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资源整合贯穿机制体制改革,通过整合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需要从协同单位合作伙伴选择、人才聘任、科技平台、绩效评价和产权关系界定等五大要素出发,制定合理的整合途径。  相似文献   

2.
如何准确把握协同创新内涵,由高校牵头形成平级协同,自下而上地建立扎实有效的协同创新体,实现明显的协同增效,是“2011计划”实施的重点与难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联合组建“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的成功案例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外部协同创新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是跨组织协同创新。依据各组织是否处于同一产业内,跨组织协同创新又分为横向协同创新和纵向协同创新。以跨组织横向协同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创新模型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绩效、创新风险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提出横向协同创新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为跨组织协同创新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同组建的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于2015年获得教育部首批认定。自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该中心在建设运行、人才选聘、资源汇聚、科研组织、人才培养、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突破和改革,突出中心特色、代表性成果及“树标杆”作用,为“2011计划”整体建设提供实践资料,也为正在紧锣密鼓进行认定申报工作的其他“2011协同创新中心”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由于当前法律和政策限制,2011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及其牵头单位自身利益考量等因素导致高校中心法人资格缺失,这使中心对外业务不得不依赖牵头单位,加大了牵头单位压力和风险,也影响了其他参与单位的积极性。但中心获得法人资格后又会带来税收增加、财政资金融通渠道堵塞等弊端。为保证中心可持续发展,应建立"公益型"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的组织管理模式,确保效率和公益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通过剖析当前制约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瓶颈,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探讨其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始终保持气象行业特色,面向国家、行业的重大创新需求,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局校协同机制,通过实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等举措,提高了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气象科技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深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演化规律对于指导实践,推动协同创新意义重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协同创新中心的生命周期可分为酝酿准备、组建形成、磨合震荡、规范运作、衰退老化5个阶段。将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生命周期模型,划分成长阶段、提炼阶段共性,有助于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成长机理进行深入认识,并为高校筹建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创新走廊是跨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发展模式,卡斯卡迪亚创新走廊实现了跨国度、跨城市的创新一体化发展,在全球创新走廊先进案例中具有独特地位。在探讨卡斯卡迪亚创新走廊发展背景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分析卡斯卡迪亚创新走廊“市场力量驱动、行政力量为辅”的组织架构和协同机制,结合其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举措,以期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发展及国内其他跨区域协同创新载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作用机制探究还没有深入地开展,如何通过政府行为引导协同创新中心沿着国家目标进行研究是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政府应明确自身在协同创新建设中的角色定位,通过鼓励各协同创新中心机制体制改革;加快评价体系建设;加大创新人才的聚集度等措施做好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的主要目的就要产生协同效应,提升协同创新的绩效,研究表明协同创新应该沿着资源整合和主体互动两个维度展开。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资源整合、团队互动和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假设模型,通过211个团队的问卷调查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源整合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可以直接有效地促进协同创新的绩效;另外,创新资源整合也通过团队互动间接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团队互动是两者之间的有效的过程变量。  相似文献   

11.
2012年8月1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两校一所")联合举行"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启动仪式。"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是首个由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育的协同创  相似文献   

12.
协同创新中心是多系统、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独立性实体机构,不同主体间利益需求不尽相同,同时协同创新中心利益分配具有复杂性、协商性和动态性等特点。通过对协同创新中心各利益主体需求及分配特点进行分析,将理事会制度引入作为协调协同创新中心各方利益平台,进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对于调动各利益主体积极性、促进协同创新中心稳定持续发展、实现各主体共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利于整合创新资源,加快科技创新进程,但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难以协同的问题。而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果关键在于创新知识在组织内部和之间转移绩效,所以应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关系维度、认知维度、界面协调四个方面探索研究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为走出协同困境提供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基于跨区域低碳技术协同创新的基础性差异和现实困境,从区域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层面,论述了跨区域低碳技术协同创新发展管理的形成机制,指出了跨区域创新文化协同和信息沟通协同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协同创新的主要载体,其绩效水平高低对科学前沿理论的突破、行业关键技术的研发、区域支柱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应以协同创新中心卓越产出为目标,借助企业管理中成功并广泛应用的全面控制的思想,对协同创新中心的运行机制进行建模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期实现对协同创新中心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为载体,旨在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目前,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观念创新不足、协同度不高、体制机制改革缓慢等问题,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应合理控制参与单位数量,保持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并通过进一步观念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灵活使用科研经费等措施,确保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2012年8月8日,作为天津币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由全市111家国家级、市级工程中心联合发起的天津市工程技术中心协同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各成员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陆续给予有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一企一策整改方案,助其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开展联合创新,形成集团化科技优势,更好地发展壮大自2010年本市实施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至今,全市的国家级、市级工程中心已累计开放公共服务平台3000余次,为13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工程化服  相似文献   

18.
1999年,我省颁发了《广东省择优扶持50家工业大企业、企业集团办好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实施方案》。方案颁发以来,我省许多大企业、企业集团纷纷申请,希望自己的工程技术中心能够成为我省重点扶持的50家工程技术中心之一。从方案颁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年多,这50家工程技术中心有20家已经名花有主。那么这20家工程技术中心究竟花落谁家呢?他们究竟有何成功经验值得其它企业借鉴呢?这些幸运儿又将如何把握契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呢?为解答读者的疑问,本刊将围绕这些问题,对这20家企业以及一些正在申报下一批重点扶持的工程中心的企业展开一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9.
以重大协同创新需求为导向,培育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切实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已经成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4类协同创新中心分别旨在建设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2014年度"2011计划"认定工作突出了"实力+实干+实效"(简称"三实")的要求,直接带来了认定结果的重大变化,"985工程"高校优势尽显。评价标准的提高,对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真务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月15日下午,我校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集美区科技局以及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厦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就联合成立“客车及特种车辆协同创新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