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地方高校开展协同创新将面临对协同创新的认识方面、缺乏领军人物、协同创新能力不足、体制机制滞后等困难。地方高校应加强统筹规划,精心培育领军人物,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外部环境,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模式,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正处于区域协同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各类智库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这为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政策与发展空间。地方高校智库参与区域协同创新,要从地方高校属性和资源优势入手,确立高校智库的战略和服务定位,以区域资政服务需求,确立高校智库的功能定位。此外,地方高校智库还要以打造研究共同体、完善组织保障机制、优化协同创新机制等方式,打造高端化智库品牌,推动地方高校智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1计划"的实施为地方高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传统科技创新模式相比,协同创新在创新导向、服务方式、组织形式、绩效评价上有较大的变化。地方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战略过程中,要处理好培育与认定、牵头单位与协同单位、中心建设与高校整体发展的关系,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要优先从机制体制改革、提高创新培养能力、加快校级协同创新中心培育、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的地方高校由于研究生教育全面收费、职业化转型等压力迫切需要寻求一条新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协同创新提高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的水平以及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但是走协同创新的道路还面临着政府引导不力、学校产学研合作相关策略不健全、企业协同创新意识不强、其他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困境,所以要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方面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从高校层面构建健康完善的内部平台,促使各个主体通力合作,促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要生存和发展,人才是关键。作为地方高校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完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科学“理”才,引导人才机制理性发展。本文提出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提高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溯高校社会服务渊源并厘清其概念与内涵,分析制约地方高校社会服务能力施展的原因,回望我国协同创新的提出及总目标,明确地方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角色,从政府、高校和教师3方面提出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科技服务协同供给体系的结构和特点,明确了该体系在协同创新中的主体定位、市场定位、目标定位和功能定位,强调了科技服务在协同创新中的地位,为科技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潍坊学院学报》2017,(1):98-100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高校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然而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团队还处于零散状态,没有建立完善的长效培养机制,因此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地方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的组建模式,建立团队长效培养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方高校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的矛盾,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在协同创新下,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进行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以提高地方高校管理类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目前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路径。韶关学院以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协同创新实践改革,逐步形成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拥有自身学科专业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化认同的实质是价值观认同,它既是高校协同创新的根基,也是大学文化构建的灵魂。当今协同创新之大势倒逼地方高校文化必须立足于文化认同实施改革。改革其管理制度,使之价值上适应协同创新的需要;转变其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使之文化上跟上协同创新的发展;转变顶层设计理念,使协同创新的价值观能够自上而下彻底贯彻。  相似文献   

12.
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在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合作、协同发展,是实现中国科技、教育自主创新的新思考。探索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组织模式创新,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高校地方研究院是高校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综述国内高校地方研究院的起源与发展现状基础上,以高校地方研究院的定位为切入点,全面分析当前地方研究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力量。为了更好地支持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地方高校必须树立服务经济的办学理念,强化校企结合。通过建立地方高校与企业集群的联合创新耦合关系,以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办学特色与企业特色、双方异质性知识、高校科研团队与企业业务团队、校企双方科研平台、科研设施与生产实验设施等方面的相互耦合,提升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和科技创新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党和国家在创建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对北京城市功能的新定位,是以全局视野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推动首都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变的战略部署。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实质即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生产、技术革新、知识传播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强化基础研究功能,重视应用科学研究优势;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服务区域、行业的核心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成果支持和智力支撑,突出特色和提升服务北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要支撑。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各种中介机构为主体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而且已经成为国家科技知识和技术生产的重要主体。然而,目前高校创新子系统仍然在科研经费和科研组织模式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华建军 《甘肃科技》2010,26(2):183-184,169
高校定位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教育发展看作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过程,有利于推动教育创新。合理定位是当前地方高校谋求健康发展的重要策略,地方高校发展定位的宗旨就是实现高等教育多样性的特色,定位是一个多层面的结构体系,要注意多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规模扩张进入内涵提升的新阶段,这就要求高等学校注重提高质量、彰显特色、优化结构。高校协同创新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针对创新主体多元、要素多元、利益多元的实际提出的,协同的程度直接影响创新绩效,影响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协同创新的本质是制度创新(或者说是创新方式的创新),即由"单兵作战"转向"整体联动",由"独奏曲"转向"协奏曲";高校协同创新的哲学基础是体现事物普遍联系的系统哲学,其前范式是协同制造。在高校协同创新过程中,要避免只强调知识的生产、利用和传播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人的发展与社会和谐,应坚持以人为本、三维考核、效益最优及差异化等原则,以保障其正确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方焱松  钟华勇 《科技信息》2009,(15):146-147
本文从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组成结构及意义入手,详细分析并指出了高校不仅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而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居主导地位,为推进自主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地方性高校作为地方人才培养基地和知识创新、传播、整合与转化基地,与企业紧密相关,企业的发展需要地方高校教育的智力支持,而地方高校的发展有赖于企业的支持及滋养。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实际,建立地方高校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