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在现代大学这个特殊的组织中也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在不断地注入其中,社会和政府也广泛介入,社会各群体对高等教育的关注度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内部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意识不断增强,发展效率的问题成为了各个高校要面临的重大问题,而效率化取向必然是需要和资源分配、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组织合理的规划等密切联系的。我国高校内部组织中核心要素的协同与创新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高等教育的本质和高校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2.
高校协同创新是指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政府之间,围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各行业关键技术,投入各自优势资源,合作攻关,力求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性活动。高校协同创新具备动态性、多元性、融合性、持续性的特点。要改进高校协同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创建良好的协同创新组织方式、培养协同创新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3.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传统科技创新模式相比,协同创新在创新导向、服务方式、组织形式、绩效评价上有较大的变化。地方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要处理好培育与认定、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中心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的关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要优先从机制体制改革、提高创新培养能力、加快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以协同创新模式建设思路,围绕研究方向、功能角色、管理和考核机制、人才队伍建设、交流合作对高校科研平台建设进行思索和讨论,通过创新建设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平台创新源头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课题。高校智库存在若干问题,如研究力量分散,高质量成果少,综合性不足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匮毛基础与应用研究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察从研究到决策之间的机制不够畅通等。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以协同创新为机制,才能发挥智库更大的功能: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牵引进行研究;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决策的三位一体实现高校智库与实际部门的协同研究。中国南海问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努力着力推进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变革,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学科组织是指围绕着某一学科开展教学、科研以及相关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的组织机构,以及这些机构相互关联形成的组织系统。学科组织是构成学科概念的基本内涵,是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依托和载体。要从学科建设的需要和规律出发,研究高校学科组织建设的问题与现状,明确高校学科组织建设的任务和目标,积极推进高校学科组织机构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中心,是我国高校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深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演化规律对于指导实践,推动协同创新意义重大。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协同创新中心的生命周期可分为酝酿准备、组建形成、磨合震荡、规范运作、衰退老化5个阶段。将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高校协同创新中心,构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生命周期模型,划分成长阶段、提炼阶段共性,有助于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成长机理进行深入认识,并为高校筹建协同创新中心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是驱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分为内部协同创新和外部协同创新。外部协同创新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是跨组织协同创新。依据各组织是否处于同一产业内,跨组织协同创新又分为横向协同创新和纵向协同创新。以跨组织横向协同创新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创新模型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绩效、创新风险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提出横向协同创新研究的不足与展望,为跨组织协同创新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实施“2011计划”是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自主应对国际竞争挑战的重大举措,高校应积极探索高校协同创新体制模式,转变学校创新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学校创新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提升的新阶段,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注重提高质量、彰显特色、优化结构。高校协同创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创新主体多元、要素多元、利益多元的实际提出的,协同的程度直接影响创新绩效,影响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协同创新的本质是制度创新(或者说是创新方式的创新),即由"单兵作战"转向"整体联动",由"独奏曲"转向"协奏曲";高校协同创新的哲学基础是体现事物普遍联系的系统哲学,其前范式是协同制造。在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要避免只强调知识的生产、利用和传播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人的发展与社会和谐,应坚持以人为本、三维考核、效益最优及差异化等原则,以保障其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以河北省为例,模拟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创新演化动态过程,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系统,为客观评价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纳入协同创新因素;二是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系统,制定出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视角下,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强省外政治需求协同、资源配置协同、国际竞争协同和持续发展协同;增强省内政治需求协同、社会需求系统、共性需求协同和个性需求协同;加强沟通交流互帮、政策空间互惠、举措立体互动和绩效多元互检。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省为例,模拟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协同创新演化动态过程,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协同发展系统,为客观评价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中纳入协同创新因素;二是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发展系统,制定出协同创新机制。在协同创新视角下,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增强省外政治需求协同、资源配置协同、国际竞争协同和持续发展协同;增强省内政治需求协同、社会需求系统、共性需求协同和个性需求协同;加强沟通交流互帮、政策空间互惠、举措立体互动和绩效多元互检。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特别是高校教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2011计划提出以来,高校协同创新问题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丰富,不仅理论上提出了很多新理念,而且在实践上也挖掘了一系列协同创新案例。高校应结合当前学术成果,从高校协同创新的概念内涵、体制机制、国际比较与相关借鉴、面临问题及其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进一步明晰当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发展与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探究,指出了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理念,给出了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思路,并对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室的利益分配、组织建设、监督考核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合作、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科技、教育自主创新的新思考。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组织模式创新,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地方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将面临对协同创新的认识方面、缺乏领军人物、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体制机制滞后等困难。地方高校应加强统筹规划,精心培育领军人物,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组织文化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俊 《科技资讯》2006,(15):151-152
组织文化在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为追求卓越,提高高等院校办学的实际效益,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典范,21世纪高校所肩负的任务不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建设一个良好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8.
调研美日欧等国高校协同创新推进举措发现,国外高校协同创新经验主要表现为:高校致力于教学、研究与应用一体化,政府积极发挥引导和促进作用,科技中介机构为协同创新成果产业化注入活力,参与各方共建成熟的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等。借鉴国外高校相关经验,完善师生参与协同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强对高校发展协同创新的引导、加快推进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将对我国高校协同创新发展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1计划”旨在打破相关组织间壁垒,形成协同创新体系,提升高校创新能力。这为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与内涵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作为煤炭行业背景高校,如何突出煤炭特色,推进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成为学校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能量。在当今科技创新的国际大潮流下,行业特色型高校根据国内外发展的形势,结合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优势,在协同创新活动中克服不足、强化优势,完成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实现科学规划、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