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筛选金铃子散的抗炎有效部位并对有效部位进行质谱(MS)表征。方法将金铃子散采用梯度极性溶剂石油醚、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及水超声提取,提取物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以确定抗炎有效部位,并对抗炎有效部位采用MS进行初步表征。结果金铃子散石油醚提取物对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MS分析其特征离子峰为m/z102.1、149.2、205.3、279.4、301.5、366.4。结论金铃子散石油醚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为金铃子散的抗炎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铁苋菜抗炎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热板和醋酸扭体疼痛模型,考察铁苋菜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考察铁苋菜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 铁苋菜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和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 筛选葎草镇痛抗炎的有效部位,初步探讨有效部位镇痛抗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法将葎草水提液分离为不同部位;采用小鼠热板和醋酸扭体疼痛模型,筛选葎草镇痛作用的有效部位;采用二甲苯小鼠耳肿胀、大鼠蛋清足跖肿胀2种急性炎症模型以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筛选葎草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检测有效部位对醋酸所致疼痛模型小鼠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以及蛋清所致大鼠足跖炎症组织NO和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 葎草石油醚萃取部位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P < 0.05),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 < 0.05);葎草石油醚萃取部位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P < 0.05),明显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P < 0.05)。葎草石油醚萃取部位明显降低醋酸所致疼痛小鼠血清PGE2、cAMP的含量(P < 0.05),明显降低蛋清所致大鼠足跖组织NO和PGE2含量(P < 0.05)。结论 葎草的水提液的石油醚萃取部位是镇痛抗炎的有效部位,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PGE2、cAMP的含量有关,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炎症组织NO和PGE2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苗药八角枫发酵前后在体内抗炎作用并筛选其抗炎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固态发酵"法炮制苗药八角枫获得发酵炮制品,采用小鼠棉球肉芽肿抗炎试验,探讨八角枫炮制前后80%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物的抗炎作用。结果:八角枫发酵前后抗炎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无辅料发酵组抑制率为23.23%(P<0.01),生品组抑制率为21.21%(P<0.01),有辅料发酵组抑制率为33.33%(P<0.01)。八角枫发酵前后各极性部位抗炎试验中,与模型组比较,生品乙酸乙酯组抑制率为30.56%(P<0.01),生品正丁醇组抑制率为21.30%(P<0.01),生品总提物组抑制率为20.37%(P<0.01),辅料发酵品总提物抑制率为21.30%(P<0.01),发酵后各极性部位均有抗炎作用,但不显著。结论:采用"固态发酵"法炮制苗药八角枫,能够提高其体内抗炎作用。其生品乙酸乙酯部位为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发酵后,有效部位发生改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该民族药发酵炮制作用机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傣药大籽筋骨草乙酸乙酯萃取部位(AMEA)的抗炎镇痛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跖肿胀模型,以足跖肿胀度、足跖肿胀抑制率为指标,考察AMEA的抗炎作用;采用ELISA法测定足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初步探讨AMEA抗炎作用机制;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考察镇痛作用.与模型组比较,致炎后5 h, AMEA低、中、高3个剂量组均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跖肿胀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致炎足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P<0.05),并能明显减少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P<0.01).结果发现,AMEA具有较好的抗炎和外周镇痛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TNF-α和IL-1β水平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6.
7.
锦绣杜鹃花抗菌、抗炎活性及其有效部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锦绣杜鹃花的抗菌及抗炎活性,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其抗菌活性物质的提取效率.本实验采用了甲醇冷浸法、乙醇回流法和微波萃取法分别对锦绣杜鹃花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并采用微孔板稀释法测试提取物对多种阳性菌、阴性菌和耐药菌的抑制活性.基于其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还采用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评价了粗提物对炎症因子TNF-α的影响,并测定了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此外,为了获取锦绣杜鹃花抗菌作用的有效部位,本实验将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萃取得到不同极性的萃取物组分,比较其抑菌活性.甲醇冷浸法获得的粗提物的抗菌活性最佳;各萃取组分中,乙酸乙酯萃取组分的抗菌效果最好,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26003的MIC值达到0.512mg/mL;提取物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的增加.本研究证实了锦绣杜鹃花具有较好的的抗菌抗炎活性,其抗菌作用的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为锦绣杜鹃花在抗菌、抗炎药物和产品研究开发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阔叶十大功劳根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应用模糊物元模型对阔叶十大功劳根不同提取部位抗炎镇痛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水缩尾法及热板法,以小鼠足跖肿胀、耳廓肿胀程度考察阔叶十大功劳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用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对其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计算贴近度比较模型组(M1)、阳性对照组(M2)、水提物组(M3)、乙醇提取物组(M4)、正丁醇提取物组(M5)、乙酸乙酯提取物组(M6)、石油醚提取物组(M7)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阔叶十大功劳根不同提取部位均有抗炎镇痛的效果,但各部位抗炎镇痛效果程度不同;反应不同部位抗炎镇痛总效应的贴近度值从大到小排序为M6,M4,M3,M5,M2,M7,M1。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可筛选出阔叶十大功劳根抗炎镇痛的最佳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价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阔叶十大功劳根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应用模糊物元模型对阔叶十大功劳根不同提取部位抗炎镇痛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水缩尾法及热板法,以小鼠足跖肿胀、耳廓肿胀程度考察阔叶十大功劳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作用;用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对其干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计算贴近度比较模型组(M1)、阳性对照组(M2)、水提物组(M3)、乙醇提取物组(M4)、正丁醇提取物组(M5)、乙酸乙酯提取物组(M6)、石油醚提取物组(M7)的抗炎镇痛效果。结果显示阔叶十大功劳根不同提取部位均有抗炎镇痛的效果,但各部位抗炎镇痛效果程度不同;反应不同部位抗炎镇痛总效应的贴近度值从大到小排序为M6,M4,M3,M5,M2,M7,M1。基于变异系数权重的模糊物元模型可筛选出阔叶十大功劳根抗炎镇痛的最佳有效部位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能够客观、科学地评价不同提取部位的抗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野木瓜藤茎中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以LPS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细胞炎症反应模型,采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β含量;Hoche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结果表明:从野木瓜藤茎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得到两个皂苷类化合物均可显著抑制NO释放;其中化合物1可显著抑制IL-1β产生,且能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两种皂苷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11.
华北鼠李属植物的化学分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华北鼠李属(RhamnusL.)植物的11个种的化学分析,发现几乎所有的种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包括multiflorinA,alaternin,Kaempferol-3-0-β-rhamninoside,其中Kaempfer-ol-3-0-β-rhamninoside,普遍存在,为本属的特征性成分.根据黄酮类化合物对部分种的系统地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高效分离得到高纯度的决明子活性成分,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在流速为2.0 mL/min、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6∶6)的上相、流动相为从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6∶6)到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5∶7)的梯度洗脱的两相溶剂系统中,从决明子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同时分离得到5种单体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质谱(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出5种化合物分别为橙钝叶决明素(Ⅰ)、甲基钝叶决明素(Ⅱ)、钝叶决明素(Ⅲ)、大黄素甲醚(Ⅳ)和大黄素(Ⅴ).从500 mg粗提物中分离得到5种化合物的量分别为90.42、45.39、31.84、121.71和39.10 mg;纯度分别为97.4%、93.0%、94.8%、96.3%和95.5%;回收率分别为91.5%、96.7%、93.3%、95.6%和98.4%.  相似文献   

13.
淫羊藿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近10 年来与淫羊藿生理生态有关的研究进行总结. 与淫羊藿其它方面的研究相比,该方面的研究显得最为薄弱,现有的研究成果仅包括不同种间、同一种不同产地和不同物候期的总黄酮含量差异及形态上的差异. 建议加强淫羊藿生理学和生理生态学的研究,为该属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研究乳浆大戟EuphorbiaesulaL.的化学成分。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乳浆大戟乙酸乙酯提取物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3)。  相似文献   

15.
为了高效率地分离决明子中的高纯度活性成分,应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决明子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同时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两相溶剂系统的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6:6)的上相,流动相是从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6:6)到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水(体积比5:3:5:7)的梯度洗脱,流速为2.0 mL/min。利用理化常数、质谱(MS)、核磁共振(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5个化合物分别为橙钝叶决明素(1)、甲基钝叶决明素(2)、钝叶决明素(3)、大黄素甲醚(4)和大黄素(5)。从500mg粗提物中分得的量分别是90.42mg、45.39mg 、31.84mg、121.71 mg和39.10mg, 纯度分别为97.4%、93.0%、94.8%、96.3%和95.5%,回收率分别为91.5%、96.7%、93.3%、95.6和98.4%。  相似文献   

16.
苦瓜皂甙的提取过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苦瓜皂甙的提取工艺和测定方法.以苦瓜皂甙中主要成分Mordicoside A为对照,采用分光光度法对苦瓜中皂甙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提取温度、浸泡时间、乙醇的质量分数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苦瓜中皂甙进行了提取务件优化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6h,乙醇质量分数为70%及料液比1:5为最佳提取条件.苦瓜皂甙粗品的提取率为苦瓜干粉的0.052%,其中皂甙的质量分数为43.333%.  相似文献   

17.
以瓶尔小草为原料采用醇提水沉一聚酰胺吸附、乙醇溶液梯度洗脱,得到不同洗脱物。在此基础上测定红外光谱(IR),并与黄酮类化合物对照品槲皮素、芦丁的红外光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0%和50%乙醇溶液洗脱物红外光谱相似,60%和70%乙醇溶液洗脱物的红外光谱相似,而80%和90%乙醇溶液洗脱物的红外光谱有明显差异,初步指认了不同洗脱物的吸收特征峰,为瓶尔小草原料药的提取建立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迷迭香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迷迭香中的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对油水分离得到的直接精油和用石油醚对水相进行萃取得到的萃取精油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直接精油共分离出42个峰,其中鉴定了41种化学成分,占直接精油总量的99.54%;萃取精油共分离出37个峰,其中鉴定了33种化学成分,占萃取精油总量的91.82%;2种精油成分部分相同,相同成分占精油总量的70.00%;共鉴定了57种化学成分,占精油总量的98.57%.  相似文献   

19.
陈家源  谭晓  卢文杰  牙启康 《广西科学》2011,18(3):226-227,232
采用硅胶柱层析、甲酯化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对田皂角(Aeschynomene indicaL.)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分离出53个组分,确认了其中的31个成分.这些成分主要为脂肪酸成分,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鉴定出.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从白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醇提液正丁醇萃取层中分离纯化得到8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质谱等光谱方法鉴定结构分别为:N-对羟基苯乙酮基-3-甲氧基-4-羟基取代桂皮酰胺(Ⅰ),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 (Ⅱ),3′-甲氧基-槲皮素-3-O-β-D 葡萄糖苷(Ⅲ),3′-甲氧基-槲皮素-3-O-β-D-龙胆二糖苷(Ⅳ),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Ⅴ),海柯皂苷元-3-O-β-D-吡喃半乳糖基(1-2)-[β-D-木糖基(1-3)]-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Ⅵ),苯甲酸(Ⅶ),尿嘧啶核苷(Ⅷ)。其中化合物Ⅳ,Ⅶ,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也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