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建材行业科技进步的要求,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主线,展开面向行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建材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视角,对目前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实现行业需求与工程人才培养良性对接展开思考,最后总结洛阳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的特色和创新做法,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自国家教育部提出卓越计划以来,卓越工程师还只是作为一种理念出现,并没有形成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标准的培养体系,各个高校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同时,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面临着因缺乏实践操作训练的环境,进入通信企业实习机会少等问题而难以满足就业的技能要求.因此,这里以昆明理工大学为依托,结合理工类高校特色,针对通信工程专业特色,引入CDIO理论,开展CDIO模式下的新型卓越应用型工程师培养体系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培养目标细化及能力制定相融合的通信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方案,其实施效果表明,在卓越通信工程师人才培养教育内容及教学体系结构设计符合通信工程专业本科通用标准的同时,通过新型的卓越培养体系能提高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新财经教育改革是教育部“四新”建设要求在财经教育领域的新实践和新拓展,是新时代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新财经教育改革遵循科技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采用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模式,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五维规格的复合性应用型高素质新财经人才。为推进新财经教育改革走深走实,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构建开放办学体系、推进教育资源共享等八个方面入手,构建中国特色财经学科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结合应用型财经类院校特色,通过分析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为主体,形成并应用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的财经知识与软件类知识有机结合,改善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人才培养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133226"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培养体系、课程设置、教育合作、教学保障和教学改革要求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系统阐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要求;创新地提出了基础、拓展、复合3个层次教学要求和课程体系;对校企合作、国际合作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及教学改革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试析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合作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人才的”过剩”与”短缺”凸显法律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和个性。法律人才的培养要突出应用型已成共识,培养模式也各有特色。通过评析现行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种模式,并依据新余高等专科学校近几年来对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针对社会教学资源丰富的特点,从合作方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法律服务平台建立、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合作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杨佳丽 《华东科技》2022,(7):116-118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对财经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本文立足于分析新财经背景下财经类人才需求特征,借鉴当前学者对新财经教育的研究成果,剖析西安财经大学在新财经教育改革中的已有成果及现存问题,探索出适用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慧敏 《广东科技》2013,(16):27-28
我国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历经十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一套经实践检验的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公共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培养模式,形成订单培养特色、优势学科特色、开放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提出了“3+1”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此培养模式,我们构建了适应机电工程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设计了与工程应用型专业建设相适应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模式,为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进行,我们进行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基地建设以及管理与评价体系的建设,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学校未来规划和整个社会发展。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实践分析,梳理出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标准和高校培养的人才目标之间存在的问题,利用先进的新工科理念、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提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和完善措施,以便为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转型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介绍应用型卓越软件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以及应注重实践教学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卓越制药工程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西南大学制药工程本科和专业硕士的教育质量,按照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为培养应用型制药创新人才服务.在讨论制药工程本科和专业硕士的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分析,确定了卓越制药工程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并从实验室开放和校、企联合培养两种途径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人才培养作为新文科建设分类推进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高等财经教育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响应与调整,新技术融入、学科交叉融合、优秀文化滋养成为发展方向。建构“价值引领·多元联动·协同育人”新财经培养模式和“价值教育·文化滋养·新技术融入·素质拓展”新财经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新财经实验班先行先试和教学体系优化升级,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知识、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国际视野的复合性应用型新财经高素质人才,以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对财经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市场对应用型营销人才的需求分析入手,剖析了目前高职高专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从构建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用型课程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方式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途径,以期促进高职高专营销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黎红梅 《科技咨询导报》2010,(16):185-185,187
本文基于独立学院特色,应用型人才要求以及金融学学科范畴,指出独立学院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重点改革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生技能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本文以兰州财经大学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为例,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实现思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定位与思路出发,紧紧围绕"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目标,努力探索"双导师"、"双引擎"的"双引擎-双轮驱动"机制,践行"双证"人才,"多核能力"的培养要求,提出双轮驱动、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通过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总结,为其他本科院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关键,针对这类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部分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经济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实践,提出经管类专业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五个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内教学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地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校协同创新模式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地方院校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手,构建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探索新的课堂讲授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汽车应用型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对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育部于2009年提出实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为主动服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而制定的。卓越计划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我国的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提高。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工程应用技术型人才,其培养模式与卓越计划高度契合,"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20.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因学校的办学定位不同而各具特色,本文针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现状,从专业定位、专业特色,市场导向、课程体系和考评机制等诸多方面,探索了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问题,并由此制定了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