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州贴蜡法是我国传统失蜡铸造的代表性工艺,晚清至民国期间已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成熟的技术,制作蜡模时使用了木模版,所作的仿古铜器俗称"苏州片"。本文作者和艺人合作对这一濒于失传的工艺进行复原,总结其技术要点,为保护、传承、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晚清全面废书院、兴学堂后,新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在民国初期渐露端倪,引起国人关注,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反思。书院研究正是在当时动荡的学术教育环境中应时而生,断断续续存在于整个民国时期,并在三、四十年代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相似文献   

3.
晚清西学东渐促进了西医东来的进程素。有近代社会史料宝库之美称的《点石斋画报》,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展现了晚清西医东来以及民众医疗观念渐变等社会现象,揭示了西医逐渐立足中国并向中医的一统地位挑战,以及中医开始缓慢分化演进的历史现实,以社会大众的视角记录了近代中国在民众医疗卫生事业上的科学化与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歌谣是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宁波地区的民间歌谣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在民众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娱乐、审美、教化等方面对宁波歌谣的基本功能进行探讨,并对宁波歌谣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达形式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5.
晚清全面废书院、兴学堂后,新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在民国初期渐露端倪,引起国人关注,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新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反思。书院研究正是在当时动荡的学术教育环境中应时而生。断断续续存在于整个民国时期,并在三、四十年代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相似文献   

6.
晚清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整理晚清无线电报技术经由期刊在中国传播的特殊途径,分析期刊传播无线电报技术的重要意义和影响.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和考证法.结果 详细列出了晚清期刊中有关无线电报技术的文献,并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期刊作重点分析.以3份期刊为例,介绍早期在中国通过期刊传播的无线电报技术.<时务报>最早出现"无线电报"以及"电浪"(电磁波)一词;<知新报>最早报道传真电报知识;<东方杂志>较为深入地传播了无线电报技术的广泛应用.结论 晚清期刊传播无线电报技术完全不同于图书和报纸的传播渠道,这对信息交流、新闻事业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奠定了无线电技术专业期刊产生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医籍考》的传入上,从晚清到民国的很多学者、医家都付出了心血。杨守敬、陈垣、叶恭绰、陈存仁、范行准等是其中的代表,他们从不同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对该书的访求、抄录、出版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医籍考》在中国得以出版,是几代学人半个世纪的努力。而在中西医药研究社本《医籍考》影印出版的过程中,还产生了叶恭绰与中西医药研究社的借书纠葛。这段历史值得学人去仔细梳理和考察。  相似文献   

8.
宦官始自周朝,终于民国.明朝宦官专权遗害无穷.清朝吸取明代教训,前期制定并实施严厉的管理制度,有效地遏制了宦官势力.晚清宦祸死灰复燃,历史赋予机遇,丁宝桢诛杀宦官安德海.  相似文献   

9.
石源华 《世界知识》2012,(14):60-61
在民国外交史上,伍廷芳、伍朝枢是著名的"父子档"外交部长。父子同朝,子佐父政;父亲去世,子承父业。尽管伍朝枢未能如他80高龄的父亲伍廷芳那样历经晚清民国两朝,年仅47岁即英年早逝,但仍在民国外交史上留下了浓重的笔墨。"父子档"正副外长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学术界围绕晚清民国地理学史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深化了对此时期地理学的认知。在当前学术界倡导研究“知识与制度转型”的背景下,对既往研究进行总结似有必要。通过对“西学东渐”“科学地理学发展史”“地理学与民族国家的建构”“历史学与地理学”四个主要研究思路进行回顾可知,晚清民国地理学史研究仍有进一步开拓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石建国 《世界知识》2010,(15):62-63
<正>在民国的外交舞台上,一直活跃着一批上海广方言馆出身的外交官,他们是通过清朝总理衙门选拔投身晚清外交界的。中华民国成立后,他们作为职业外交官又为新政府所用,成为民国外交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刘式训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相似文献   

12.
经过晚清以来一个多世纪的反复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国找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国家建构新模式,即从过去的"同质性"建构走向多元一体思维下的"关系性"建构.围绕"中华民族"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话语转变这条线索,透过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各个时期对"中华民族"一词的表述变化来展示中国进行民族国家建构的思路变化,并以此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一新概念的形成过程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核心技术--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多元数据处理和模式分类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成为现代人类认识的强有力工具,将其应用于中医诊断,既具有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结合的科学意义,又具有推动中医诊断过程客观化和手段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晚清民国湖湘词坛研究》是系统研究湖南地域词学的首部学术专著,其筚路蓝缕之功不待多言。这部著作突出的特点有三:一是自觉的文学史意识,包括纵向的湖南词学史与横向的晚清民国词学史意识;二是多元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的表格分析、细致的文献考证、透彻的理论分析;三是扎实的研究内容,包括词学思想与词家词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晚清民国以来,为了促进国家工业的发展,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政府掀起了设立工业试验机构的潮流。同时,民国时期同官县传统的耀州窑瓷业处于低靡状态,亟需改良。在这种背景之下,同官县黄堡镇瓷业试验所应运而生。1935至1937年之间该所对当地的制瓷原料、燃料、窑炉和烧成工艺等多方面开展了试验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恢复仿制宋代耀州窑青瓷也颇有成效。黄堡镇瓷业试验所在瓷业改良和恢复方面积累了经验和技术,培养了一批理论素养较强的学徒,这些均推动了民国后期耀州窑瓷业的改良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浙江龙泉司法档案是对龙泉地区晚清至民国这段时间司法实践活动的真实记载,以丰富详实的史料弥补了民国司法资料奇缺之遗憾。研究档案材料发现,众多的真实案例材料富含当代"人权保障"法治理念之缩影,通过对档案材料的探索与研究,以对当代法治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晕渲法是地图学中一种使用阴影原理,利用色调的明暗、冷暖变化来表示地形起伏的地貌表示方法,17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最早的晕渲法地图。晕渲法在晚清时期传入中国,与同期传入中国的晕滃法、等高线法相比,晕渲法传播不够广泛,留存的地图数量也屈指可数。目前笔者所见最早的实物晕渲法地图是光绪十六年(1890)洪钧依据俄国地图转绘的《中俄交界全图》。国家图书馆《舆图要录》中仅收有7幅采用晕渲法绘制的晚清、民国地图,其中晚清的2幅地图可能由日本地图册转绘而成,5幅民国地图分别由军方测量局和铁路调查局测绘而成。晚清时期,江南制造局组织翻译的军事书籍《行军测绘》(1873)、《测地绘图》(1876)介绍了晕渲法的概念;民国时期,晕渲法概念较为混乱,多部书籍中把分层设色法和晕渲法混淆;随着地图绘制知识的不断更新,晕渲法概念逐渐准确清晰。在近代中国,晕渲法传播不广、应用有限,不属于主流地貌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18.
晚清民国以来,为了促进国家工业的发展,国民党中央和地方政府掀起了设立工业试验机构的潮流。同时,民国时期同官县传统的耀州窑瓷业处于低靡状态,亟需改良。在这种背景之下,同官县黄堡镇瓷业试验所应运而生。1935至1937年之间该所对当地的制瓷原料、燃料、窑炉和烧成工艺等多方面开展了试验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恢复仿制宋代耀州窑青瓷也颇有成效。黄堡镇瓷业试验所在瓷业改良和恢复方面积累了经验和技术,培养了一批理论素养较强的学徒,这些均推动了民国后期耀州窑瓷业的改良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吸引的大批的海外学子到中国求学,同时在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学校或者中医诊疗机构,使得更多的海外人士了解了中医并利用中医治疗疾病。国(境)外的很多中医学校和中医诊疗机构纷纷邀请我们中国大陆的中医药院校的老师去当地开学术会议、讲授中医课程或者进行中医临床诊疗。作为为老师办理护照(通行证)和申请签证(签注)的各个中医院校的外事部门,在为老师办理办理护照(通行证)和申请签证(签注)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加强因公出国(境)的管理便提到了议程。本文对如何加强高等中医院校因公出国(境)管理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晚清社会思潮经历了从经世到维新再到立宪的演变进程。在这个纵向的演变进程当中,晚清的社会思想也在逐步的由传统向近代转型。也就是它的不断发展和转变影响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文化选择。晚清社会思潮对传统思想和西方思想所进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的思想基础,陈独秀的启蒙思想与晚清社会思潮有着难以割舍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