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总结护理配合。对35例RICU机械通气病人进行58例次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同时加强护理配合。操作成功55例次,成功率为95.5%。气管镜应用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肺炎病原学的诊断、气道的建立和咯血的诊断和处理。护士熟练地配合能提高使用电子镜的成功率,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纤维支气管镜广泛应用于RICU机械通气病人,操作成功有赖于积极的护理配合。  相似文献   

2.
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维持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和心搏骤停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而进行机械通气时做好人工气道护理是降低病死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是笔者对我科2006年9月-2007年7月间所接触的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气道护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本组52例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呼吸机辅助治疗,根据患者呼吸状况和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设定呼吸机工作模式及参数,同时加强呼吸机管道及患者口腔、气道的各种护理措施。结果治愈41N(78.8%),家属放弃治疗2例(3.9%),死亡9例(17.3%)。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1例(59.6%),治愈25例(80.6%),死亡6例(19.4%)。结论根据患者呼吸状况和动脉血气分析参数设定呼吸机工作模式及参数,加强呼吸机管道和患者气道护理,对于提高重度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解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ssoeiatedpneumonia,VAP)的实施效果。方法:以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重点从"呼吸机管道护理、气道护理、口咽部和声门下护理、气囊套管护理、阻止气管导管上生物膜(ETT-BF)形成脱落、肠内营养护理、卧位护理、病室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消毒"等几个方面进行循证,获取最佳证据,实施循证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段的VAP发生情况、脱机时间及死亡率。结果:2组患者VAP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率、脱机时间、死亡率等均存在差异,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循证护理能明显缩短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间,使VAP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改善预后,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5.
徐小琴  王道芳  张盼  陈康康 《甘肃科技》2014,30(24):138-139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方法:对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加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结论:做好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护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救治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7.
探讨循证护理(EBN)在ICU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2012年5月-2014年3月在ICU行气管切开使用机械通气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两组患者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常规护理,循证护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监护时间,降低VAP、刺激性咳嗽和气道粘膜损伤的发生率,患者对循证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7.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循证护理在ICU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好,应当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发生慢性呼吸衰竭,在临床上仅以常规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及呼吸兴奋剂等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通常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治疗,这不但会增加患者痛苦和合并症,而且由于患者呼吸肌疲劳对呼吸机产生依赖性,从而造成脱机困难。近年来,由于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痛苦少、  相似文献   

9.
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指患者被动接受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治疗方式时行机械通气(MV)48h后发生的肺炎,其中也包含撤机、拔管48h内出现的肺炎,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VAP是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使机械通气患者住院时间和ICU留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护理经验。方法采用无创性鼻(面)罩BiPAP呼吸机进行持续正压通气前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正确选择呼吸机通气模式和参数,正确使用面罩或鼻罩,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期监测。结果58例患者中56例病情明显改善,减少了有创通气的使用率;2例患者由于病情恶化,最终使用有创通气。结论早期应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严密的监护是一种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