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11年7月11日,美国宇航局宣布,他们正在监控一块太空垃圾,因为它正朝着国际空间站移动。此前一天,美国的“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其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中,刚好完成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而在次日,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将按计划进行一次太空行走。这块太空垃圾如果距离空间站太近将会造成危险,所幸它最终并未形成想象中的威胁。有人...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人心目中,国际空间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专供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宇航员们在这里进行科研和实验。但美国宇航局(NASA)官员日前透露说,如果一切进展和预期的一样,国际空间站将在2010年建成时迎来第一批太空实验研究者,这将是国际空间站首次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立梅 《世界科学》1999,(4):15-16
1998年1月20日,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组件──由俄罗斯建造的“曙光号”功能货舱从哈萨克斯坦拜克努尔发射场成功地发射升空,进入近地点150公里、远地点185公里的初级轨道。11月24日,“曙光号”功能货舱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后成功地进入工作轨道,这标志着人类历史上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参与国最多的国际空间站开始进入了装配阶段。庞然大物,飞驰太空按照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计划,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于12月3日携带空间站的节点舱升空,12月6日与“曙光号”功能货物舱对接,在此后的装配过程中,节点舱将作为一个狭长的联接通道帮助空间…  相似文献   

4.
美国东部时间2009年3月12日12时35分(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6时35分)。一块空间碎片逼近国际空间站,为以防万一。在国际空间站上的三名宇航员曾转移到俄罗斯“联盟”号飞船暂避。美国宇航局说,在空间站上的三名宇航员进入“联盟”号逃生舱躲避了大约11分钟。幸好,这只是虚惊一场。  相似文献   

5.
航天飞机的研制成功并投入使用,为建造大型空间站奠定了重要基础.1984年1月,美国前总统里根正式下令研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经过几年的方案论证与设计,于1989年正式启动了命名为"自由"号空间站的计划,并联合欧洲、日本和加拿大等盟国参加.1993年10月,俄罗斯也参加了研制,并将"自由"号空间站更名为"国际空间站".1998年11月,国际空间站的第一个舱--"曙光"多功能货舱发射升空.从此,国际航天合作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空间站竞赛     
在国际空间站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宇航员可以针对尖端研究方向展开各种各样的合作.国际空间站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但在运作了二十年之后,国际空间站即将关闭,几个新的空间站会取而代之.虽然这些新站点可以使更多的人得以访问太空,但它们也必然会造成新的政治和经济上的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7.
正20年前,冷战结束尚未超过10年,NASA宇航员比尔·谢泼德(Bill Shepherd)与两名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克里卡列夫(Sergei Krikalev)、尤里·吉德津科(Yuri Gidzenko)一起挤进一艘联盟号飞船,在万圣夜那天进入近地轨道。两天后,他们乘坐的小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对接,那时候的空间站规模只是现今的一部分。他们的抵达拉开了20年来宇航员常驻国际空间站的序幕。而在NASA领导的国际合作下,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作又持续了10年。  相似文献   

8.
关毅 《自然杂志》2018,40(4):305-312
正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2018年5月28日在维也纳共同举办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正式开启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这是历史上此类项目首次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中国空间站向世界打开合作大门,展现了中国开放、和平、共赢的外空国际合作理念,为今后世界各国在空间探索领域的实  相似文献   

9.
进驻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总是会非常忙碌,然而于2008年6月登上国际空间站的美国宇航员格雷格·查米托夫却忙里偷闲,天天跟地球上各个航天控制中心内的飞行控制员们同下国际象棋,进行“天地大对弈”。不过由于工作地点不同,再加上是利用业余时间下棋,所以他们下棋的速度很慢,大约为每天只走一步。  相似文献   

10.
日本扩大空间科研任务范围MichaelMecham著林志信译在国际空间站不确定性日益增大期境,日本正在新的运载火箭计划下不断地改善它飞往空间的通路,这在该国空间预算中占有较大份额。在未来几年里,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的研制工作将被使新的H-2运载火箭运...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太空     
自从40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个飞上太空后, 人类在太空生活就已不是梦想。最近美国富翁蒂托的太空旅游,更激起了众多太空爱好者对太空生活的向往。许多人都想步蒂托后尘,登上国际空间站,在舱与舱之间飘浮,俯瞰地球。 然而,在国际空间站(题图)生活并非想象的那样惬意。 自己造氧气 在空间站首先遇到的是在离地面300多公里的高空中,几乎没有空气的难题。 在地球上,空气的成分里有78%的氮,21%的氧,1%的其他气体。在空间站,宇航员要正常生活和工作,也必须有这样的空气。其中的氮气用航天飞机运来,而氧气则在空…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人心目中,国际空间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专供美国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宇航员们在这里进行科研和实验.但美国宇航局(NASA)官员日前透露说,如果一切进展和预期的一样,国际空间站将在2010年建成时迎来第一批太空实验研究者,这将是国际空间站首次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3.
航天飞机与和平号进行历史性对接林志信编译由于两国乘员着手共同的任务,美国、俄罗斯航天器的无展连接是迈向建造国际空间站的第一步通过先行安排的国家航空航天局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和平号空间站的联合作业,美国和俄罗斯的空间管理人员正在细致地研究组装永久性轨...  相似文献   

14.
正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在天空中打造的高科技家园,让我们一起领略它的风采。本文图片选自罗兰·米勒和保罗·内斯波利所著的《空间站内的宇宙:国际空间站视觉探索之旅》(Interior Space:A Visual Explor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一书。  相似文献   

15.
《世界科学》2009,(4):F0004-F0004
今年5月,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将扩增至6人。为了使宇航员的太空生活尽可能过的舒适和便利,各国宇航局不断把“家居”送到距地面220英里的太空轨道上,为人类在太空开创另一个“家园”。为此,工程师必须制造出能量消耗、引力和可修复能力实现完美平衡的家居用品,包括厨房、浴室以及把尿液转变成饮用水的设备等。下面我们就把国际空间站当作一个家园,看看如何让这个家园变得更温馨。  相似文献   

16.
欧洲可能会设计建造一种“自动运输机(ATV)”,来取代现在所使用的俄罗斯飞船,以此来挽救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正在努力对其“联盟号飞船”进行充分地利用,以满足太空货运的需求;而美国航天局则担心如果找不到其他办法,已经延期的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计划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启动运输机(ATh)”计划在2003年首航,将用它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物,并从站内取走垃圾。但是,由于这种运输机没有增压功能,因此不能用来运送宇航员,而这却是‘’联盟号飞船”的另外几个主要用途之一。自动运输机将有戴姆勒一克莱斯航空航天公司的航天基…  相似文献   

17.
宇宙动态     
三个星系相互撕扯,最后一位国际空间站游客,“上帝之眼”星云,天外“雪球”,小行星飞掠地球.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27日,长征二号F—T1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一举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拉开了序幕。在今后两年里.它将先后与神舟八号、神州几号和神州十号三艘飞船分别对接,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研制和建设空间站积累经验。面对这一航天动态,人们不禁要问:空间站的建设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呢?为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国际空间站的建造简况。  相似文献   

19.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6,(8):12-12
美国宇航局2008年轰炸月球;“发现号”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嫦娥1号2007年发射;首名亚洲游客9月造访国际空间站;土星卫星太空芭蕾令人倾倒。  相似文献   

20.
《大自然探索》2011,(12):9-9
不久前,美国宇航局宇航员麦克·福萨姆透过国际空间站上的观测舱窗口向外眺望。在这幅照片顶部,地球的地平线打破了太空的黑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