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认识逻辑学”笔谈》系本刊2009年第1期起新辟的专栏。本期特邀《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一书的作者张盛彬教授和浙江省委党校陈宗明教授笔谈。张盛彬教授评析了对亚里士多德、培根、康德和黑格尔的逻辑思想的误读,讨论了逻辑主义的反认识论的错误,呼唤逻辑学的认识论回归,并现身说法,回顾了构建认识逻辑学的思路历程。作者认为,演绎体系中的公理是认识中长期没有发现反例情况下、心理认同逐渐被强化的经验归纳,归纳是类比的发展,类比、归纳、演绎整合的推理链,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的轴心,西方归纳派和演绎派的长期分歧被推理链整合了,认识论的研究也深入到了微观的逻辑层次。陈宗明教授从“知其一不知其二”命题引出“知其二”破题,主张“知其二”是认知的追求,认识的阶梯,也是认识逻辑成立的理由。人们能“知其二”,但也难“知其二”。认识逻辑是“知其二”的逻辑,应当属于哲学逻辑,属于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2.
在八十年代以来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百花争艳的学术园地里,有一门由我校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肖君和先生创立的“形象思维逻辑学”。1989年,《形象思维逻辑学》作为肖先生的专著《论思维》的第二部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宣告了这一新兴的交叉学科的诞生。形象思维逻辑学的问世,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和赞扬,尤其是得到钱学森等著名自然科学家的关注和肯定。一门社会科学的新学科能够引起诸多自然利,学家的重视和肯定,足见其不仅有学科的创新性,更重要的是具有能够沟通社会科学与自  相似文献   

3.
"认识逻辑学"是一门待建的逻辑学科,张盛彬的《认识逻辑学》作了有益探索。要建构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相贯通的"认识逻辑学"新学科,必须明确三个前提性问题:一是从逻辑学的发展看,有无建立的可能和必要;二是要明确该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什么;三是如何才能将该学科建成结构严密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日前,惠得张盛彬教授新著《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翻阅之下,很受启发。该著试图将多门学科在逻辑大旗下进行“沟通、贯通、统一”,是作者经20余年的艰苦探索而获得的研究成果。对于从事逻辑教学与研究的青年学人来说,这份执著堪称榜样!从内容上看,该著不仅横贯中外,还纵贯古今,因而读来有一种历史感蕴含其间。张教授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发表了《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推理之贯通》,其研究如刘培育先生所评价:“没有停留在表面,  相似文献   

5.
“认识逻辑学”不仅重视逻辑的思维工具作用,也极为重视逻辑的接受和表达及其社会功能。《认识逻辑学》运用辩证逻辑和逻辑哲学的原理对传统逻辑的基本知识体系进行"整合改造",这种注重逻辑理路及其逻辑应用的文本,为文科学生学习逻辑提供了难得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原《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逻辑学栏目于2005年开设。当时设想达到的目标是:提到逻辑学论文就会想到《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的逻辑学栏目。  相似文献   

7.
<"认识逻辑学"笔谈>系本刊2009年第1期起新辟的专栏.本期特邀<认识逻辑学--关于"转识成智"的逻辑研究>一书的作者张盛彬教授和浙江省委党校陈宗明教授笔谈.张盛彬教授评析了对亚里士多德、培根、康德和黑格尔的逻辑思想的误读,讨论了逻辑主义的反认识论的错误,呼唤逻辑学的认识论回归,并现身说法,回顾了构建认识逻辑学的思路历程.作者认为,演绎体系中的公理是认识中长期没有发现反例情况下、心理认同逐渐被强化的经验归纳,归纳是类比的发展,类比、归纳、演绎整合的推理链,是科学发现的逻辑的轴心,西方归纳派和演绎派的长期分歧被推理链整合了,认识论的研究也深入到了微观的逻辑层次.陈宗明教授从"知其一不知其二"命题引出"知其二"破题,主张"知其二"是认知的追求,认识的阶梯,也是认识逻辑成立的理由.人们能"知其二",但也难"知其二".认识逻辑是"知其二"的逻辑,应当属于哲学逻辑,属于应用逻辑.  相似文献   

8.
《重庆工学院学报》“逻辑学”栏目是在调研的基础上为打造名栏于2005年6月第6期开设的。短短不到两年时间,该栏目在国内逻辑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引起了逻辑学界的关注和重视。《重庆工学院学报》“逻辑学”栏目已成为反映逻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舞台。该栏目论文研究的课题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涉及逻辑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又涉及逻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既关注形式逻辑的课题,又关注现代逻辑和非形式逻辑的课题;而且还有研究邓小平语言逻辑艺术,以及逻辑的应用和教学的;既有学术笔谈,又有学术争鸣等等,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索引了其中相…  相似文献   

9.
张盛彬(1932-),男,安徽金寨人,皖西学院教授,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60年毕业于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皖西学院(原六安师专)中文系副主任,学报主编。主攻认识逻辑学、论说文、文章学研究。论文《论因明、墨辩与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之贯通》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相似文献   

10.
历经两千多年的积淀和三种异形逻辑学脉的融合,逻辑学由一门古老的独立学科演进成为相对成熟的现代学科群,以其独特的工具性作用和方法论功能广泛渗透于现代科学的诸多领域.尽管今天"大概已不再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通观这整个领域的每一个细节了"[1](P441),但是细节中的逻辑学研究却仍在不断推展之中.张盛彬教授的新著<认识逻辑学>就是逻辑学推展研究中的新近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对于认识史方面的研究总的来说还是相当活跃、成果颇丰的,这既深化了对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纵向透视,又为一般哲学认识论提供了理论升华的坚实基础。然而,认识史研究中也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笔者感到当前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应当重视与加强史前认识研究和把握人类认识发生发展的总体性特征。一人类认识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12.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与波兰科学院哲学与社会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逻辑研究》国际会议逻辑学的趋势(之五)”于2007年7月6-9日在中山大学南校区隆重召开。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多值逻辑与认知。《逻辑研究》(Studia Logica)杂志主编Jacek Malinowski教授及我所鞠实儿教授任大会主席。  相似文献   

13.
无论中国先秦还是古希腊,论辩和论证都是逻辑学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论辩给逻辑学的创新和发展提出了问题,论证则进一步将逻辑学的研究引向深入.今天,中国逻辑学的发展也需要提倡论辩和论证的和谐氛围,倡导平等对话、理性对话,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14.
(一) 张盛彬,男,1932 年生,汉族,安徽金寨 人,原《六安师专学报》 主编。1960年合肥师范 学院中文系毕业。1991 年晋升为教授。研究方 向:论说文、文章学、逻 辑学(认识逻辑学)、思 维学等。代表作有:《论类比》(《末定稿》)、《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学说推理理论之贯通》(《中国社会科学》)、《“认识逻辑”纲要》、《文科论文写作》等。 施建业,男,1938年 9月生,安徽霍邱人,皖 西学院中文系教授。安 徽省美学学会理事,中 国教育家协会理事。曾 任六安师专中文系副主 任、教务处长。 出版的专著有…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于2004年8月26日发布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规范》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和学术批评规范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比较全面地涉及了学术规范的各个方面,具有现实针对性。对引文问题,《规范》明确规定:"引文应以原  相似文献   

16.
杨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教育部跨世纪学科带头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杨耕教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求是》《唯物论研究》(日本)《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出版专著12部,其中,代表作为《为马克思辩护:对马克思哲学的一种新解读》《危机中的重建: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现代阐释》《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  相似文献   

17.
现代逻辑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对逻辑的哲学反思。《逻辑哲学研究》对逻辑学的重要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在若干重大的逻辑哲学问题上提出并论证了自己的学术创见;在解决某些逻辑哲学问题时,也体现了逻辑学家特有的睿智和机敏;提出或者涉及了一些逻辑哲学的开放性问题,给学者们指出了诸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总则(一)为规范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加强学风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保障学术自由,促进学术交流、学术积累与学术创新,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特制订《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本规范)。(二)本规范由广  相似文献   

19.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判断真伪性的学科,是人类思维之本;深入研究人类思维推理的逻辑学理论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案例智能.文章从知识发现的角度对案例智能的逻辑学进行了研究;针对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过程中具有某种不确定性的归纳、类比推理以及模糊推理等,案例智能技术采用柔性逻辑,可以解决包容各种不确定性的、灵活的、自适应的面向真实世界的柔性问题,便于人们多信道地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20.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科学思维和表达的基础理论学科,它的抽象性往往使人在学习原理时觉得乏味,而思维的确定性和表达的灵活性又常常使人在运用逻辑时感到困惑。为了改变以往那种逻辑学教学高头讲章式的艰深和书斋摆设式的空泛,收到既能提高学生逻辑素养,又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用逻辑学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大科学家爱因期坦曾经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为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热爱逻辑学,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动力,我在教学中首先向学生讲清逻辑学的认识功能和论证功能。 我在向学生讲逻辑学的认识功能时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