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牌识别主要包括4个环节,分别是:图像预处理、车牌定位、字符切分和字符识别。运用MATLAB软件,对车牌识别算法进行仿真,实现了汽车牌的定位以及字符切分。在预处理方面,对图像进行降噪,将其转化为灰度图像;在边缘检测方面,运用Roberts等算子进行边缘检测,实验比较后,最终采取较优的Roberts算子;在车牌定位方面,对边缘检测后的图像进行数学形态的闭合和腐蚀运算,去除面积较小的部分,得到车牌位置;在字符切分方面,对车牌进行二值化处理,去除车牌上的间隔符,运用比例分割和垂直投影法混合进行字符切分。  相似文献   

2.
薛倩 《河南科学》2014,(5):781-784
为了解决车牌图像倾斜、背景复杂、分割过程中出现的字符间粘连、断裂等问题,提出简便有效抗干扰强的基于字符块提取的车牌字符分割算法,以此提升车牌字符的识别效果.通过车牌图像二值化处理、倾斜矫正、去除干扰以及字符块提取一系列步骤,实现车牌识别前对车牌字符的准确有效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车牌字符分割方法可靠、准确度高,为后续车牌字符的正确识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车牌字符分割是车牌自动识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模块的正确性受到二值化、倾斜校正、噪声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定位后的车牌图像的预处理和字符分割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将多种车牌字符分割方法结合,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多车牌的分割将成为车牌识别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基于图像处理的车牌识别算法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灰度化和阈值法进行图像预处理,消除一部分背景信息;其次,采用Canny边缘检测算法提取车牌边缘,采用开运算和闭运算等形态学操作来改善边缘提取的效果,使车牌区域尽量互相连通,进一步消除干扰,准确定位车牌;第三,采用垂直投影法对车牌进行字符分割;最后,采用模板匹配的算法对车牌字符进行识别。Matlab仿真分析表明,该文设计的车牌识别算法可有效地实现车牌识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Otsu算法二值化车牌图像的技术,给出了Otsu算法的原理,以及对车牌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的方法原理;最后用MATLAB来实现车牌图像二值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智能交通系统(ITS)在现代交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车牌识别是智能交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车牌识别由预处理、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组成,本文从预处理和车牌定位入手,提出了一个运算简单、运行速度快的车牌定位方法。采用图像灰度差阈值生成二值图,利用汽车牌照字符和底色的纹理特征找到车牌位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现有的车牌识别系统存在的问题,针对图像预处理、字符切割与归一化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改进,此外针对字符识别给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识别方案。通过改进目标函数、利用贝叶斯统计方法来自动决定正则化参数及加入改进动量项方法实现车牌字符算法的优化设计,车牌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6%。实验表明,通过该方法进行车牌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车牌定位是车牌识别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对车辆图像进行边缘分析二值化处理,再结合纹理统计进行车牌定位,可以克服复杂背景的弱边缘信息和干扰噪音所带来的影响,较好滤除可疑车牌区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以较好的实现车牌定位。  相似文献   

9.
付燃  白艳萍 《科技信息》2012,(8):117-117
图像的二值化是车牌识别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图像的二值化直接影响定位的准确性。由于字符的分割和识别是在车牌区域二值化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车牌图像的二值化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本文对传统的otsu算法和新改进的otsu算法进行了试验比较,通过对otsu算法基本原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改进的灰度图像二值化的方法,该算法能够更好的确定最佳阈值点,实验表明上述方法能够得到较理想的二值化图像。  相似文献   

10.
对于很多车牌识别中使用的算法而言,主要存在两种车牌类型:深色文字浅色背景车牌和浅色文字深色背景车牌。这两种车牌主要是二值化结果不同,进而导致后续字符分割和识别处理的图像类型不同。因此,判断车牌的二值化类型对于车牌识别来说是基础且重要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字符笔划宽度变换直方图的二值化算法,根据正色图像和反色图像计算比较两者笔划宽度变换直方图的最大值来判别车牌类型。同时,根据判别结果还可以估计笔划宽度,为局部二值化算法的邻域窗口大小的选择提供依据。我们使用多样式的美国车牌作为实验对象,与其他算法相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更好准确率,但也有更高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Matlab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首先对采集的车牌图像进行灰度化和去噪预处理,然后利用Sobel算子进行边缘检测,最后依据车牌字符对应的不同L值进行字符提取,得到了较为理想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胡将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378-382,396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标注的方法来实现静态图像中的车牌提取。车牌提取的主要步骤由以下几步构成:原始图像灰度化、数学形态学处理(前景图像处理)、图像二值化(阈值法)、图像滤波处理、特征区域标注,车牌特征提取、采用matlab进行实验仿真。在实验中,通过对各种场景下采集到1 000幅图像做测试,车牌定位率为98%。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区域标注的车牌提取算法运算快,对背景较为复杂的图像中车牌的提取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车牌字符识别是车牌智能识别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提高车牌字符识别准确率和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车牌字符笔画斜率特征的字符识别算法,新算法在对准确分割后的车牌字符图像进行归一化、二值化和细化等预处理后,提取车牌字符笔画像素点的斜率值,再将斜率值构造成识别向量,进而通过计算特征向量的夹角值实现待识别字符与标准模板字符的相似度判断;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算法与已有的传统字符识别算法相比,既提高了识别准确率,又降低了识别耗时,结果满足实际工程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交通检测系统中数码相机所拍摄到的图片,提出一种车牌定位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和边缘检测等预处理,然后根据边缘二值图中车牌区域的边缘特征,利用行扫描方法对图像进行灰度累积投影与边缘图像跳变统计,再根据车牌区域的字符纹理特征及灰度值特征确定车牌的水平位置.利用列扫描方法对图像进行灰度累积投影,用形态学的方法对细长线条的过滤,从而达到对车牌进行准确的垂直定位.实验表明,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一种改进的车牌识别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坤  郭道省 《河南科学》2010,28(3):329-332
对车牌识别的预处理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预处理流程.首先对车牌进行光照空域校正,然后进行同态滤波、直方图均衡、对比度拉伸,在求局部阈值时,利用Robert边缘检测算法缩小了需要确定局部阈值的图像范围,且利用中值滤波使二值车牌得到了增强.该算法原理简单,容易实现,处理速度快,实时性好,为图像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车牌识别系统是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交通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基于VC++6.0进行实验,针对中国的车牌进行研究,用BP神经网络来实现车牌识别。车牌识别分为图像预处理、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四个步骤。利用车牌的先验知识进行定位,引进双阈值进行字符分割,利用13段特征提取法提取特征向量,实验表明该识别算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车牌识别系统在雾霾环境下识别车牌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预处理算法.首先,用主成分分析(PCA)和Fisher线性判别分析(LDA)方法对车牌图像进行雾霾检测;然后,用基于暗原色先验的方法对有雾图像进行去雾处理.仿真结果表明:该预处理算法不仅可以满足车牌识别系统实时性要求,而且可以提高系统在雾霾环境下识别车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基于Matlab的车辆牌照识别系统,采用基于灰度跳变的定位方法,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再用CAN-NY算子做边缘检测、开闭运算子和车牌长宽比特征识别以实现车牌的定位,最后用二次水平投影分析和阈值技术有效检测了车牌图像的上下左右边框、旋转角度,从而准确实现车牌字符的分割.  相似文献   

19.
车牌识别系统是智能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交通管理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基于VC++ 6.0进行实验,针对中国的车牌进行研究,用BP神经网络来实现车牌识别.车牌识别分为图像预处理、车牌定位、字符分割和字符识别四个步骤.利用车牌的先验知识进行定位,引进双阈值进行字符分割,利用13段特征提取法提取特征向量,实验表明该识别算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0.
改进的高低帽变换对固定阈值二值化算法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车牌识别系统大多工作在复杂的光照环境中,如何解决不均匀光照对车牌图像的影响仍然是车牌识别领域的一个难题。数学形态学中高低帽变换的重要用途就是校正不均匀光照对图像的影响,但如果直接将其用于车牌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因为图像的灰度值变换不大导致部分边缘损失,不仅不利于确定良好的阈值,而且检测结果也不理想。利用高低帽算法的特点,首先用形态学膨胀算法调整结构元素尺度,改进传统高低帽变换的边缘检测算法,然后利用检测图像边缘熵确定权值进行融合,再对其进行固定阈值二值化处理。实验证明这一方法有效提升了车牌图像的边缘灰度,减小了光线不均对车牌图像造成的影响,增强了车牌识别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