻国达到20个,列入"大周边"的国家多达64个。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的历次局部战争或边境自卫反击战均与周边邻国有关,涵盖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对外战略发生重大转变,对于时代特征的评估,由"革命与战争"为主题转向"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对于既成国际体系的态度,由负面认同转为正面认同,并融入其中,成为执行者、维护者、革新者、守卫者。  相似文献   

16.
<正>三个方面的研究意义应该讲,周边外交是习近平时代中国外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时代中国周边外交有三个方面的研究意义。第一是具有大战略意义。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相望国家;再延伸出去,东面是亚太,西面是整个欧亚大陆。也就是说,中国周边的辐射面占了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周边外交的布局不只是一个地区战略,更不仅仅是一个周边战略,而是一个真正的大战略。所以我们的周边  相似文献   

17.
李响 《科技信息》2011,(25):105-106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两国间的交流已有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在这期间唐代迎来了中日友好往来与交流的空前繁荣时期。从630年开始,日本先后派遣了19回遣唐使,这些遣唐使成为维持中日交流的主要力量。在这段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同日本展开了频繁的交流,特别是在文化方面,进行了高层次的交流,同时也留下了许多描写当时日本的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正自从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出现下行趋势,具体表现为中国与众多邻国政治关系中的复杂因素增多,尤其是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缅甸等国的摩擦事件时有发生;我国对周边国家的"以经促政"策略的边际效应有所下降,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的难度增大;与此同时,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海洋争端以及渔业纠纷增多并且烈度上升,尤其是朝核问题和南海问题成为国际热点。那  相似文献   

19.
<正>孔令杰(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副教授):中国与多个邻国之间存在悬而未决的边界海洋争端。这些争端可以归纳为陆地边界争端、岛礁主权归属争端和海洋边界争端三大类。其中,陆边争端包括中国与印度、不丹的陆地划界争端,以及中国与十几个周边国家之间的跨界水资源争端。岛礁争端主要是指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钓鱼岛争端以及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沙群岛的主权争端。海洋边界争端包括中国与八个海上邻国在黄海、东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新军国主义是日本军国主义的亡灵在当代的复活,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表现是:参拜靖国神社,否认侵略罪行,修改和平宪法,扩充军事实力,频繁进行军演,插手他国事务,威胁邻国安全。日本新军国主义的形成既有国际政治、经济因素,也有日本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因素。我们应对新军国主义的策略一是反对,二是不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