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紫穗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自制的同时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装置,从新鲜紫穗槐花提取出挥发油,得油率为0.13~0.20%。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色谱分离出80多个组分,质谱鉴定了65个成分,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93.8%。  相似文献   

2.
紫花地丁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乙醚萃取浓缩、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紫花地丁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采用GC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共鉴定出21个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1.18%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基酯(16.30%),另外有五个化合物含量超过4%.本方法快速方便,重现性好,适用于紫花地丁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3.
广西产白花前胡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气相色谱/红外光谱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对广西产白花前胡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用毛细管色谱分离出80多个峰,确认了其中32个组分,占色谱总馏出峰的95%以上,经分析鉴定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蒎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绵毛马兜铃中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一质谱连用技术分离和分析马兜铃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其相对含量,结果从挥发油的64个峰中鉴定出39个化合物,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75%.  相似文献   

5.
刺槐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自制的水蒸汽蒸馏-溶剂萃取装置,从新鲜刺槐花提取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其化学成分,色谱分离出100多个组分,质谱确定了其中51个主要组分的化学成分,占色谱相对峰面积的67.86%。  相似文献   

6.
芫花枝条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对芫花枝条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毛细管色谱分离出42个峰,共确认出其中40种成分,所鉴定出化学成分的质量占总挥发油的99.039%.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化学成分为十八碳酸甲酯(24.265%)、正二十八烷(18.450%)、正十六碳酸(10.086%)、(Z,Z)-9,12-十八二烯酸甲酯(7.499%)、十六碳酸甲酯(5.897%)、壬烷(4.665%)、对二甲苯(4.485%)、(Z,Z,Z)-9,12,15-十八三烯酸甲酯(3.600%)、β-谷甾醇(2.288%)等,其中十八碳酸甲酯含量最高,占总挥发油的24.265%.  相似文献   

7.
桑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鉴定蒙药桑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常规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椹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61种成分,共鉴定出38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5.09%.结论:桑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甲氧基-4-(2-丙烯基)苯(31.58%),糠醛(16.31%),(n^-)-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酮(6.45%)等.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兰香草挥发油,得油率为0.35%~0.52%.其相对密度为(20℃)0.9980~0.9900,折射率为(20℃)1.4608,比旋光度为 0.51^*,酸值为1.5,并用毛细管气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色-质联机等对该挥发油进行了系统的成分分析.在分出的112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7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其主要成分为芳樟醇、紫苏醇、香芹酮、荠芋烯、4-甲基-6-庚烯-3-酮、菉草烯、马鞭草烯酮、左旋松香芹酮、2-壬烯-4-炔等。  相似文献   

9.
瑞香狼毒叶挥发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对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野生瑞香狼毒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干燥的瑞香狼毒叶挥发油含量约为0.0071%,气相色谱分离的42个峰中,鉴定出18种化学成分,2种为植物挥发油中少见的胺类化合物,其中的肼基甲酰二苯胺含量达到了17.26%,推测其为瑞香狼毒地上部分刺激性气味来源成分。  相似文献   

10.
研究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归-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共检出103个色谱峰,鉴定了69个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6.01%,其中,茉莉酮和β-紫罗酮为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的首次鉴定报道.结果表明:河南驻马店产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8-桉叶油素(28.59%)、龙脑(7.94%)、3,3,6-三甲基-1,5-庚二烯4-醇(6.62%)、4-甲基-1-(1-甲乙基)-3-环己烯-1-醇(6.56%)、樟脑(6.31%)、α-松油醇(3.82%),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不同.  相似文献   

11.
迷迭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对油水分离得到的直接精油和用石油醚对水相进行萃取得到的萃取精油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直接精油共分离出42个峰,其中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占直接精油总量的99.54%;萃取精油共分离出37个峰,其中鉴定了33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精油总量的91.82%;2种精油成分部分相同,相同成分占精油总量的70.00%;共鉴定了57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8.57%.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对原油的乳化及促进白腐真菌原油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含油废水中分离到3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并能乳化原油的菌株,采用油膜扩散法测其乳化能力,筛选原油乳化较好的菌株并预处理原油,再接种白腐真菌降解原油.结果表明筛选的3株细菌(分别命名为zsh7、zsh10、zsh11)发酵液使油膜空斑直径均大于19 cm.分别接种3株菌株和白腐真菌,在7天内可显著提高白腐真菌对原油的降解率,从71%分别提高到90%、93%、954%.经鉴定3株菌株分别为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 sp) 、芽孢杆菌属(Bacullus sp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五味子中油脂,取样10.0 g提取6 h,得油率为7.91%.对五味子油中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GC-MS联用仪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五味子油中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最高达93.30%,其次为十八碳烯酸,含量为4.02%.  相似文献   

14.
采用悬浮聚合法将豆油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支化和部分交联的聚合材料。结果表明,豆油与苯乙烯发生了共聚,聚合物中甘油酯基最高摩尔分数达到0.81%,豆油单元的质量分数达到6.50%。聚合温度85.0℃,反应时间4.0h,反应物中悬浮剂(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0.15%,反应物中豆油的质量分数在10%时,共聚物的分子量达到最大值。共聚物中甘油酯基的含量随着反应物豆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物豆油的质量分数为10%时,凝胶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3.70%。  相似文献   

15.
]以琯溪蜜柚果皮为原料,研究了蒸馏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对蜜柚精油性质及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提取所得蜜柚精油为黄色澄清液体,具有新鲜蜜柚果皮的特征香气,所得精油理化指标相差不大,均具有良好的品质.利用气质联用技术对精油进行组分鉴定分析得知:蜜柚果皮精油中的主要成分为d-柠檬烯、β-月桂烯、圆柚酮、吉马烯、香叶醇,新鲜果皮精油中柠檬烯含量最高,占总量的52.37%;其次为β-月桂烯,占26.07%.同时蒸馏萃取法所得精油中圆柚酮的质量分数(8.64%)是蒸馏法的(3.43%)两倍多  相似文献   

16.
采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蒜挥发油,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测定大蒜挥发油化学成分,考察贮藏对大蒜挥发成分的影响.共鉴定出了22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28%~41%)和甲基烯丙基硫醚(11~16%)等.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期的大蒜油的成分的种类变化不大,但相对含量变化较大。该变化可能源自贮藏期成分的挥发和大蒜水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速生桉(Eucalyputs grandis×E.urophylla)叶精油,对桉叶精油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并通过气相色谱测定不同产地速生桉精油中的主要成分。结果桉叶精油中1,8-桉叶素相对百分含量为34.84%~40.85%,α-蒎烯相对百分含量为14.44%~39.96%,其它的成分还有:对伞花烃、乙酸松油酯、α-松油醇、松油醇-4等,共有峰面积占总峰面积的95%以上,而且色谱行为基本一致。这些指标性成分可以为建立广西速生桉叶精油的质量标准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稠油中的沥青质组分作为唯一碳源,利用选择性富集方法,从油田采出水筛选得到一株能够降解沥青质的菌株S,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菌株S与Genbank中Bacillus subtilis Bsn5的序列相似度达99%.利用菌株S对富含沥青质的稠油进行了微生物降解评价实验,分析了其对稠油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菌株S作用后,稠油外观及组成结构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烷烃含量增加,沥青质组分降低,沥青质降解率达到34%;稠油黏度和密度也相应降低,降低程度分别为34.11%和4.57%;菌株S对稠油的作用,改善了稠油的物化性质.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CO2萃取芫荽芳香成分及GC/MS解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方法,对新鲜芫荽(Coriandrum sativumL.)茎叶进行萃取,得油率0.27%,用气相色谱/质谱联机(GC/MS)对精油成分进行了解析.共检测出60种成分,其中30种化合物被确定,占挥发油成分的82.772%.其中酯类35.046%,脂肪醛类22.792%,醇类15.641%,有机酸类5.357%,烃类3.936%.  相似文献   

20.
刺槐花样品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延安地区刺槐花挥发油中分离出57种组分,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峰总面积的82.01%;鉴定出其中的成分有醇、烯烃、烷烃、醛、酯、酮等十多种化合物,其中烷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7.40%,烯烃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6.74%,醇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5.87%,酯类化合物占色谱峰流出面积的12.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