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我们家有一本很旧很旧的相册,里面虽然只有几张黑白相片,我却倍加珍惜,那是我父亲当兵时的照片,身穿军装,手握钢枪,还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他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担当的汉子。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家乡修公路,父亲的手肘关节被石头辗压骨折变形,他都没告诉我们,直到后来我们看到他挂在胸前的手才知道这事。母亲流着泪,我跟哥哥哭的像个小孩,父亲摸着我的头说:"你是男子汉,不要哭,要坚强,男子汉就要有担当。""男子  相似文献   

2.
王奉国 《创新科技》2006,(10):38-38
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为了留在南方的城市,我拼命找工作,当时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到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但人才都满满的,要不就是说,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这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我听了此话恼羞成怒,我堂堂一名名牌大学的大学生,让我去干保安,这还不让人笑掉牙。我气愤地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我老家在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那天天气很不好,刚到家就下了一场雷阵雨。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了。我便把大学毕业后的遭遇向父亲说了。父亲听后笑了,说,现在像你这样心…  相似文献   

3.
父亲今年八十三了,在有生之年上次北京是他梦寐以求的大事。五一长假,我携家人陪父亲到了北京,圆了他的北京梦。而且一路花香,一路春风,玩得很开心。他说:“世界如此美好,真想活到一百岁。”五月一日,是我们在北京活动的第一天,父亲登上了天安门。这一天,父亲很早就起床了,他一个个把我们叫醒,七点钟就到了广场。九点十八分,我们开始登天安门城楼,这是父亲选的时间。我们扶着父亲登上大约十个阶梯时,一位着装整齐的工作人员追上来说:“爷爷,爷爷,你停一下,我们用电梯送您上去!”父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激动地把手伸过去,说:“小伙子,我想握…  相似文献   

4.
1997年5月29日,我正守候在病危的母亲床前,忽然被告知:郑森禹伯伯去世了。我顿时惊呆了,因为这之前听说他身体状况还不错,本想趁母亲病况有转机时前去看望他,不料他竞走在我母亲的前面了。郑森禹伯伯是我父亲冯宾符的同乡,都是浙江慈溪人。他与我父亲一样,一生从事国际问题方面的宣传、研究,都与《世界知识》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交往,亲如兄弟。我们从小称他郑伯伯。郑伯伯在抗日战争时作为地下党员还在我家隐居过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城里惟一没有汽车的人家。我母亲常安慰家里人说:一个人有了骨气,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在生活中怀着一线希望,就等于有了一大笔精神财富。几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大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商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将在今夜以抽彩的方式馈赠给得奖者。不管我有时多么想入非非,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幸运女神会厚待我们这个在城里惟一没有汽车的人家。当扩音器里大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然而,父亲看起来并不是很高兴,我问母亲这是为什么,她平静地说:“…  相似文献   

6.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大画家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惊讶地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个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个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20年后,这个孩子伊尔·布拉格,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他在回忆童年时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出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  相似文献   

7.
一个男孩读中学的时候,学校老师布置了一道《我的理想》的作文题。同学们的想法大都是想当科学家、探险家、宇航员……。可他不,他在作文里写道,"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间谍。尽管这个名字全世界的人都不曾有过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父亲从小教育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我报效的方式就是去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我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我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要给贫困山区的农民讲知识经济,或许有人认为是天方夜谈。不过,笔者却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明白些知识经济的道理。自从我参加工作之后,在贫瘠的土地里操劳了近60个春秋的父亲生活里终于添了一项新内容:每月10日到乡邮政所去领取100元的汇款——一个儿子对父母涌泉之恩的滴水相报。当乡亲们以羡慕的口吻问及此事,道出"还是读书好"之类的话时,父亲的脸上都漾起浅浅的笑容,而且皱纹间隐隐有一丝苦意,因为这一天来得太晚太晚了。还是读初中的时候,我就被乡亲们称为"秀才",因为全乡6000多人中在县重点中学读书的仅我一人,可父亲却总不买我的帐。记得有一次父亲正在搓玉米种,我凭借书本上学的一点植物知识告诉他别弄坏了种芽,却遭到一顿斥责:"你懂啥子,我这  相似文献   

9.
上回来蓬头垢面,浑身都是泥浆。我一看父亲的样子,端着碗离开了饭桌。父亲笑了笑说,这孩子!第二天,父亲回家时穿得干干净净,脏衣服夹在自行车后面。两个月下来,工程完了,工程队解散了,父亲又骑个自行车早出晚归找工作,每天早晨准时出发。我指着父亲的背影对母亲说,他现在的工作就是找工作,你看他忙乎的。母亲叹道,你爸爸是个好人,可惜他太无能了,连找工作都这么认真负责,还能下岗,难道真的是人背不能怪社会?一天,父亲骑着一辆旧三轮车回来,说是要当老板,给自己打工。我对母亲说,就他这样的,还当老板?我对父亲的蔑视发展到了仇恨,因为父亲整…  相似文献   

10.
正母亲去世7年后,父亲也走了,那年,我出任驻土耳其大使不到一年。国内考虑到我的实际情况,允许我回国奔丧。周总理说,外交人员是文装的解放军。像军人一样,绝对服从命令是一个外交人员的天职。外交人员受祖国重托,常年在国外工作,不能经常回国,因此,对父母的孝顺相对少些,真是"忠孝不能两全"。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我在土耳其工作期间先后失去了母亲、父亲。我的父母亲都是农民,一辈子以种田为生。他们都是文盲,吃尽了不识字的苦头,因此不顾生活艰难,供我上学。我读书一共18年,父母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啊!父母亲到了晚年,身体大不如前,病魔经常缠身。但这时我正值年富力强的中年,工作担子较重,  相似文献   

11.
他是一个敏感的人,敏感的人往往很容易遭受挫折。在与人交往中,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不友好的眼神都让他思虑再三,不时受着心灵的煎熬,所以他经常受伤。他也不愿意经常呆在家里,因为父亲想让他成为一位成功的商人或者在政府部门任职,而他接连让父亲失望。在父亲眼里,他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十足的无用之物,所以父亲见到他,经常咆哮着骂他。因此,他对祖父的农场很感兴趣,甚至有段时间他想成为一位农夫。在祖父的农场,他向祖父不断抱怨,为什么我的性格是这样?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老人家并未言语,而是带他去苹果园转转。在一棵倒下的高大苹果…  相似文献   

12.
我的中国梦     
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或平凡,或伟大,但都寄托一份希望,代表一份坚持。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个中国梦,我的中国梦是什么?小时候我就知道,祖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热爱的家乡。上学以后,我摸着胸前的红领巾,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唱着嘹亮的国歌,明白了祖国是我们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我的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有一对兄弟,哥哥生性消极,而弟弟生性积极,他们的父亲为了要考验兄弟俩,便把哥哥带到一个充满玩具的房间,而把弟弟带到一个充满牛粪的房间里。过了一段时间,父亲打开哥哥的房门,却看见哥哥嚎啕大哭,父亲问:“玩具这么多,这些不都是你喜欢的玩具吗?”哥哥回答说:“玩具那么多,我不知道要从哪一个开始玩。”  相似文献   

14.
们在去文化馆的路上,恰巧经过父亲的鞋摊。很远我就看到父亲穿着一件很旧的工作服,正在埋着头干活,那么专注和用心。当大家谈笑风生经过父亲的鞋摊时,“爸—”我轻轻地叫了一声。父亲抬起头,吃惊地望着我,随后朝我摆了摆手,示意我去和同学们呆在一起。“这是你爸?”一个同学惊讶地问道。我点点头,不知怎么我的脸却红了。那天晚上父亲回家时心情特别好,还破天荒地买了瓶白酒和两样下酒菜,这种情况对于一向节俭的父亲来说是很少见的。后来母亲告诉我,父亲那天很自豪、很高兴,因为他的女儿当着一大群市里最优秀的学生面叫了他一声爸。(卢素玉)…  相似文献   

15.
我一家人从我以上的兄姐、父亲都是文革前《世界知识》的忠诚读者,我们希望能把这份杂志办得更好。我认为有许多篇有关当前国际上主要政治动向的评述同报纸大同小异,不吸引读者。要知道你们是半月刊,到了读者手上新闻成了旧闻。有几篇有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国家体制的文章,很受欢迎,争相传  相似文献   

16.
我从小在父亲的棍棒下长大。从十四岁那年的某一天开始,父亲就再也没有打过我了。因为,那一次,父亲的一顿暴打,让我手臂鲜血直流,愤然离家出走了一天。第二天,我又累又饿,特想回家,就设计了一个巧合,故意让母亲找到了我。之后,我没有再和父亲说过一句话,整整八年。  相似文献   

17.
<正>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说法】"我这个名字过于方正,且又与我那躁动的性格不符。……我的名字当然是父亲所赐。我有时不免因这样一个‘老气横秋’的名字,在心中对父亲抱了小小的责备。然而,等我有了儿子,轮到我来给儿子命名时,我就忽然觉得,父亲能给我想出这  相似文献   

18.
希望     
小时候生活苦,常常期盼着父亲扛着那杆被磨得黑亮的土枪回来时,能带回一点野味来。虽有失望的时候,但惊喜时居多。大多是一只还带着体温的野兔。记得有一次,父亲竟带回一只灰色的大雁。父亲同我们一样兴奋,几乎全村的人跑来看,有人还说这不会是谁家的鹅吧!因为这天上的精灵极少有人捉到。父亲也因这支土枪而扬名附近几个村,因为这支土枪是唯一的。说起大雁,不由得想起每年秋季收瓜干时,我常跟着大人在地里呆到很晚。秋天的夜晚已颇有凉意,披着一件大人的夹衣,躺在地瓜堆上,伴着皎洁的月光,每次都能倾听到成群的大  相似文献   

19.
一枚硬币     
美国喜剧演员戴维·布瑞纳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中学毕业时,布瑞纳的很多同学都得到了家人的礼物,有些富家子弟甚至还得到了轿车。布瑞纳问父亲:“您送给我什么毕业礼物?”父亲把手伸进上衣口袋,取出一枚硬币,轻轻地放在了布瑞纳的手心上。  相似文献   

20.
多余的知识     
12岁那年,父亲要教我学游泳。隔壁住着一位体育老师,我去串门的时候,发现一本小册子,似乎叫《水上自救法》,便借回家阅读。没翻两页,父亲下班回来了,看见这本书,一把就夺过去,锁进抽屉,说:“儿子,我们游泳去!”约三、四天时间,我就能够“狗刨”了。经过一个暑假,我已能在水上玩得欢。后来的一天,父亲就将《水上自救法》还给我。我满怀兴趣地看了一遍,当夜,就按书中列举的一些险情做了几个惊恐的梦。6年前,我们当地一名富商回故乡投资,想在风景秀丽的山脚下建一所疗养院。他找到当地一位名医,请教此举的可行性。名医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