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位于钱营孜煤矿西南部的西三采区,煤层厚度一般见煤点的厚度均在2~3m以上,全区可采。走向以NE为主,倾向以SE为主,倾角为5°~30°,可采储量1300万吨。目前正在掘进的轨道下山、回风下山全长1161m,巷道断面净宽4.5m、净高3.65m,平均坡度17°左右,两巷道均已下山掘进270m。受地质条件所限,如果西三采区采用传统的辅助大绞车运输,在安全和效率上都  相似文献   

2.
关于煤矿井下煤仓容量设计问题,由于涉及的因素较多,直到目前仍为广泛讨论的课题.本文除简略分析目前常用设讨方法弊病外,着重考虑将工作面煤仓、采区集中煤仓(可能是几个条带共用煤仓)、井底煤仓,三者非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统一设计.通过电摸来摸拟煤仓的入口、出口及煤仓本身的运行状况,研究合理确定煤仓容量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摸拟主要是对系统运行的可靠度与事故率加以处理,这样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煤仓容量的因素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红星 《安徽科技》2010,(12):53-53
皖北煤电集凼祁东煤矿矿井煤炭储量丰富,可采煤层10层,主采煤层4层,地质储量3.3×10^8t,可采储量1.89×10^8t,设计井型为150×10^4t,主副井筒深度623米。采区内多煤层联合布置,岩巷快速掘进,需要施工多处煤仓和溜矸眼。传统的煤仓和溜煤眼施工时,均采用吊罐法、木垛法和爬罐法施工,  相似文献   

4.
孔庄矿Ⅱ5采区两条下山施工中突遇落差约170m的断层组,使得主采煤层7煤距奥灰不足80m。通过采用瞬变电磁法、并行网络电法、反射共偏移地震法和矿井震波超前探测法等综合物探方法探测115采区两条下山距奥灰顶界的距离以及底板水的赋存情况,为安全掘进提供了准确地质依据。最终采区设计方案根据探测结果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5.
张文国 《科技资讯》2005,(22):13-13
一、采区概况本采区位于建矿西部,开采煤层91层,属原二采区一水平F8号断层下部,F8号断层上部87层已由二采区开采完毕,本采区开采范围:上部以F8号断层为界,右部与阿城矿边界线为界,左部与一采区为界,91层开采标高为+38m ̄-92m走向平均100m,倾斜长度520m,煤层平均厚度0.75m,倾角14。,地质储量46万t,可采储量40万t。单一煤层结构,开采范围内地质构造简单。二、改造的依据.本采区主井已形成,井底车场与二采前石门相连,付井送至F8断层以下+38m标高处,91层采掘工程布置原设计(第一方案)为付井延深,两翼片盘布置,开采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落煤方…  相似文献   

6.
根据铁法晓南矿原东一采区的观测资料,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了采区出煤系统的运煤过程,讨论了采区系统各环节的可靠性与出煤生产的关系。从理论上证明了在高效单工作面生产的连续化运输系统中,采区煤仓的容量已经退化,采区的独立性也趋于淡化,进而推论出未来的矿井设计理念将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7.
鹤煤五矿23采区三水平南翼运煤下山,斜长402m,倾角达-24°,为减少运输环节,降低事故率,提高运输效率,研制、设计、应用大倾角带式运输机替代刮板输送机。  相似文献   

8.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其高产高效、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已成为我国厚煤层主要开采方法,综放开采四大难题(瓦斯、煤尘、自燃、回采率)已基本得到解决.但随着放顶煤开采范围扩大,也带来一些如采场周围巷道如何合理布置和留设等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与综放采场围岩压力分布规律有关.谢桥矿已回采结束的1121(3)和1141(3)工作面由于区段煤柱尺寸留设不合理,导致了处于底板斜下方的东二轨道大巷、皮带大巷及东一C组采区中部、下部车场破坏严重,特别是东二轨道大巷部分地段发生冒顶,冒落高度达3~4 m,影响了矿井东部采区的投产时间和整个矿井的采掘接替顺序.2001年,谢桥矿与安徽理工大学合作,开展了综放采场围岩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科学地确定了合理煤柱尺寸,工作面收作后采场周围巷道基本没有损坏,保证了矿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9.
青东煤矿814工作面为该矿81采区首采面,该面位于采区中部.东、西均为81采区边界,下部为采区大巷与工广煤柱相邻。工作面标高-484—569m,走向长平均218m,倾斜长平均89m:煤层均厚2.7m,赋存不稳定,局部煤岩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平均18°,局部高达27°,煤岩层倾向为30°-40°;工作面揭露I、Ⅱ两处不可采区,煤厚为0.2—0.7m。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一平峒矿井为例,在总结分析该井第一水平采用上、下山开采,合理解决煤的提升运输、下山采区排水及通风问题的基础上,就“设计规范”对下山开采的一些规定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可以扩大下山开采范围,应当使下山开采方式得到充分利用。图4;参3。  相似文献   

11.
王传锋  万书军 《科技信息》2011,(10):353-353
一、概述 GZK-1525型振动给煤机,适用于煤仓式给煤,通过振动将煤仓内的煤连续、均匀地传送至皮带输送机的皮带上。在振动给煤机额定出力范围内,可进行无级调速,煤量由100吨/小时-400吨/小时,从而根据需要可以方便地调整给煤量,从而完成按照适当的比例掺配高硫煤、劣质煤、煤泥,确保给锅炉炉前仓提供合格的燃料。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北二采区轨道下山和北二煤仓里外200m范围做的支护研究,利用软岩支护应采用全长锚固、及时支护、高承载力和较好的可缩性的锚杆.初喷超前支护及时封闭围岩,支护设计以树脂锚杆为支护主体,利用锚索增加支护承载能力,以及钢筋网增加表面刚度.采用锚、网、喷 锚索的联合支护形式,局部加套U钢全断面加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赵龙 《科技资讯》2012,(14):103-103
三交河煤矿为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的一个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矿井,矿井内共四个采区(三、五、六、下组煤,其中三、五、六采区为平硐开拓)。2个采区负责全矿生产任务,每个生产采区内布置一个回采工作面,即全矿共两个回采面。其中,五采区由于煤层较厚(h=4m),为大采高采区,工作面为大采高工作面,即504回采工作面。根据生产要求,现做出2-504工作面回撤期间回撤工艺及支护技术,如有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高海燕  朱孔盛 《科技信息》2013,(25):396-396,404
<正>0概况顶板水是我国煤矿开采最普遍、最直接的主要水害之一。厚煤层开采,因顶板破裂高度大,影响到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范围大,顶板水害威胁程度更大;特别是在采深大、煤层厚的矿井,则更为突出。据井田勘探阶段(精查)报告对西部采区3煤顶板砂岩水的分析评价:条件简单,开采不会有顶板涌水。但近年来九、十一采区的初步开采时,工作面顶板涌水一般达到30100m3/h,11305、11306工作面老空放水量分别达到46.6万m3、70万m3。说明济宁二号煤矿西部采区3煤顶  相似文献   

15.
松软煤层巷道掘进防突技术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重点和难点,以西山煤电屯兰矿南5#采区12507皮带顺槽掘进工作为工程背景,采用定向长钻孔与底板穿层相结合的方法掩护松软煤层巷道掘进。结果表明,经有效抽采后,煤层残余瓦斯含量均降至8m3/t以下,掘进期间回风流瓦斯浓度保持在0.3%,消突效果显著,有效地解决了松软煤层煤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谢桥煤矿二水平运煤系统-720m转载巷胶带机、-720~-815m轨道下山下运胶带机、-720~-815m轨道下山下平胶带机、-815m煤仓上口胶带机设计初期为了检验皮带机集控系统的应用效果,采用了集中控制皮带电控系统采用地面、就地、井下和检修等综合结构,皮带机由控制箱和控制台及保护装置构成,实现胶带机的控制和保护功能;同时预留工业以太网通讯接口,可与地面上位机连接,实现对胶带机的集中控制,该控制自实施以来,真正实现了地面集中控制、井下分站控制和皮带机就地检修等三种方式,起到了减人提效的作用,并最终推广至全矿主运系统的20条皮带机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一、工作面概况 淮南矿业集团新庄孜煤矿63106工作面位于该矿南部六三采区,与谢一矿毗邻,所采煤层为B6煤.煤层厚度为4.8m,倾角为33°(南缓北陡);工作面走向长450m,倾向长135m;煤层结构较为复杂,可分为B6顶、B6底、B6小3个分层,每一分层中又有数层不稳定的砂质泥岩夹矸.  相似文献   

18.
镇城底矿由于断层多且比较发育、煤层顶底帮弱、局部地方低于奥灰水水位超过90m属于带压开采等不利因素形成了很多边角煤地段。该矿南一、东二采区都已进入收尾阶段,由于断层切割、无炭柱的影响留下多处不规则段。此类边角煤及煤柱在采区收尾封闭前如不及时回收,将会丢失。为了延长矿区寿命,尝试采用轻型支架放顶煤工艺进行边角煤回采、窄小煤柱回采及变采长壁式回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开滦集团东欢坨2089回采工作面位于中央采区南翼8煤层中,北至中央采区煤8辅助斜巷,同煤层斜上方为2089采面(已回采完毕),上、下煤层无采掘工程。该文主要结合2089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结果,分析回采工作面对采场支架夏巷道围岩的采动影响。  相似文献   

20.
谢一矿是一个已开采半个多世纪的高瓦斯双突矿井,地质条件复杂,浅部-660m水平以上可采煤层已基本采完,-480-320 m A组煤受底板灰岩水威胁及周边复杂的水文影响,一直未能回采.随着防治水工程的实施和防治水技术的日臻成熟,谢一矿对42采区-80~-320 m A组煤进行了试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