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恐怖主义事件在美国的频繁发生,既同全球化的发展、民族主义盛行有关,也同美国所处的地位和它的外交政策有关。恐怖主义本身的影响是有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外交战略,动摇国际政治的主流。  相似文献   

2.
<正>对付恐怖主义要有一个全球的视角许涛:我们对付恐怖主义除了技术上、组织上和人力上的认真应对之外,还要有一个高度,要有一个全球的视角。关于恐怖主义,在国际政治中还有个话语权的问题。在9.11事件之前,2001年刚刚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三股势力"的概念,当时并不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9.11事件后美国人提出反对恐怖  相似文献   

3.
首先论述了美国实施反恐怖主义经济政策的法律法规依据,并分析了援引这些法律法规下的案例.然后就9.11事件后美国反恐怖主义经济政策的最新动态作了概述,最后对美国反恐怖主义的经济政策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正自恐怖主义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威胁以来,国际反恐合作虽然是主流趋势,但囿于不同的战略考虑,各国对待恐怖主义、尤其是在一些与本国相关的具体组织和事件上"各怀心思",以至于难以穷尽全力,反恐效果大打折扣。两面反恐"最资深的玩家"美国虽然是恐怖主义的受害者,但其并非一味打恐,无论是对待恐怖  相似文献   

5.
8月20日,美国为了报复恐怖分子对其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的炸弹袭击,用导弹轰炸了苏丹和阿富汗境内的据称得到本·拉登资助的恐怖主义营地。拉登是伊斯兰教极端主义者,于是,人们又不自觉地将伊斯兰教与恐怖布主义联系在一起,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疑问,为什么恐怖分子总是把矛头对准美国?美国的导弹袭击或者军事打击能够有效制止恐怖活动吗?最近十多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恐怖主义事件,如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1993年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爆炸案、1996年沙特宰赫兰美军基地爆炸案等,都与一  相似文献   

6.
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美国"9.11"事件后,恐怖主义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性问题。中国近年来亦已成为恐怖主义犯罪的屡屡受害者,"东突"、"藏独"等恐怖势力已严重危害我国国家利益和侵犯我国公民权益。本文从恐怖主义犯罪的概念出发,对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现状及我国刑事立法中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定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如何完善我国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立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7.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波士顿马拉松比赛终点附近发生致命连环爆炸,造成100多人死伤。这是自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美国本土遭遇的最严重的炸弹袭击事件,美国公众用近12年时间一点一滴恢复起来的安全感瞬间崩溃。4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将此次事件定性为恐怖主义的行为,这份迟到的声明显示,无论美国多么不情愿,却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8.
季晓丹 《世界知识》2011,(22):23-25
9.11事件以后,美国的海上安全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它认为:国土安全面临着海上方向恐怖主义袭击的可能,海外利益面临着恐怖主义和海盗的威胁和挑战,而未来地区性海上大国的出现,则会对美国的海洋霸主地位构成更大的威胁。为此,美国从2001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以“合作”为名的海上安全战略及相关倡议。  相似文献   

9.
恐怖主义的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恐怖主义的产生由来已久,它发展到今天已呈现出新的特点。“9.11”恐怖事件向世人宣布,人类冲突远没有结束,正在以新的形式登场,它再一次敦促人们对恐怖主义这一现象的思考。历史性的事件是事件背后长期的历史所决定的,既有赖于我们对其前因的追索,也有待于其后果在我们的应对行为中进一步展开。纵观历史和现实,恐怖分子所代表的那种对美国的仇恨,绝不局限于美国政府及其政策,显然还针对象征意义上的美国,包括在美国占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文化,以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制度、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政治上的不合理,经济上的不公平,宗教、民族、文化的矛盾,是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高瑞婷 《世界博览》2011,(18):75-75
9·11事件直接促成小布什政府向全球“恐怖主义”宣战?但战争打响后,美军没有如愿以偿地在伊拉克搜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国家恐怖主义”的罪证.反而让阴谋论者找到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围绕着9·11事件的诸多细节,怀疑者一一提出了自己的反问:9·11是不是美国高层一手刻意制造的?恐怖主义的目标是国家?  相似文献   

11.
2001年"9·11"事件表明美国和欧洲成为国际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的主要对象,自此美国把反恐作为国家战略重点。目前美国国内外政策存在诸多错误,因此永远打不赢反恐战,只会越反越恐。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距今整整一年,“9.11综合征”仍在扩散。去年9.11事件发生之后,我曾撰文就此事件对国际安全态势和国际政治经济领域各方的影响进行分析。一年后回头来看,以下几方面的动向与后果是深入追踪“9.11综合征”时不可忽略的。首先,通过超级大国美国的特殊“传导机制”,当代恐怖主义的严重性得以突出和放大,以一种以往不曾有过的方式强烈地冲击着国际社会的视听。曾几何时,恐怖主义还仅仅被看成是类似于难民问题、毒品问题、债务链问题、环保问题、水资源问题等全球性问题中的一种。只是到了9.11,一个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13.
倪建军 《世界知识》2011,(18):13-13
9.11事件已经十年了,国际恐怖主义的标志性人物本·拉登也已经被击毙,美国及其盟友的全球反恐努力似乎可以告一段落。然而,较之十年前,今天的世界是否变得更加安全和繁荣呢?伴随着美国国债规模小断触顶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下降,美国十年借债反恐的成本和代价也逐步显现,尤其是在世界经济面临二次衰退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14.
薄旭 《世界知识》2011,(10):14-16
从过去十年看,拉登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恐惧,也带来了国际反恐形势的重大改变。恐怖行为古已有之,但恐怖主义真正成为国际性的现象,仅仅是20世纪后叶的事情。拉登制造的9.11事件更凸显了恐怖主义。本·拉登无论是作为一个符号,还是作为一种现象,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得恐怖主义有了巨大的冲击力,恐怖主义与反恐之间的斗争成为全球最为突出、最为重大的一个挑战。拉登之死只是一个符号的消失,所隐藏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问题的根源也没有多大的改观。  相似文献   

15.
本·拉登改变了什么9.11之前与之后的世界有什么不同,拉登和"基地"组织对世界造成了何种影响?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从过去十年看,拉登给美国造成了极大的恐惧,也带来了国际反恐形势的重大改变。恐怖行为古已有之,但恐怖主义真正成为国际性的现象,仅仅是20世纪后叶的事情。拉登制造的9.11事件更凸显了恐怖主义。本·拉登无论是作为一个符号,还是作为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对美国的经济和公众心理的打击是沉重的,后遗症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但美国也并非未从中谋得好处。阿富汗战争尚未完全结束,2002年伊始,布什就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三国“钦点”为支持恐怖主义的“邪恶轴心”,随后,美国对伊拉克喊打之声不绝于耳,一场新的海湾战争如箭在弦,世界其他地区也陆续见到美国反恐大兵的身影……明眼人不难看出,美国的目的已绝不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恐怖主义对美国本土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剧,恐怖组织不断煽动美国本土极端分子进行暴力行动,一些在国际热点地区活动的极端主义分子也回流到美国本土实施恐怖案件。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境内发生了数起枪击事件,包括2015年12月的加州圣伯纳迪诺枪击案和2016年1月的费城枪击案,其中都可看见暴力极端主义的身影。这让奥巴马政府重新重视起反击暴力极端主义政策,反击暴力极端主义成为美国当前国内和国际  相似文献   

18.
“当时我的确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不过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我很赞成拿破仑的观点:决策程序三分之二基于分析和情报,三分之一凭感觉。”——穆沙拉夫回忆9.11事件后决定站在美国一方打击恐怖主义  相似文献   

19.
2001年安理会在第1377号决议中指出国际恐怖主义是21世纪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有效地解决恐怖主义问题,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的研究重点.自卫是<联合国宪章>体系下除安理会授权的强制措施以外唯一的国家可以合法使用武力的例外,因此以自卫方式打击恐怖主义成为类似于美国这样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受害国的首选.然而自卫的实施是必须符合必要性的原则的,而实践证明美国的反恐战争在这方面却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20.
正众所周知,几十年来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在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盟友。但现在,这对有着70年紧密关系的"情人"正在一步步走向决裂。今年5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名为"反支持恐怖主义者"法案,该法案的目的是允许9.11事件受害者及其家属起诉沙特等外国政府。接下来,法案将送到众议院讨论表决。在9.11事件中,19名劫机者中有15名是沙特人。在过去十多年时间里,9.11事件的遇难者家属一直试图对沙特政府提起法律诉讼。据英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