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天津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单窗算法对1993年、2001年和2009年3景LandsatTM/ETM+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地表温度反演,将反演结果进行标准差分类后得到地表温度等级图.通过对不同时期地表温度分布进行时空分析,得到天津地表温度高温区在1993年到2009年期间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滨海新区以及两者之间道路沿线等区域,其中,中心城区高温区不断加剧,滨海新区高温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变化非常明显.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与城市空间结构基本吻合,变化趋势与城市发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采空区影响带的地表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城市建设及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并能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资源,本文结合董家沟煤矿地表变形监测的研究项目,对合理地布设监测网点、科学掌握并进一步评价采空区变形程度和影响范围及采空区各类变形可能引起的危害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为地表与地下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城市三维景观建设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而数字高程模型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作为三维城市模型的基础地形,是城市三维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利用城市框架数据构建DEM的方法可以在符合地表实际起伏的情况下,使地面上模型更加贴合地表,更好地增加三维城市DEM的表现效果。其方法是把散点的高程信息与道路等关键城市框架的平面信息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地形数据,快速生成DEM,具有成本低、速度快、易更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道路网络是城市网络物化的重要形态之一,是维持城市机能正常运转最重要的网络之一,城市路网管理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好的城市道路网络体系,就不可能有通畅的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了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城市路网建设的新体系和解决城市路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化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就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通俗地讲,城市化就是地表由乡村变为城市,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市对环境的改变显著而直观,城市的气温通常高于乡村,产生了所谓的热岛效应,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已经超过一百年;城市大部分地表被建筑和路面覆盖,减少了地表向大气的水汽输送,城市的空气湿度通常都低于乡村,所以城市又被说成是干岛;城市是人类活动的密集区和污染  相似文献   

6.
采煤引起的覆岩破坏和地表沉陷对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破坏的威胁是非常严重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开采过程式的沉陷导致地表下沉变形,从而对矿区范围内村庄房屋等建筑物交通道路、河流、土地、植被等产生不同程的影响。因此,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陷产生的煤炭开采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采煤引起的覆岩破坏和地表沉陷对煤矿生产安全和环境破坏的威胁是非常严重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开采过程式的沉陷导致地表下沉变形,从而对矿区范围内村庄房屋等建筑物交通道路、河流、土地、植被等产生不同程的影响。因此,采用可以有效控制地表沉陷产生的煤炭开采方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利用1988年和2007年的遥感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黄河中下游地区中牟县农业景观格局动态,采用单窗算法定量反演研究区的地表温度,尝试对农业景观格局的热环境效应进行探讨.结果发现,研究区近20年景观格局变化显著,地表温度对此动态有明显响应.不同景观类型的地表温度差异较大,1988年旱地景观和2007年未利用地景观的地表温度均比河渠高出10℃以上,而本研究区建设用地景观对地表温度影响作用偏小.距河渠景观较近的廊道缓冲区平均地表温度较低,而趋向道路中心线时其缓冲区的地表温度升高.研究表明,相比前人在城市景观热环境效应研究所得结论,农业景观格局对区域热环境有自己独特而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污染物的粒径分布及累积特性,以深圳市观澜河流域城镇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功能区的9次实地采样获取的共计114个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得出结论如下:①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污染物的COD、TN与TP的含量分布差异明显,其中NH4+-N、TN与TP含量顺序为城中村工业区交通道路商业区住宅区公共管理服务区,COD含量顺序为城中村工业区交通道路住宅区商业区公共管理服务区。②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污染物含量随晴天干旱天数具有相同累积特征,表现为前期(1~4 d)污染物累积迅速,中期(4~7 d)累积速度变缓,在后期(7 d之后)地表污染物累积含量达到饱和。③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污染物的颗粒物粒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住宅区污染物颗粒粒径以大颗粒(大于500μm)为主,粒径为1 000~2 000μm的颗粒最多;城中村、工业区、交通道路、商业区、公共管理服务区污染物颗粒粒径分布较为平均,粒径在250~500 mm的颗粒最多。④城市不同功能区地表污染物存在形态均以颗粒态为主,溶解态TP、COD、TN占比最大的分别为商业区、交通道路、商业区。  相似文献   

10.
邢峰 《长春大学学报》2008,18(12):49-50
城市供水的合理调度,是城市发展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准确的供水量预测能够合理分配城市水资源,为供水单位制定供水计划提供理论依据。城市供水量受到经济发展水平、供水设施以及供水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化较为复杂,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城市供水量预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郑州市为例,基于多期Landsat遥感影像和夜间灯光数据分析了城市地表温度、不透水面、植被以及城市人口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从不透水面、植被和人口密度三个方面分析其对城市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州市明显存在地表温度中心城区高,郊区低的热岛效应,热岛斑块逐渐向东南部、西部和北部扩散且逐渐破碎化,热岛面积呈增长趋势;不透水面指数与地表温度呈显著的指数正相关关系,植被指数、人口密度与地表温度分别呈现出较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表明,不透水面是影响城市地表温度的主要原因,植被和人口密度也是影响城市地表温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道路工程能否安全、平稳、顺畅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在建设和扩建新道路的同时,对原有道路工程的升级和改造后的道路工程也逐渐成为我们关注问题。因此,在道路改造过程中必须科学、合理的进行道路改造,并且还要加强道路管理,保证道路工程质量、实现道路通畅运行。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区域气候变暖的双重影响使得城市热岛问题愈加突出.本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南翼中心城市杭州市为研究区,利用SPOT 6数据完成土地利用类型信息提取,同时基于Landsat 8 TIRS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以1 km×1 km为固定窗口完成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指数测算,进而探讨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城市地表温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在各类景观中,地类均温呈现"工矿仓储用地教育用地商服用地在建设用地道路公共设施用地住宅用地裸地城市绿地耕地林地库塘河渠"的规律趋势;(2)在所选取的景观格局指数中,12个指数(CA、PLAND、LPI、TE、ED、AREA_MN、GYRATE_MN、SHAPE_MN、FRAC_MN、COHESION、DIVISION和MESH)与4个时相(3月、7月、10月和12月)的地表均温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与7月和10月的温度相关性最强;(3)林地、河渠、工矿仓储用地、道路和住宅用地等几种地类的景观格局指数与4个季节地表均温具有显著的正、负相关性,其中林地、河渠和工矿仓储用地的景观格局对地表均温的影响作用最为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可通过提高绿色空间景观斑块的聚集度与连通性,以期达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地表覆被类型变化影响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研究城市地表覆被类型与城市冷/热岛格局的相关关系,对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提取南京市4种主要地表覆被类型(水体、植被、不透水面、建筑)的参数;同时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分别从像元(小)和市、区级行政区划(大)2个尺度,研究冷/热岛空间分布与主要地表覆被类型之间的关系并就其尺度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如下:基于像元尺度的空间分析表明,植被和水体的分布与冷岛空间格局具有相关性;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降温效应顺序为:水体植被不透水面建筑;建筑和不透水面的分布与热岛空间格局具有相关性。基于市、区级行政区划尺度的空间分析表明,4种地表覆被类型与冷岛效应相关性较低;建筑与不透水面与热岛效应相关性较高,其中建筑与热岛效应相关性最高(R2=0.95)。总体而言,基于小尺度的研究能反映地表覆被类型与冷/热岛空间分布的相关关系,而基于大尺度的研究则从数据统计的角度反映城市热环境的综合特征。研究有助于城市规划者理解城市冷/热岛形成的尺度特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建设的发展对道路的要求已越来越高,而测量工作则是城市道路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道路工程的主体一般是在地表,工程可能延伸十几公里以至几百公里,它们在勘测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增长,道路交叉口成为交通拥堵的多发地,交叉口研究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利用多学科的知识交叉,提出了城市立交规划的基本概念、研究目标和意义,探讨了城市立交规划的体系框架和研究方法,并采用实证分析对所构建的理论体系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钱媛园  宋泽海 《科技信息》2009,(28):I0275-I0275
乌鲁木齐市生态系统脆弱,城市外围道路生态防护林建设是不可缺少的城市生态防护体系成分。文章分析乌鲁木齐市城市外围道路绿化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恢复和重建自然斑块和廊道,合理格局来加强生态基础建设,实现生态防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反演宝鸡市市区的地表温度,定量分析研究近20年来研究区热岛效应的时空演变和分布特征,以缓解城市环境问题和合理规划未来城市的发展。方法利用1995-2015年Landsat 5TM和Landsat 8TIRS影像数据和气象台站资料,采用GIS和RS技术,实现对渭河阶地型城市——宝鸡市地表温度(LST)的反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热岛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研究,分析LST与NDVI,NDBI的空间对应关系。结果与结论宝鸡市存在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热场分布及延伸与宝鸡市空间扩展布局相一致,热岛范围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低温区和次中温区面积减小,相应的次高温和高温区面积增加,热岛强度明显增强。在渭河阶地型城市的空间格局上,地表温度与NDVI呈负相关关系,与NDBI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丽水的城市气候特点,发现不利于人们居住的3个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强热岛效应和不良通风状况;提出可以通过城区科学、合理的道路规划、设计来减缓这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路网设计要强化以正南北方向为基础偏转角度到12°左右,不但有利于有效通风,还能够在夏季为城市开敞空间和建筑提供有效遮蔽,降低对太阳辐射热的吸收。横断面宽度设计中要拓宽东西向街道以增强城市的通风能力;南北向街道宽度要适中,有利于加强并利用南部溪流形成的南北向的"微风"。最后,通过分析不同材质的地表温度,提出在横断面的样式景观设计中要合理配置绿化,尽可能增加草地,缓减城区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道路沉积物的粒径分布及其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表沉积物是雨水径流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选择北京市不同功能区道路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功能区道路沉积物的粒径分布和污染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功能区沉积物粒径分布和单位粒幅粒径分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广场和居住区单位粒幅粒径分布呈现从小粒径到大粒径逐渐降低的趋势,其他功能区下垫面粒径分布和单位粒幅粒径分布呈现出的规律为:主干道道路与商业区类似,公园与学校类似。污染负荷方面,不同功能区沉积物污染负荷量大小变化顺序为:主干道道路居住区商业区公园学校广场,同时城市主干道沉积物污染负荷呈现明显空间分布特征,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通过上述研究,以期为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土地规划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