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作为明代“前七子”文学复古运动的重要成员,郑善夫是福建文学发展史上较早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著名诗人。通过考证其与“前七子”复古派、阳明心学学派及其明中叶闽地文人之间的交游,不仅可以了解其交游对他的思想与文学创作的影响,而且有助于深入认识明弘治、正德年间诗坛风尚及学术思潮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
郑善夫是活动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以气格为主,以悲壮为宗,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当李梦阳、何景明倡导文学复古之时,诗人继承了杜诗的写实精神,创作了诸多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干预时政的优秀作品。这些诗歌成为前七子复古运动的积极成果。深入研究郑善夫的思想与创作状况,可以弥补明诗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的《明诗评选》对七子、公安、竟陵三家及其成员有着诸多评价,以竟陵承七子,尤其对七子、竟陵,更时时予以批评。但批评并不表示王夫之反对文学复古,而是对七子的复古多有修正,展示出王夫之以雅为尚的复古观。  相似文献   

4.
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产生于人性压抑与反压抑的语境。“性灵”不同于“性情”,它是在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出现的,具有去伦理、反理性、追求绝对自由的意味。晚明时期,国家和知识分子之间在生产关系上的裂缝,导致知识分子游离国家意志,在文学领域中倡导“独抒性灵”的口号。这种借助于道、禅思想,表达反人性压抑的非文学意图,使得“性灵”文学思想具有非同寻常的审美冲击力,一向严肃、正经的明代文坛变得“一点正经都没有”。  相似文献   

5.
在晚清文坛上,刘熙载以他清纯朴素、平易坦率的诗词创作,收获了蕴有其深深韵味的文学成果。和晚清许多作家相较,他的诗词创作具有别样的神韵、独立的风情。放眼晚清文坛,应该说刘熙载是晚近一位有才情、有禀赋、有个性的别具气质的作家。尤其是他的《昨非词》,清淡、朴素、平易、醇正,使得刘熙载的诗词创作具有较深层次的文化底蕴,达到一个较高的创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后七子特别是王世贞、谢榛极力为之声张的诗歌法度规则,全面涉及诗之声律和结构问题,在相关的审美准则上呈现谨严和细密化的特点,此尤显于他们对诗歌用韵、平仄以及篇章句字之法的系统阐析,其中既包含了对传统诗法的汲取,也融合了他们各自独到的审美见解,尤在诗法的一端,进一步将技艺性的规则或方法纳入他们重点关注的视界,为文学“技巧概念”趋于加强的一种显在表征。同时说明,在相继崛起于明代中叶文坛的七子一派中间,愈益皈向于文学本体意义上的艺术经营,成为诸子体认文学价值的重要路径,也在某种意义上展现了他们维护文学自身审美特性的原则立场,就后七子来说,特别是王、谢在诗法问题上展开系统的阐述,以格外严细的标准相责求,则更不能不作如是观。  相似文献   

7.
晚明时期,吴中女性文学兴盛。出生于午梦堂文学世家的叶小鸾以其富有才气的文笔为后人称道。诗人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创作诗歌,内容主要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和题画诗,总体风格尚情贵真,哀感雅致,在中国文学史上特别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堪称明代拟话本小说的巅峰之作,其文化意义更甚于文学意义.<杜>在方寸之间容纳了晚明社会世间百态,体现了晚明时代相互龃龉却又混融一体的社会世情与市民心态,其包含了"越名教任自然"与"抑私欲崇道义"相纠结的伦理观、"金钱崇拜"与"真情渴望"相龃龉的价值观、"道德审判"与"因果报应"相互补的是非观以及"重享乐吝生命"与"轻死生重复仇"相矛盾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一个独异的存在.须从审美现代性的维度去解读沈氏创作,其创作所内蕴的独异性才能得到充分的揭示.沈氏创作呈现的审美现代性精神主要体现在:对进步时间观的反思,对感性生命的崇扬,对人性异化的忧虑三个方面.沈氏创作的这一审美现代性视野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是大胆而独异的,它必然注定沈氏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孤独者命运.  相似文献   

10.
晚明出版家胡文焕多才多艺,不仅刻书宏富,而且雅志著述。其韵文创作,今不见结集,现存诗39题53首,词18首,散曲小令63首、套数18篇。胡文焕韵文多愁善感,丰富细腻。然而取材视野不广,局限于个人生活经历,其文学风格深受刻书、藏书经历和性格个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