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要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该文主要探讨了高中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职高语文目前面对着很大的压力,职高教师和学生“重技术,轻文化”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学生入手。抓住学生的发展特点、联系实践、摆脱固有教学模式、展开灵活教学,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知识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张姝 《科技知识动漫》2010,(10):118-1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着手培养呢?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借助童话进行启蒙教学。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对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低年段孩子,童话无疑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和作文兴趣的最佳“诱饵”。  相似文献   

4.
目前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达不到应有的要求,小学教师队伍的情况尤甚,这已严重影响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所以必须在抓好新课改理念贯彻落实的同时,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精神和文化素养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和谐统一。教师教语文首先是教学生做人,学生学语文首先是学做人,语文教学必须始终贯穿道德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我从以下几方面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表现出来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自信力,是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乡村语文教师在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存在欠缺,这是制约其参加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专业发展和职业成就感获得的重要因素。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和培养方式,加强乡村语文老师专业基础,提高文化能力和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建构乡村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是实现核心素养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都知实践出真知,在践行中才能辨识事物的真伪与理论的偏差。但这一理论却很少在语文教学中实际运用。语文教学的任务由以前的强调修文化、蓄涵养发展变迁到了如今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实用性的语文素养。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如何根据自身的环境和特点,带着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知识,提升语文素养是当前值得教研的话题。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将语文课程的功能定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那么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着手培养呢?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我们借助童话进行启蒙教学.童话以其丰富的幻想、奇特的情节、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对于以无意注意为主的低年段孩子,童话无疑是培养孩子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和作文兴趣的最佳"诱饵".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个人发展的基础。我国义务教育从分阶段传授语言文化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本文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因素和智力发展的规律,就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扩句和缩句总结教学感悟、提出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邵青 《科技资讯》2009,(33):162-162
中专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作为中专学校的语文教师,面对素质教育应该说担任着更艰巨的任务。因为语文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而且"文以载道",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其思想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做人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的任务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应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想品质,学习方法,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因此,“语文味儿”就是指语文课依据语文性质完成语文任务的特性。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语文味儿”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廷富 《科技资讯》2009,(24):163-16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素养”的概念,“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涵盖了“字词句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  相似文献   

13.
郭艳霞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90-193
大众文化作为当今社会强有力的文化建构力量,已经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语文教育,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语文教学必须与大众文化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必须。语文素质教育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采取因材施教、凸显综合素养、渗透学科知识、引导主动参与等方式,达到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教育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必须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文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勇于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富于独特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小学语文教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字词句章,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孩子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来自于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从有语言开始就有了这门功课。语文学科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土壤,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们的下一代,那么我们现在所教的孩子等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也许能够减少很多社会问题,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祥和,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17.
闫晶 《科技咨询导报》2011,(20):183-183
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理应在传统文化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高职语文由于强调语文实用能力的培养,对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不重视。这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个性特长、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加快改革的步伐,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现代化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前提和动力。现代化的语文教学,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富有开创能力的人,必须新化教学内容,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必须引进现代化的传媒手段。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作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其培养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小学教育创新改革,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符合当代人才培养需求。语文素养是学生内在品质的基本构成之一,其培养工作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现,为素质教育渗透奠定了基础。该文在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需求做出解析的基础上,就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苏红 《海峡科学》2006,(9):119-119
小学语文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千万别让语文课失去了“儿童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