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信阳市2017—2020年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浓度数据及同期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利用Kolmogorov-Zurbenko(KZ)滤波法将原始浓度序列分解为短期分量、季节分量和长期分量,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污染物基线分量和短期分量与相应尺度气象要素的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残差进行滤波和序列重建,得到去除气象影响的污染物长期变化趋势,该浓度仅与污染物的排放量有关。结果表明,PM2.5和O3浓度的波动主要由污染源排放及气象条件的短期变化和季节变化引起,气象条件对PM2.5季节分量和O3长期分量影响较大。信阳市PM2.5污染排放减弱,O3污染排放先升高,在2018年10月后降低。由于污染排放导致的2017—2020年PM2.5和O3长期分量分别降低3.5、1.5 μ g/(m3·a)。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郊区环境大气中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及其变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7-11-2008-10对长沙市郊区环境空气中的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采用TEOM 1400a进行实时监测,以揭示城市颗粒物污染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市郊区颗粒物污染相当严重,PM10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20.8±47.7) μg/m3,明显超出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秋、冬季节质量浓度高于夏季质量浓度;PM10质量浓度日变化受城市交通密度的影响显著,峰值分别出现于9:00与18:00附近,与早晚交通高峰期吻合;PM10质量浓度在工作日与周末存在明显差异,夏季周末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工作日质量浓度,而冬季则相反;颗粒物PM10与PM2.5质量浓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说明我国现行采用的PM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城市空气质量仍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3.
西安市秋季大气颗粒物散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污染条件下西安市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散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于2012 年11 月监测大气颗粒物散射系数并采集PM2.5样品。探讨了大气颗粒物的散射日变化特征, 通过实验分析PM2.5中水溶性离子(Na+、NH4+、K+、Mg2+、Ca2+、F-、Cl-、NO3-和SO42-)和含碳物质(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水平, 并讨论它们的来源及对散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颗粒物的散射系数均值为(579±387)Mm-1, 夜间高日间低。PM2.5质量浓度与散射系数呈现出较强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85), 通过回归方程得到PM2.5散射效率为3.09 m2·g-1。在PM2.5化学组分中, 有机物对消光系数的贡献最大, 占52.3%;其次是NH4NO3和(NH4)2SO4, 贡献率分别为16.2%和13.7%。 相似文献
4.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M2.5代表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等于和小于2.5微米的大气颗粒物。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PM2.5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危害人体健康。PM2.5的基本特征是体积小、重量轻,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可以被大气环流输送到很远的地方,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PM2.5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比PM10和PM100更大、更严重。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早已把PM2.5列为国家标准污染物。2012年我国政府已经颁布PM2.5国家标准(0.035毫克/立方米.年和0.075毫克/立方米.日),将于201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常规监测,并向公众报告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5.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74-278
依据2013年银川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监测数据,对银川市环境空气中PM2.5的污染现状、变化趋势及与气象因子关联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市PM2.5的质量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采暖季和非采暖季2种典型的季节性特征,非采暖季PM2.5的质量浓度与气压呈显著的正相关,与气温、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采暖季PM2.5的质量浓度与风向、相对湿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与风速、气温、能见度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厦门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环境影响及其与健康的关系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研究发现.城市细颗粒物浓度的短期增长与目前的死亡率之间存在着某种统计关系;此外细颗粒是导致大气可见度降低的雾或阴霾的主要构成。就其成分及来源国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理解南京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现状,对2013-2016年南京市9个自动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夏季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数据进行分析,分别探讨两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求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O3的质量浓度处于上升状态,从2013-2016年南京市夏季臭氧平均浓度依次为58.1、65.8、79.3、81.8μg/m3,年均浓度增长率为8.45μg/m3,与之相反,PM2.5的污染程度明显好转,夏季平均浓度依次为45.2、65.7、38.5、31.2μg/m3,其中,2014年出现的高值与当年的气象条件有着密切联系;②O3的日变化特征为单峰型,一般在下午3点出现一天中的最大值,PM2.5的日变化呈现出不太明显的“W”型,两个谷值一般出现在凌晨和傍晚;③臭氧超标情况下的PM2.5浓度远远大于不超标情况下的PM2.5浓度,表明O3可以通过增强大气氧化性造成PM2.5质量浓度升高,两种情况下O3和PM2.5的相关系数的不同也进一步表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PM2.5是当前大气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本文详细阐述了细颗粒物PM2.5的定义、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主要来源,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途径和措施,最后给出了其国内外评价标准与中国目前PM2.5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市为研究区域,解析PM2.5中几种不同类型塑化剂之间的相关性,着重探讨气象条件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对塑化剂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用途相似以及在工业品中共存是塑化剂在大气颗粒物中具有较好相关性的重要原因。气象条件对塑化剂浓度变化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太阳辐射增强和温度上升有利于大部分塑化剂从各类介质中挥发并在PM2.5中发生富集,空气湿度的增加则有利于促进高水溶性塑化剂的大气清除过程。风速对塑化剂具有稀释作用,能降低其污染程度,而降雨对于大部分塑化剂的大气清除作用有限。社会经济因素也可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州各城区大气中塑化剂的浓度。颗粒物中主要的塑化剂与第二产业经济指标存在关联,表明工业活动可能是这些塑化剂污染物的重要来源。此外,第三产业对部分塑化剂污染物也具有潜在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particulate matter 2.5μm)滴注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PM2.5模型对照组、低剂量姜黄素(100 mg·kg-1)+PM2.5组、中剂量姜黄素(200 mg·kg-1)+PM2.5组、高剂量姜黄素(300 mg·kg-1)+PM2.5组。各剂量姜黄素组用姜黄素连续灌胃14 d,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第15 d灌胃后,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各组大鼠气管滴注PM2.5(9.0 mg·kg-1)混悬液染毒,24 h/次共3次,空白组气管滴注生理盐水。末次染毒24 h后,收集血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肺组织匀浆和病理切片。分析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 相似文献
11.
Xinmin Li Wangfun Fong Pengfei Kwok Mengsu Yang Patrick C. L. Wong Jiazuan Ni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4):331-331
Effects of La3+ and Gd3+ on Ca2+ influx were investigated in rat hepatoma H-35 cells by measuring the initial rate of45Ca2+ uptake. It was found that the maximum initial rate of Ca2+ uptake was increased six-to ten-fold at low concentrations of La3+ and Gd3+. Kinetic analyses by measuring the initial rate of Ca2+ influx at different external Ca2+ concentrations indicated the existence of two intracellular exchangeable components in the basal Ca2+ system, with low and high affinities for Ca2+, and only one class of Ca2+ binding sites was observed in the La3+-or Gd3+-treated cells. For high affinity, La3+ and Gd3+ increased both kinetic parametersK m andV max of basai Ca2+ influx. La3+ and Gd3+ compete directly with Ca2+ for Ca2+ binding site for low affinity. The kinetics is competitive. 相似文献
12.
根据CyanoBase提供的鱼腥藻PCC7120 FurC基因(alr0957)序列信息设计特异性引物,用降落PCR法从染色体DNA中扩增得约450 bp目的片段.运用TA克隆将其连接到pMD18-T载体上,经筛选测序获得阳性重组质粒.再经过双酶切、纯化FurC基因,连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并转化表达菌株BL21和IPTG诱导表达.经测序鉴定的阳性菌株中的FurC,运用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并利用镍柱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由藻细胞密度、叶绿素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改变探讨不同Fe3+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7℃经1 mmol/L IPTG诱导18 h,成功表达了分子量约为19000的融合蛋白.小于0.5mg/L Fe3+促进藻生长,大于0.9 mg/L Fe3+抑制藻生长,最适藻生长Fe3+浓度为0.50.9 mg/L. 相似文献
13.
以2,6-吡啶二羰酰氯与罗丹明酰胺缩合反应的产物(BR)为荧光\"关—开\"型探针,研究了探针BR选择性识别Fe~(3+)的各种影响因素,建立了BR荧光检测分析痕量Fe~(3+)的方法.Job's Plot实验证明BR与Fe~(3+)的络合比为1∶2.且Fe~(3+)浓度在0~20μmol/L范围内与BR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检出限为1.8×10~(-8)mol/L.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硝基苯基氯甲酸酯活化方法合成多巴胺(DOPA)末端修饰的线型聚乙二醇PEG-(DOPA)_2,通过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动态流变学技术对产物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多巴胺与PEG-10000的偶联率高达98.0%;随着pH值增大(3.5~12),多巴胺基团与金属Fe~(3+)发生从一配位到稳定三配位结构的转变;在一定聚合物浓度下(≥9%(w/v,重量/体积比),多巴胺基团与Fe~(3+)的物质的量比为3:1)和pH=12时,PEG-(DOPA)_2与Fe~(3+)发生配位,引起PEG聚合物之间的交联,形成PEG-DOPA-Fe~(3+)水凝胶。该凝胶具有pH敏感性和自愈性等多功能性,在生物医学工程和水下机械涂层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铁离子(Fe3+)为媒介,鞣酸还原氯金酸制备的金纳米粒子(Au NPs)作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基底,实现比色-散射光谱双响应,快速鉴别食品中的乙基麦芽酚.其中比色法中,对乙基麦芽酚的检测限为0.50 mg·mL-1.SERS检测中,利用Fe3+和乙基麦芽酚的络合作用,乙基麦芽酚的最低检测限降低到0.01 mg·mL-1,线性范围为0.05~1.00 mg·mL-1.该方法使用的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可对样品中的乙基麦芽酚进行现场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16.
使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种新的Bi3+,Yb3+共掺杂GdVO4量子裁剪近红外发光材料,该材料在波长为250~400nm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很强的近红外光(900~1100nm).由于体系中Bi3+离子的引入,相对于Gd0.9Yb0.1VO4,Gd0.87Yb0.1Bi0.03VO4在989nm处的近红外发光强度提高近120%,且其激发峰也从323nm红移至341nm,整个激发谱带更宽,更有利于实际应用.由于Yb3+离子既可以利用基质中的VO3-4电荷迁移态跃迁的能量,也可以同时利用Bi3+的1S0-3P1能级跃迁传递能量,相对于目前报道的理论量子裁剪效率最高的YVO4:Bi3+,Yb3+,GdVO4:Bi3+,Yb3+无论其近红外发光强度还是可见光发光强度强度皆有提升,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紫外宽带激发近红外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17.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老年人长期接触PM2.5可能导致记忆障碍.为了探究短期、严重雾霾天气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PM2.5(0、193、1 930、19 300 μg·kg-1·day-1),通过鼻腔滴注的实验,染毒1 w,探究急性高浓度PM2.5污染所造成的神经毒性.首先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小鼠认知能力进行检测,暴露结束后对小鼠脑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H&E)、氧化应激水平测定(ROS、MDA、SOD).实验结果表明,急性高浓度PM2.5暴露虽然不影响小鼠大脑的生长发育,但会导致小鼠认知能力下降,高剂量19 300 μg·kg-1·day-1PM2.5染毒组小鼠与空白对照组小鼠5 d逃避潜伏期的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为P<0.05);小鼠脑组织海马区出现病理学损伤;小鼠脑组织中的ROS水平、MDA含量上升,SOD活性下降.实验揭示了急性高浓度PM2.5暴露对小鼠脑组织能造成氧化损伤,破坏海马神经中枢细胞结构,影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8.
采用溶剂热法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合成了不同摩尔比例的SrCl_2和Bi(NO_3)_3(分别为5%,10%,30%,50%,80%)与对苯二甲酸形成的含Sr~(2+)和Bi~(3+)有机杂化体,并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对其进行了罗丹明B降解活性的评价.结果表明:杂化体在紫外可见光下对RhB降解活性良好,其中SrCl_2摩尔比例10%掺杂的催化剂光降解活性最佳,这归结于其在紫外区域对光有很好的吸收及光生电子和空穴能有效地分离.双金属离子能协同调节有机杂化体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9.
We recorded slow vacuolar (SV-type) channel currents of Radish vacuoles successfully for the first time by using the whole-vacuolar patch-clamp recording mode. SV- type currents would increase and threshold potentials of activation would shift towards more negative valu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s of cytosolic Ca2+. When 2.5 mmol/ L LaCl3 and 4 mmol/L EGTA were added to bath solutions, SV-type currents were suppressed remarkably. Then adding LaCl3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o pipette solutions, we found that LaCl3 with higher concentrations (>4 ´ 10-7 mol/L) had a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on SV-type currents, while LaCl3 with lower concentrations (≤4 ´ 10-7 mol/L) promoted channel currents. This promoting effect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at channel level for researching further the effects of rare earth on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of plants and the production-increase effects of rare earth fertilizers on crops. 相似文献
20.
通过溶液法制备了不同铕(Eu3+)掺杂量Ti O2纳米颗粒(Eu3+/Ti O2),利用XRD、TEM、XPS对其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照射下,以光催化降解常用的工业染料为目标反应,探讨了Eu3+掺杂量、催化剂用量、溶液p H值和催化剂重复利用对催化活性的影响,以优化光催化条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00℃,Eu3+/Ti O2光催化剂晶型为锐钛矿型,其晶粒尺寸为14 nm;Eu3+离子的最佳掺杂摩尔比r(Eu3+︰Ti O2)=3%,样品加入量为1.25 mg/m L,p H=10.75时样品光催件性能最佳;其3次循环降解甲基紫,60 min内降解率仍保持在约96%,说明Eu3+/Ti O2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