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0 毫秒
1.
有诗佛之称的盛唐大诗人王维虽然生活清苦,但在精神上却实践着一种理想的审美生活,这种审美的生活方式不同于今日消费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前者注重超脱和自由,后者则注重物质的满足和感官的刺激,王维诗歌里体现的审美生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功利的审美。  相似文献   

2.
刘伟 《河南科技》2013,(17):137+139
针对体验式设计在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阐述了感官体验、行为体验、精神体验三种不同的体验式设计方法在城市居住区空间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及效果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指导城市居住区人性化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3.
文化诗学首先是一种实践的诗学,它重建了文学与文化、文学与历史、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文学不仅是一种载体,更是文化、历史、社会生活本身.在理论上,它更加关注文化的表征性和意指的实践性,并坚持以文学性的审美方式,提高日常生活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4.
衣架,是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家具,且形式多样,甚至可以成为装饰品。同样,在中国古代,衣架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发挥着其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民族服饰以及社会制度的不断变迁,现代与古代的衣架,在形制方面已有很大的不同。在中国古代,衣架不单是简易的挂衣工具,而且也是一件底蕴深厚且造型独特、装饰别致的精美家具。关于中国古代衣架的记载,目前已经鲜见,因此力求从多个角度,来阐述中国古代衣架类家具,对于现代相关家具的设计与制作,是有建设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水景是居住小区景观中最为灵动活跃的要素,唯有协调好水景空间的选址、布局、结构组织之间的关系才能营造出宜人的空间意境,引导人们体验一种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王刚 《河南科技》2013,(16):225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纺织品是人们接触最多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日趋提升,生存环境与健康水平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融入绿色生态意识,创造绿色生态产品成为当今人们对纺织品的最高追求。本文就对纺织品生产与消费中的生态问题做一些综述。  相似文献   

7.
论语派是因林语堂等创办《论语》杂志而得名的文学流派,论语派通过提倡小品文笔调来进一步推进文学改革,主张以一种轻松闲散、清新自然的文体采立言立志,因此,在其题材选择、内容表现上有着迥异于主流的话语。论语派以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为内容,以平易近情的谈话风为格调,消解“载道”文学的宏大叙事,打破封建传统理性对人感性生命的重重压制,以“说自己的话”追求文学的自我表现,追求个性的真与诚为目标。而身边琐事和个人情感的抒写为小品文的繁荣赢得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对闭适性散文的美学原则、思维方式的建构,对现代散文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汤显祖是具有强烈时代责任感的戏曲作家,根据唐人小说改编而成的“四梦”不是对前人题材的机械沿袭,而是推陈出新,汇入了极具特色的创造,与小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他利用改编这种方式,在戏曲中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充分表达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和审美理想,“四梦”所包容的内涵是唐代小说远不能望其项背的。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加强预防  相似文献   

10.
时至今日,城市的设计师们认为自己是唯一能够使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概念化的专家。他们秉持符合"公共利益"的目的,却无视城市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飞快地展开着城市设计。举例来说,为使香港转型升级而成为世界性城市,香港的一些旧城改造区改建成了公共空间,为了获得立法机构对这些市政项目的批准,政府常常通过假设普遍的城市使用者们会有的日常生活实践来制定设计方案。实际上,这个概念化和标准化的过程并不能完全涵盖人们日常生活实践的所有细节。从另一方面说,由于目前的设计方法都是假设全部的人都是标准化的"普通人",因此基于公共利益的设计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城市使用者的所需所求。并且人们所指的"日常生活"是每日每新的生活,这种生活并非"陈腐守旧的和毫无意义的",所以城市使用者的行为也很难机械地理解或用一个模型去硬套。虽然城市使用者对生活环境的反映会随着城市的转型而逐步改变,但是他们对空间却非简单被动地接受,而是通过一种富有创新的行为和艺术的积极回应。依此为前提,阐述了"空间接受"这一理念,以推动一个无需设计师的城市创新,并向设计师、规划师、管理者和政府呈现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设计视角。其中还包含着一段实证研究:即分别通过在香港湾仔北和湾仔南进行深入观察和直接访谈等方式,以了解城市使用者在居住环境中的战术性和创新性接受,而由此证明在开展城市设计时将日常生活实践融入其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基础,重新界定了城市空间使用者的角色问题,进而得出了城市设计需要更多地考虑城市空间使用者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科圃 《河南科技》2004,(13):8-9
人们对于新材料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同时,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也在改变着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如有了聚合物,就出现了合成纤维;有了显示材料,电视的发明才成为现实;有了半导体,计算机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2.
消费文化背景下,将中国传统图案的符号象征意义引入“符号消费”的视域中,成为创造文化体验的一种设计资源.传统图案元素以“文化符号”出场,使设计师得以围绕图案的象征意义这一本体,以现代设计的理念重新建构传统图案的形式语言,创造一个基于现代生活方式的视觉景观,使消费者在“符号消费”中获得文化体验.  相似文献   

13.
立足网络购物蓬勃发展的背景,以用户体验与角色构建为基础,选取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网站使用感受以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探讨得到大学生网络购物族群的划分标准——科技达人、时尚先锋、简约使用3种人物角色类型,为购物网站产品介绍设计以及改善用户体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于新村料的追求是永尢止境的,同时,每一种新材料的出现也在改变着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如有了聚合物,就出现了合成纤维;有了显示材料,电视的发明才成为现实;有了半导体,计算机也随之出现。  相似文献   

15.
在数码技术走进我们生活的现在,各种新型的数码产品逐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随着数码产品特有的几何级的更新速度,让我们原有生活几乎每天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数码产品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节奏。尤其是数字化的家电产品使我们大多数人前所未有地如此接近世界前沿的科学技术,在兴奋和激动于数字化世界架构的同时,也让我们自身对科技有了另一种认识。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国民生态意识的萌生,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富裕,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以使身心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得到舒缓和松弛。在城镇建设方面,也同样更加重视构建多种优美的自然景观,营造悠闲舒适的环境,反映历史和文化的沉淀。人们尤其热切期待着景观生态园林这样的绿色开放空间。景观生态园林也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营造生态园林景观,即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17.
张海燕 《河南科技》2013,(4):273-274
我国新一轮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无论在理念和内容上,还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上,都有了较大变化。其中丰富和改进中学生学习方式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而"探究学习"作为一种促进学生身心成长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对"探究学习"的基本内涵及其应用,并与传统课堂教学"接受学习"的方式作一比较,进行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18.
《漳州师院学报》2022,(1):12-20
当人类陷入风险社会时,创新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事实上,创新已经成为我们时代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需要作为我们时代的一个重要社会维度对待。在工业社会中,人们使用“创新”一词的时候更多的是指技术创新,但在推动了社会发展的意义上,生产以及生活方式方面的创新所发挥的则是更加直接的作用。一切真正的创新都是对既有模式的冲击或扰动,风险社会中的创新更需要包含着非模式化的追求,其实也只有非模式化的行为以及行动才是创新。专业化背景下的创新往往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而更广泛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层面的创新则可能是对专业的突破,而专业化可能恰恰会成为创新的阻碍因素。从思维方式上看,分析性思维担负的是认识的功能,而所有创新都是与相似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书海拾贝     
《高品味人生的十大创意——时尚指标》张士闪等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放眼古今中外,便不难发现,每一时代往往都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审美时尚与人生理念,而高品味的人生之旅则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幸福或不幸的感觉就存在于这种恒久的追求过程之中。本书将从文学阅读、音乐欣赏、戏剧观赏、影视赏析、美术鉴赏、文物收藏、服饰风采、宴饮礼仪、居室格调、旅游观光等十个角度入手,帮助您筹划如何充实、完善您的人生之旅。理思著,金城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把握自我的书。无论什么人,什么文化程度、从事什么职业、生活水平怎样,在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快速变迁,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垃圾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垃圾的收集方式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详细分析了垃圾回收装置现状,并研发出一种新型垃圾回收装置。新型垃圾回收装置具有突出的应用优势,其材料和结构都改变较大,使得垃圾回收更加便利与经济,促进了我国垃圾回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