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香(LentinusedodesofGuandgdong)4产桃红平菇(Pleurotusrhodophyllus)为出发菌株,以它们的突变株为直接亲本,用溶壁酶Lywellzyme分离原生质体,用PEG作融合剂进行生质体融合,获得若干株融合体,其中有些融合体已形成子实体,融合体形成子实体的培养时间长(5-9个月)出菇温度广(13-30℃),形成的子实体有的象香菇,有的类似平菇;子实体产生的担孢  相似文献   

2.
光合细菌种间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子鉴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浓度为3mg/l的溶菌酶溶液处理对数生长期的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丙酸钠~-)和沼泽红假单胞菌(甘露糖醇~-)50min,获得两菌体形成的原生质体,再生率分别为86%和62%。等量的两亲株原生质体在35%聚乙二醇(PEG,MW.6000)诱导下融合5min,融合率为2.1×10~(-4)。经影印法鉴定,生成的融合子可以分别在丙酸钠和甘露糖醇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融合子的体积为3.63um~3,约为两亲株的体积之和。融合子菌落形态特征界于两亲株之间,其降解底物中有机物COD_(cr)的能力,优于任一亲本菌株。获得的融合子杂种细胞,存在着高效降解利用机污染物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真核原核两界细胞融合子SEM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定跨界融合Fhhh细胞形态的结果。Fhhh由2株真菌真核细胞与1株细菌原核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而成。2株真菌是黄孢原毛平革菌和酿酒酵母,1株细菌是从对苯二甲酸废水活性污泥中筛选获得的土细菌。3个亲株菌体细胞SEM的形态差异极为显,既不同于黄孢原毛平革菌与土细胞的首次跨界融合获得的Fhh,也不同于Fhh与酿酒酵母的2次跨界融合获得的Fhhh。经过350多代的繁殖传代。Fhhh仍然同时含有来自3亲株的基因DNA,具有分子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跨界原生质体融合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构建基因工程菌的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太谷核不育小麦可育株和不育株花药绒毡层细胞的发育和退化情况进行了电子显微镜的系统观察,主要结果如下: 1.太谷麦可育株花药绒毡层细胞发育过程中亚显微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液泡系与内质网的动态方面。一种“类似自体吞噬泡”结构的形成,可能与绒毡层的解体直接有关。当药室腔内形成四分体和早期小孢子时,绒毡层的发育似乎达到“成熟”阶段,其结构表现最为复杂、多样。在小孢子发育后期,绒毡层细胞开始转向退化。同一药室中各绒毡层细胞转向退化的时间,先后有所不同。 2.太谷麦不育株花药绒毡层细胞的发育进程和亚显微结构与可育株有明显的不同。当药室腔内花粉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前期Ⅰ时,不育株绒毡层细胞表现了某些退化细胞的特征,包括自体吞噬泡的形成、亲锇颗粒的出现和液泡化程度的增强等。以后,绒毡层细胞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形式解体。  相似文献   

5.
近岸海洋细菌的群体感应与生物膜形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分离获得的43株海洋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分子及生物膜形成能力,评估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与生物膜形成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高丝氨酸内酯类化合物活性菌株(10株)中90%的菌株(9株)有很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且10株中的7株(70%)所形成的生物膜存在明显的细胞团.具有AI-2活性的菌株中67%的菌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结果中具有AHLs活性的菌株往往形成强的生物膜,并常能形成较大的细胞团.许多不能产生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菌株也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可见对于环境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存在特别是AHLs的存在,趋向于是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泥窖己酸菌产生的己酸是浓香型大曲酒主体香成分的前体物质之一。从老窖泥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产酸能力较高的己酸菌GS5,以其为亲株,通过紫外诱变(照射功率15W,照射距离30cm,时间为3m in),筛选到1株产酸量提高12%的突变株GSUT3,多次继代培养结果表明其产量稳定。研究还发现GSUT3与亲株之间,GSUT3第1代与第8代之间,其生长变化规律和己酸产量的变化规律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7.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经N-甲基-N‘-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诱变,选育出抗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和抗氯化理(LiCl)的抗药性菌株作为融合新株的细胞质基因标记。用100mg/ml蜗牛酶制备亲株的原生质体,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在35%PEG(MW6000),0.01mol/L CaCl2条件下被诱导融合,融合频率为10^-6 - 10^-7。试验表明,这些融合菌株具有杂种性质。其中一株产胞外赖氨酸的能力比亲株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索了用不可逆生化抑制剂(碘乙酸)抑制—亲株细胞某些酶活性的同时,利用两亲株细胞生理性差异作为啤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异常汉逊酵母(Hansenula anomala)原生质体融合选择性标记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这一选择系统简便、可靠和适用。属间原生质体融合率为1.48-2.25×10~8。经菌落形态比较,碳化合物的发酵和同化,DNA含量测定,酯酶型分析,细胞核染色和自然核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从选择性培养基上筛选到的菌株分为三种类型:84.4%异常汉逊酵母型:10.4%啤酒酵母型:5.2%是真正核融合子型。本文还讨论了三种类型菌株出现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董鸡小肠嗜银,亲银细胞的分布形式,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嗜银,亲银细胞逐渐减少。嗜银细胞数量大于亲银细胞,这两种细胞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集中在肠腺,在回肠主要集中于绒毛,嗜银,亲银细胞可能具有内,外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一、哺乳动物克隆理论的由来和要义众所周知, 1902年GottliebHaberlandt提出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他指出, 植物细胞保持着向完整植株发育的潜在能力。1958年, F.C.Steward在人工条件下用胡萝卜根部的细胞培育出了新植株。  相似文献   

11.
平菇与香菇原生质体融合新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菇与香菇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经初筛获得5个新菌株,其茵丝生长速度、纤维素酶活力(FPA酶活、CMC酶活)、木质素酶活力(漆酶酶活)得到明显提高,其中R23菌株在26℃下培养茵丝生长速度最快,且漆酶产酶能力显著高于亲本,R8茵株最耐高温,R24菌株的纤维素酶活力表现最优;酯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显示R4、R15、R24新菌株含有香菇和平菇双亲的酶谱条带.  相似文献   

12.
在双亲灭活原生质体融合选育苏云金杆菌新菌株的过程中,最终筛选出一株毒力效价较双亲分别提高41%和117%的新菌株3#。该菌株的酯酶同工酶谱及晶体蛋白多肽均与双亲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3.
用原生质体融合法优化啤酒酵母的凝絮性和发酵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发酵度较高、凝絮性较差的啤酒酵母菌株H38的原生质体为受体,以凝絮性较强、发酵度较低的啤酒酵母菌株N1热灭活的原生质体为供体进行融合.用正交试验法分别优化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条件以及原生质体融合的条件.用制霉菌素抗性为遗传标记选择融合子.融合子初筛时以凝絮性为指标,复筛时以发酵度和发酵液中的主要风味物质的含量为指标.对得到的融合子进行了异核体和遗传稳定性的检验,结果得到两株凝絮性以及发酵特性较好的菌株HN31和HN40.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4个原生质体融合株(T1、T2、T3和T4)及其亲本糙皮侧耳831和师大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进行了出菇试验.结果表明:6个菌株的最适氮源、碳源、pH和温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出菇试验表明,融合株T4的生物学效率为133.2%,高于两个亲本,是一株值得推广应用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5.
酯酶同工酶技术在选育Bt新菌株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苏云金杆菌亲本菌株及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而获得的融合子的酯酶同工酶谱,通过比较分析,融合子的酯酶同工酶谱较之亲本菌株有显著变化,表明酯酶同工酶在原生质体融合中可作为鉴定融合子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酵母属中的一些种是生产单细胞蛋白的主要菌株,通过遗传工程选育高赖氨酸酵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价值,采用100mg/ml蜗牛酶制备亲株的原生质体,在35%聚乙二醇(MW6000)的作用下,成功地获得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株间融合重组子,融合频率为10~(-8)-10~(-7),经过五代的移接验证,融合子稳定,融合子抗药性产生叠加效应,个体形态发生了变化,DNA含量加倍,赖氨酸含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对两株单一优良性状差异显著的高山被孢霉菌株F24和G12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再采用双灭活或流式细胞分选法筛选优良性状相结合的高产菌株,对双亲菌株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和再生的相关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对双灭活和流式细胞分选的具体方法进行了研究.经研究发现,采用培养16 h的高山被孢霉菌丝于混合酶液(蜗牛酶15.0 mg·m L~(-1)、纤维素酶6.0 mg·m L~(-1)、溶菌酶0.5 mg·m L~(-1)和几丁质酶0.2 mg·m L~(-1))中30℃酶解4 h为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并探究得出两种融合子筛选方法的最佳方案,成功筛选出融合子,进一步再生培养验证ARA产量,最终挑选出一株ARA产量达6.32 g·L~(-1)的高产菌株.以前尚未发现此方法在高山被孢霉上的应用,为高山被孢霉育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棘孢小单胞菌原生质体的融合育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诺霉素(Micronomicin,MCR)产生棘孢小单胞菌(Micromonosporaechinospora)为出发菌株,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链霉素抗性菌株,抗性菌株的原生质体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和热处理致死,通过单亲致死原生质体融合,以链霉素为选择条件选出融合株,经摇瓶发酵并结合薄层层析扫描(ThinLayerChromatography,TLC)分析,筛得4株MCR百分含量高于亲株的融合子,MCR百分含量达到90%,效价1076u/ml,分别比亲株提高15%和11%,  相似文献   

19.
克氏固氮菌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原生质体电融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联合固氮菌的抗逆性,采用电融合技术,在小麦根际联合固氮菌(Klebsielaoxytoca)与抗逆性强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ussubtilis)之间实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并从再生的融合子中筛选到多株具有特定性状的后代菌株。经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抗生素抗性、耐热性、抗菌活性、固氮活性以及淀粉酶试验等多项指标测定,数株融合子表现出双亲的耐热、抑菌、固氮等优良性状,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生产酒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吸附法制备固定化酵母增殖细胞.从糖蜜发酵生成酒精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高浓度底物抑制、产物抑制和温度变化的耐受程度,固定化细胞系统明显优于游离细胞,且其表观动力学常数明显受到扩散影响.在固定化细胞系统的连续发酵过程中,当稀释度为0.89h-1时,酒精的最大生产能力为19.5g·h-1·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