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报告我院换药室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烧伤Ⅱ°创面的治疗体会.表明应用该品后创面坏死组织液化,有利于上皮细胞生长.平均愈合时间用该品创面为10.11天,对照创面为14.87天,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该品有明显的促进烧伤创面愈合作用,而且对于新鲜浅度创面彻底清创后使用该品可一期愈合,减少了病人需要反复换药所带来的痛苦,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量,并且价格适中,病人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宫颈LEEP刀术后美宝湿润烧伤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至2011年7月确诊为宫颈中、重度糜烂患者95例。随机分成两组,宫颈LEEP刀术后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组48例,单用Leep刀治疗组47例,观察两组术后宫颈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宫颈LEEP刀术后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愈合时间短,阴道排液量少,出血时间短,感染率低。结论:宫颈LEEP刀术后应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治愈率高、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局部封闭加冰敷治疗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2011年7月我科乳腺癌患者经静脉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用0.9%生理盐水加2%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行环形封闭治疗后,实验组联合运用湿润烧伤膏加冰敷,对照组联合运用30%硫酸镁溶液湿敷,比较两组治疗药物外渗引起并发症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用药后局部红肿消退时间小于5d的为30例(93.8%),疼痛明显减轻者实验组24例(75%),对照组为20例(71.4%)与19例(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用药后实验组出现局部溃疡、坏死继发瘢痕形成l例(3.1%),对照组7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联合局部封闭加冰敷能明显改善化疗后药物外渗引起的局部症状,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保障患者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操作简单,临床使用方便,是治疗化疗药外渗引起局部并发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柏良 《杭州科技》2001,22(1):40-40
本院外科自1995年3月至2000年10月,对62例软组织感染致局限性脓肿病人采用切开排脓、湿润烧伤膏纱条(MEBO)引流换药治疗,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62例病人中,男性45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5岁。感染部位:四肢25例,臀部17例,背部12例,颈部8例。脓肿范围最大8*10cm,最小2*2cm,脓肿最深达4cm。62例病人均为软组织浅表脓肿。2 MEBO纱条制作方法将中号绷带连续折叠于圆角器械盘中,每隔5层纱布涂布MEBO 0.5cm厚,加盖后高压蒸汽灭菌,时间15分钟,消毒后备用。3 治疗方法62例病人均为全身应用抗生素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对烧伤皮肤促进修复的效果.方法:使用MEBO形成湿润的伤口环境,观察创面修复的进度及程度.结果: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修复后的皮肤功能与传统方法比较有较大的改观.结论:MEBO有促进创面再生修复,且有抗感染,止疼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对烧伤皮肤促进修复的效果。方法:使用MEBO形成湿润的伤口环境,观察创面修复的进度及程度。结果: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修复后的皮肤功能与传统方法比较有较大的改观。结论:MEBO有促进创面再生修复,且有抗感染,止疼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以来采用湿润烧伤膏加诺氟沙星和利福平混和膏治疗顽固性褥疮12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12月以来采用湿润烧伤膏加诺氟沙星和利福平混和膏治疗顽固性褥疮12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男,1.5岁,后背及臀部烫伤后皮肤起水泡,剥税处基底红润.速送某医院涂湿润烧伤膏、补液,第3天发热38.0℃.腹胀、嗜睡、静点先锋V,伤后第5天转入我院。查:T39.9℃P152次/分,P36次/分,嗜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心肺正常.腹膨隆,软、肠鸣音弱.腱反射减弱,巴氏征阴性。创面为污秽潮湿黑色痂皮,无弹性,创周红肿严重,无波动。化验:血WBC14.1×109/L,Sg0.88,L0.12,中性粒细胞浆中充满大小不等中毒颗粒.RBC4.02×1012/L,Hb94g/L,PC34×109/L,血K 2.6mmol/L,Na 132mmol/LCl-90mmol/LCa‘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将36例接受放射期间出现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22例使用湿润烧伤膏为治疗组;14例采用雷佛奴尔纱条为对照组.结果:湿润烧伤膏能控制放射性皮肤损伤创面感染,改善创面血液循环,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再生.湿润烧伤膏组创面渗出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能明显缩短2级以上皮肤损伤的愈合时间.结论:湿润烧伤膏对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应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于忠英  袁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5):6282-6285
探讨重组合异种骨替代自体骨治疗四肢长骨非感染性骨不连的长期临床疗效,对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西京医院应用重组合异种骨(RBX)移植治疗的62例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2例,女10例;年龄4~70岁,平均30.1岁。骨折部位:尺桡骨11例、肱骨9例、胫腓骨22例、股骨20例。骨不连类型:肥大型15例、营养不良型10例、萎缩型37例。固定方式:钢板21例、髓内钉19例、外固定架22例。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131个月的结果,平均89.3个月,一次手术愈合率94.9%,19例上肢骨不连患者采用DASH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94.7%。43例下肢骨不连患者采用Harris评分系统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评定疗效,优26例,良15例,差2例,优良率95.3%。总优良率95.2%。长期观察未见不良免疫排斥反应。说明RBX用于治疗四肢长骨骨不连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兼具取材广泛、组织兼容性好、无免疫排斥反应等诸多优点,可替代自体骨应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地基处理工程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基石,是一项要求严格、责任重大的隐蔽工程,搞好基础处理的前期施工准备工作,对整个建筑物的投入使用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帕米磷酸二钠与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50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帕米磷酸二钠组70例,唑来磷酸组80例.给药方法 :帕米磷酸二钠注射液6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4 h;唑来膦酸注射液4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20 min.两组均每4周给药1次,共3次.结果帕米磷酸二钠、唑来膦酸组临床受益率分别为84.3%,87.5%;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5.7%,48.8%.两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相似,但唑来膦酸使用更为方便,帕米磷酸二钠价格则较为低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欣母沛、卡孕栓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5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欣母沛组与卡孕栓组,各29例,分别予以相应治疗,以总改善率为观察指标对比疗效.显示,欣母沛组总改善率高于卡孕栓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欣母沛具有方便、快速、高效和安全的特点,疗效好于卡孕栓,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DTICH)病人的诊治经验,以期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方法:对我院11年间收治的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128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中,手术治疗112例,非手术治疗16例,其中6例病人确认DTICH时已进入脑疝晚期,临床死亡.手术治疗的112例DTICH病人,良好率为81.3%,致残率为8.9%,死亡率为9.8%.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DTICH病人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骨转移是癌症三大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疼痛和骨破坏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无剂量限制、可以重复治疗的治疗方式,在癌性疼痛缓解和肿瘤进展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从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基本原理、手术方法、治疗标准、疗效评价、治疗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对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碘盐中含碘量的测定条件及在放置过程中含碘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不连后大段骨缺损应用骨搬运技术诊治的效果.方法选择符合要求的胫骨不连后大段骨缺损患者2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骨搬运技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骨痂指数、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AKS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应用于骨不连后大段骨缺损,可有效降低手术时间,提高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改良穿针外固定架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92例70岁以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改良穿针外固定架治疗组49例,锁定钢板治疗组43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随访3~16个月,两组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按Harris标准评定两组关节功能,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优良率为89.79%,锁定钢板组优良率为90.6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明显优于锁定钢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穿针外固定架组并发症2例,锁定钢板组并发症4例。结论:改良穿针外固定架较适合于年老体弱患者,改良穿针后固定可靠,能早期下地扶拐行走,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不需再次手术取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适合于无严重合并症的各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髓芯钻孔减压植骨术和股骨颈开窗减压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手术时间和失血量差异,评估手术创伤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种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中期疗效.方法:通过对34名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采用上述两种方法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随访,病例入选的标准:年龄20~55岁的非创伤性ANFH早期患者(ARCO分期均为Ⅱ期).比较两手术相关数据(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分别评估两手术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影像学随访观察股骨头无塌陷生存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手术时间都明显少于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P<0.01).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术后平均随访3.2(2.1~5.4)年,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术后平均随访3.0(2.1~5.0)年,两手术组术前Harris评分平均分别为54.9和53.56,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436).带血管蒂肌骨瓣转移组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6.8)优于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平均76.2)(p=0.000).通过影像学评价,以股骨头坏死进展发生股骨头塌陷为结果的生存分析显示,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在平均3.0年的随访中观察到2髋塌陷,生存率为92%,髓芯减压组在平均3.2年的随访中观察到8髋塌陷,生存率为60%,带血管蒂的肌骨瓣转移组的远期股骨头无塌陷的生存率优于髓芯钻孔减压植骨组.结论:与开窗减压带血管蒂的肌骨瓣移植术比较,虽然髓芯钻孔减压植骨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ARCOⅡ期)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较好的特点,但其远期髋关节功能以及股骨头无塌陷生存率均不如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