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生理指标的主分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植物在抗寒适应过程中无论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或是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内源激素含量都会发生变化.为了研究影响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的主导因素,作者对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适应过程中的许多生理指标加以测定,运用DPS软件对这些指标综合分析,得到了影响南方红豆杉叶片抗寒性的主要分量,主分量分析表明:第一主分量主要反映膜保护系统和渗透调节对低温的适应性,第二主分量主要反映植物激素在植物低温适应性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质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饱和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 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草珊瑚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草珊瑚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水分和渗透调节物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叶片相对含水量、自由水和淀粉含量下降,束缚水、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加.这些物质的适应性变化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缙云山麓的南方红豆杉为材料 ,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及膜保护系统随气温下降的变化 .结果表明 ,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 ,SOD、POX活性增强 ,VC 含量增加 ,使膜保护系统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加强 ,O2· - 水平降低 ,MDA含量下降 ,膜保护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引起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豆杉抗寒性的变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南方红豆杉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其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脱落酸(ABA)含量和ABA/GA增加,赤霉素(GA)、生长素(IAA)含量下降,它们与其抗寒力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玉米素核甘(ZR)含量先降后升,与冬芽萌发有关。可见植物激素通过某种平衡状态启动抗寒基因表达和维持膜结构功能的稳定在植物抗寒性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Ca^2+对稻苗抗寒性影响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水平Ca2+处理中与水稻幼苗抗寒性有关的生理指标,评价了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指标进行筛选,并概括为3个主要因子:即维持细胞膜结构功能的稳定性和物质生产能力因子、渗透调节因子和抗脱水能力因子.这3种主要因子的累积贡献率已达831%,能基本反映Ca2+对水稻幼苗抗寒性影响的主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曼地亚红豆杉的半致死温度与对低温的适应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豆杉树皮是一种最重要的提取紫衫醇的原料,但其生长缓慢,资源匮乏,而曼地亚红豆杉的自然杂交品种叶片中的紫衫醇的含量很高,生长迅速,可通过大力栽培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在引种栽培蔓地亚红豆衫的试验过程中,抗寒性是决定其是否能够引种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半致死温度能较直观,准确地反映植物的抗寒能力,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常采用电导法。采用电导法对引种栽培的2个曼地亚红豆衫(T.media)品种Hicksii和Dark Green Spreader(DGS)进行低温半致死温度的测定,并与其生境中的自然温度变化相比较,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温的过程中,两个曼地亚红豆衫杂交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随气温的下降而不断的降低,两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3.3℃和-12.6℃,均对引种栽培地低温有较强的适应性,又Hicksii品种比Dark Green Spreader品种的抗寒能力略强。因此从理论上讲,两种曼地亚红豆衫品种均可在栽培地及与栽培地相同的生境下栽培成功。  相似文献   

9.
以引种栽培的4年曼地亚红豆杉为材料,研究了其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与膜保护系统随气温下降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半致死温度降低的同时,O2水平降低,SOD,POX活性增强,Vc含量增加,使膜保护系统自由苊的清除能力加强,MDA含量下降,膜保护系统的适应性导致低温半致死温度的下降是抗寒性提高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运用群落样方调查方法,对韶关典型受灾地区3类典型植物群落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公路人工边坡植物紫穗槐、百喜草以及野生乡土植物类芦生长旺盛,对华南边坡的植被修复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乡土植物种抗寒性普遍比外来植物种强,人工种植马尾松纯林受损严重,森林火灾和浅薄的石灰岩土不利于马尾松恢复生长;著名珍稀植物南方红豆杉的枝条受冰雪重力压断,但未出现冻死现象,在开阔地带生长的南方红豆杉比山地的有更强抗寒能力,并发现红豆杉伴生植物灰叶杉木和桃叶石楠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油橄榄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探究油橄榄不同品种苗期的抗寒性,以甘肃陇南油橄榄适生区表现优良的油橄榄5个栽培品种(豆果、鄂植8号、佛奥、莱星、柯基)2年生扦插苗为试材,人工模拟低温胁迫,测定其光合指标、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影响5个供试油橄榄品种幼苗的光合作用,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下降;低温胁迫下, 5个供试油橄榄品种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组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较对照组呈增加趋势;随胁迫温度降低,各品种叶片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结合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综合得出5个供试油橄榄品种幼苗的抗寒性排序为莱星>佛奥>豆果>柯基>鄂植8号.低温胁迫影响油橄榄幼苗的光合特性,使其光合速率下降.胞间CO2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可溶性糖、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在油橄榄幼苗耐寒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莱星和佛奥的抗寒性较强,可作为冷凉地区示范推广的耐寒参考品种.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比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其中温度的高低对植物分布情况起着主导作用。生长在青藏高原高山环境中的植物,长期经受着高寒缺氧、强烈的太阳辐射等生态因素以及气候急剧变化的严重胁迫。文章主要分析了近年来青藏高原植物抗寒性与生物膜系统、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运用能量色散谱(EDS)分析技术对同属常绿乔木抗旱抗寒性不同的祁连圆柏和圆柏在不同月份叶片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分析,研究了两种圆柏属植物叶片元素的季节变化和抗旱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圆柏元素质量分数高低的顺序为Ca>K>Cl>Si>S>Mg>P>Na,而圆柏的为Ca>K>Cl>Si>S>P>Mg>Na.常温生长和低温休眠阶段Ca,Cl,Mg和Na在祁连圆柏和圆柏中的相对高低发生变化.在冬季,圆柏P和S积累较多,祁连圆柏Na,Mg,Si积累较多.圆柏属植物叶片元素季节的规律性变化是对环境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14.
南方红豆杉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通过样方调查,应用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指标,对分布在浙江丽水松阳和莲都山地的南方红豆杉群落结构组成和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分析其属的地理成分,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性质的属.木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植物.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依此递减.  相似文献   

15.
两种草坪草抗寒性的探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高羊茅和狗牙根为实验材料,对其叶片在冷锻炼期间的抗冻性变化及其生理基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使叶片中的脯氨酸和丙二醛的质量浓度分数升高,电导率增大,从中得出它们与抗寒性的关系并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它们抗寒性的强弱,在冷锻炼期间,它们的抗冻性都有所增加,但高羊茅增加的幅度更大,低温处理使高羊茅获得了更多的抗性,它比狗牙根更抗寒.  相似文献   

16.
影响红豆杉生长的主要生态因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豆杉的生长受多种因子的影响,研究这些影响因子的作用对日益兴起的产业化栽培经济效益的实现、森林恢复和野生资源的保护意义重大。从红豆杉的品种、气候因子、海拔、地形和土壤、动物采食及人为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影响红豆杉生长的生态因子。温度、光照强度和降水是影响红豆杉生长和分布的3个主要气候因子,其中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红豆杉在缓坡上比在陡坡上生长得好,喜欢酸性、肥沃的土壤。动物的采食对幼苗的生长影响很大,保育植物可以促进红豆杉种群的更新。红豆杉属植物普遍生长缓慢,南方红豆杉是生长最快的品种,经过优良种质的选育,可能成为生产紫杉烷类化合物的一个主要栽培种。还提出了今后几个相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水分胁迫对蚕豆叶片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蚕豆(Vicia faba L.)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机理,经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蚕豆叶片渗透调节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叶片中作为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的游离脯氨酸,K^ ,可溶性总糖等细胞内溶质含量在水分胁迫下都有明显增加,这些指标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表明蚕豆具有一定的渗透调节能力,但是,渗透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度和严重水分胁迫下,蚕豆的蒸腾速率明显下降,气孔扩散阻力大大增加,最终表现为植株生物量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贵阳市南方红豆杉植物的实地调查,选取了6个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绿地,观测记录了南方红豆杉的生长特性、组景模式和景观效果,分析了南方红豆杉属植物在该市的应用现状和配置形式,以期探索有利于南方红豆杉资源在园林中保护利用、合理利用、推广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贵州科学》2021,39(5)
以荔波唇柱苦苣苔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T4(0℃,重度胁迫)、T3(5℃,中度胁迫)、T2(10℃,轻度胁迫)、T1(15℃,冬季平均温度),25℃为常温对照(CK),测定其渗透调节物、丙二醛含量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生理指标,研究其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抗寒性。以期通过温度调节,为其产业化生产及品种改良提供理论指导。结果显示,随着低温胁迫逐渐加重,渗透调节物质(SS、SP、PRO)、丙二醛(MDA)、抗氧化物酶活性(SOD、POD、CAT、APX)都呈上升趋势,在T2达到最大值,但在T3中度低温胁迫下,酶活性开始降低。综上所述,荔波唇柱苣苔能够通过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物酶活性来适应低温环境,若温度低于5℃,荔波唇柱苣苔植株将受到损伤。  相似文献   

20.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温是限制农作物分布和产量的一种非生物胁迫因素,因此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对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植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非冻低温作用后其抗寒性获得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植物的低温驯化。最近10年来,随着对植物低温驯化的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获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应用于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的基因包括两大类:保护基因与调控基因,两者都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植物抗寒基因工程研究领域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