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行政诉讼的审理对象决定了行政诉讼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即使适用简易程序,其运行的结果也并非一定有效率。另外,从长远来看,经过“穷尽行政救济原则”的过滤也没有必要适用简易程序。  相似文献   

2.
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设置和适用,能有效协调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平衡,符合中国行政诉讼的实践,其功能和价值已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立法和实践所证实,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已进入修改的议程,修改我国行政诉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扩大我们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了能够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标准,所以行政行为不仅是一个学理上的概念,更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在修订我国《行政诉讼法》时必须在该法律里面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内涵和外延,以达到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防止实务中对行政行为的错误理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简易程序是一种相对于普通程序而言较简便易行的审判程序,其因自身的内外部正当性而成为平衡诉讼中公平与效率的一种捷径。而长期以来,我国行政诉讼中却排斥简易程序的适用。我们应当在简易程序正当性的基础上构建适宜的行政诉讼简易程序。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约行政机关在实体法律关系中的行政权力.保证法作关系主体间的平等关系,我国《行政诉讼法》在证据问题上作了严格的规定。木文试图围绕行政诉讼证据的规则与行政诉讼证据的内容形式之间的关系和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以及行政诉讼证据规则的特殊性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适当参考借鉴英美国家有关这方面的规定,从而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行政诉讼法》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存在不足,已不适应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的需要。完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对我国法治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章对行政诉讼参加人的诉讼地位作了专章规定,其中行政诉讼法第27条规定了行政诉讼第三人的情况。关于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地位问题,目前法学界尚无定论,有的人认为行政诉讼第三人应和民事诉讼第三人一样,可分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和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也有的认为在行政诉讼中不存在和民事诉讼中有独立请求权一样的第三人,只存在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等等。笔者认为,行政诉讼中的第三人具有自己本身的特点,不能把他们和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相混同,为了更好地解决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诉讼地位问题,本文就行政诉讼中第三人和民事诉讼中第三人的异同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制度现在一成为行政诉讼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确定了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第57条规定行政赔偿可以适用调解,这两法条奠定了我国行政诉讼中除了行政赔偿外不适用调解的基本制度格局。但是随着司法实践的发展,法院以"协调""协商"实为调解的方式处理行政案件的现象大量存在,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当时行政诉讼立法时制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制度"的理论依据以及对它进行质疑,同时就在我国行政诉讼中引入调解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制度的设计有了个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9.
单国杰 《科技信息》2009,(31):61-61
结合行政诉讼法的基本理论,就在确定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主要考虑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行政诉讼法》关于调解的一般禁止与诉讼实践中法院广泛采用的“协调和解”使得成文法关于调解的制度设计形同虚设。因此,为了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应当充分肯定司法实践中关于“协调和解”的有益经验,并针对行政诉讼调解进行制度化的构建;在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时候,应当明确调解的原则、适用范围和程序。  相似文献   

11.
即决判决是英美法系国家民事与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的功能是在审理前过滤无争议案件,加快诉讼进程,节约当事人时间、费用以及国家司法资源。我国行政诉讼也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即决判决制度,以加快诉讼进程,节约当事人时间、费用以及国家司法资源。  相似文献   

12.
是否应该把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离不开中国的国情。应当以历史的、法律的、政治的、实践的思维和眼光,展示和阐明行政诉讼中调解制度的均衡论。如何保障公权力不被任意处分,是研究是否应该把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的一个立足点。是否应该把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还要看这种引入是否与行政诉讼法的目的和任务相违背。行政诉讼法引入调解制度的观点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是一致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要考量成本的投入和效益的产出。是否应该把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要均衡引入的利与弊。调解制度引入到行政诉讼中,产生的利益更大一些,可以引入。调解制度在行政诉讼发展中既要均衡又要制衡。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和《若干解释》,通过概括加列举的混合模式界定了我国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其划分在当时曾起到了积极地作用。而时至今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法治意识的提高,现行行政诉讼立法明显滞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构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胡露 《韶关学院学报》2014,(11):101-105
推行电子政务是今后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可以预见,伴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而出现的电子证据将在行政诉讼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虽然《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将电子证据作为新的法定证据类型规定其中,但在诉讼过程中如何对电子证据进行保全并未提及。由于行政诉讼活动的特殊性,加之电子证据具有易被破坏的属性,从保全方式、保全程序等方面对行政诉讼中的电子证据进行保全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赵爽 《华东科技》2023,(8):76-79
行政授权在最初行政诉讼法颁布之后便成为一个热点问题研究。行政授权中牵扯到行政管理部门对于行政权力的集中与分散,但是其中关于行政授权监管的问题还是值得去深思。尤其在近些年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及行政诉讼法修改之后,关于授权规范在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中获得了新生,本文试图探讨数字经济下行政授权的监管所产生的问题以及进行法律方面的规制。  相似文献   

16.
行政诉讼制度建立本身便体现着对人权的保护。《中华人民共合国行政诉讼法》已颁行十多年,但在行政诉讼中仍存在阻却人权保障的观念的、法律的、制度的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人民法院成行政法官在行政诉论活动中,由于行政诉讼法律 规不够不尽,使得法院或行政法官在行政诉讼中得自由量权对不断涌现的行政争议,行政纠纷进行裁决就成为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颜燕 《科技信息》2009,(3):253-253
本文从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规定入手,主要从理论基础上分析了该项规定的制定的理论依据,得出这些理论依据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并不十分科学。从而提出,我们应该以时俱进,将内部行政行为列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9.
张莹 《科技信息》2006,15(12):189-190
行政诉讼通常是法治国家保护公民免受强大国家机器压迫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同时又是法治国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本文试图就行政诉讼与法治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加强和完善我国行政诉讼法展开讨论,以期为行政诉讼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提供一个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对于行政执法是非常有效的监督手段。行政机关对每一起案件作出处罚,采取每一种行政管理强制措施,都存在通过行政诉讼检验其执法行为正确与否的可能。因此,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增强对新形势下行政诉讼的认识,切实做好应诉工作。一、理性直面行政诉讼《行政诉讼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该法第十一条受案范围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除不可诉的行为外,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