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漫长的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一种引人注目的特异现象:有些作家虽然留下不多的作品,但由于他们的作品思想深刻、艺术上也闪耀着鲜明的光泽,因而获得人们的喜爱,在文学史上占有他们一席之地位。在唐代文学中就有不少,初唐的张若虚是这样,盛唐的王之涣是这样,晚唐的于濆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2.
晚唐国运将弛,士气日丧,诗歌题材与创作倾向趋于嘲云戏月,刻翠粘红,轻视社会民生等问题的真实反映;艺术上,追求字句的精雕细刻,“观唐诗至此间,弊亦极矣”(辛文房《唐才子传》)。于濆在晚唐后期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能一反当时浮艳雕饰的诗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弊病及边塞问题,现实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相对于前人,有一定的突破。  相似文献   

3.
王冲 《科技咨询导报》2007,(16):119-119
本文对高适,岑参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边塞诗歌,进行粗略的分析,对两位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分析其异同,他们的诗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也极具鲜明的艺术特征。高适诗悲壮苍凉,岑参诗悲壮奇丽。岑参描写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高适描写对士卒的同情。  相似文献   

4.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其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唐代的政治经济也得到全面的发展,兼容并包的文化环境自然促进了边塞诗的创作.辽远的地域,奇特的风光以及独有的风情,为边塞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诗人由于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在独特的边塞风景描写中,也就寄托了丰富复杂的情感态度.本文旨在浅析边塞诗所表现出的独特地域特色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特征.  相似文献   

5.
边塞战争、军旅生活,是自《诗经》以来历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题材。唐代,尤其是盛唐,边塞诗歌和以写边塞诗见长的诗人,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多。其中,高适,岑参,习惯上被称为边塞诗歌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人民陪审制衰微的根源在于陪审观念和陪审模式的错位。前表现为建立人民陪审制的初衷与陪审的本意不同、不尊重陪审员和程序上的实用主义;后表现为把陪审员当作职业法官和陪审制约的乏力。  相似文献   

7.
柯丽萍 《科技信息》2009,(13):152-152
唐朝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对我国五千年的渊源文化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我国整个文学史来看.唐代诗歌占有着毋庸置疑的特殊地位,其中边塞诗作为杰出的诗歌流派,在唐代诗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9.
文学与时代紧密联系,许多历史在文学中都能反映出来。李益的边塞诗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四个方面抒写了唐代的边塞生活。他的边塞诗也对国家的前途命运和将士们的生存表现出特别的忧虑和关怀。  相似文献   

10.
论盛唐边塞诗的风骨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骨是中国古代论中一种审美理想的概括。唐代风骨盛行,盛唐时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和共同的美学标准。唐诗中最能体现“风骨”特征的是盛唐边塞诗。唐边塞诗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熔铸了盛唐蓬勃酣畅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貌,最富于唐诗高峰时期盛唐诗歌所焕发的盛唐魅力,闪烁着风骨美的光华。  相似文献   

11.
晋中师专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游国恩等五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在上列《文学史》的“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公元581——978年)”之“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中,专辟了“第二节岑参”.在上列《作品选》的“中编第一册隋唐五代部分”之“一、诗歌”中,选录了“岑参诗(四首)”,即;《逢入京使》、《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参照清代彭定求、杨中纳等十人所编《全唐诗》,计收唐五代诗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的情况来看,足见上列《史》和《选》的编者,对于岑参及其作品的重视.而在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  相似文献   

12.
唐代边塞诗作充盈着强烈的悲剧精神。一方面,悲剧精神是诗人对自我、社会生存困境的自觉意识,以及随之产生的悲悯情怀;另一方面,悲剧精神是诗人面对苦难的生命历程激发出来的悲壮气概。  相似文献   

13.
刘万苍 《科技信息》2009,(6):243-243
比照岑参与高适边塞诗的内容与形式,显见岑参诗“尚巧主景”,高适诗则“尚质主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唐代制度的限定、都市生活风貌以及宗教思想的影响等文化背景入手,分析了晚唐庶族文人所书写的“自己的生活道路”和“情绪的历史”,从文学的主体精神、文人审美价值取向以及对现实的批评选择等方面,论述了晚唐文学的基本走向,肯定了“晚唐风情”的客观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诗歌史中,边塞诗独树一帜,前人说:“边塞诸作,矫然独异”(沈德潜《古诗源·例言》),故边塞诗早为古代诗论家所重视。钟嵘《诗品序》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横骨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一去忘返……”皆概括了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殷潘《河岳英灵集》评崔颢诗说:“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戍旅”;严羽亦曾云:“唐人好诗,多  相似文献   

16.
高旭是随着诗界革命而成长起来的诗人,后来又是南社著名的诗人。但是因为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没有提到过他,所以人们对他的诗名知之甚少。并且,因为对诗界革命的研究中存在偏颇现象。所以得出了“诗界革命失败了”这种论调。研究高旭的诗,会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7.
高旭是随着诗界革命而成长起来的诗人,后来又是南社著名的诗人。但是因为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里没有提到过他,所以人们对他的诗名知之甚少。并且,因为对诗界革命的研究中存在偏颇现象,所以得出了“诗界革命失败了”这种论调。研究高旭的诗,会对这个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18.
晚唐以“皮、陆”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关心民瘼的乐府诗人沿着中唐新乐府诗开辟的现实主义乐府诗风道路继续前进。他们继承了新乐府现实主义诗歌的自拟新题写实事与叙事手法,并发展了乐府诗的讽喻艺术。  相似文献   

19.
王轶晰 《广东科技》2012,21(11):42-42
盛唐边塞诗以瑰丽而奇崛的描写、浪漫的比喻遐想、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和积极昂扬的进取精神充分展示了盛唐文人自信、积极的精神风貌。从社会文化、时代背景、文学审美及诗人自身经历等方面解析盛唐边塞诗的壮美气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