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米非司酮(RU486)对早孕人滋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米非司酮(RU486)对早孕人滋养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时,发现RU486可使滋养细胞发生核溶解,粗面内质网渠扩张,线粒体缩小和合体细胞片段脱落等形态改变。虽然RU486可在受体水体拮抗孕酮,但在滋养细胞及在脱膜细胞均无凋亡现象发生。说明RU486对上述组织的影响是继发的,其终止早孕的主要机理可能与子宫螺旋动脉减少供血有关。  相似文献   

2.
孕酮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米非司酮则可缩小肌瘤体积。为进一步了解米非司酮的抗孕酮作用,本文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细胞的雌、孕激素受体状况。方法:将有子宫肌瘤症状的妇女22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2人,米非司酮组10人)。患者年龄为30~50岁,平均4209岁。米非司酮组在手术前一周,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mg。切除子宫后立即取一块肌瘤组织及子宫内膜,在福尔马林固定,以后用石蜡包埋。肌瘤样品经单克隆抗体及LSAB反应后,用于研究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利用计算机分析系统测定平均密度做受体的定量分析。子宫内膜组织用于月经周期的组织学分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显示(1)雌激素受体含量在增生期明显增加(P<005);(2)雌激素受体含量在分泌期无明显变化(P>005);(3)孕激素受体含量无论是在增生期还是分泌期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降低肌瘤细胞的孕激素受体含量,这样它可抑制孕酮促肌瘤组织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方法:以放射配体结合实验测定米非司酮与家兔子宫胞浆孕激素受体及大鼠肝细胞浆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相对结合亲和力。结果:与孕酮相比较,米非司酮的相对结合亲和力(RBA)为396.67±25.32,50%抑制浓度(IC50)为(6.61±1.20)nmol/L,P<0.01;与地塞米松相比较,米非司酮的RBA为344.41±57.41,50%IC50为(4.21±1.02)nmol/L,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的结合力强于孕酮,具有强的抗孕激素作用和一定的抗糖皮质激素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2-氨基-5-溴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格氏加成,N,N-羰基二咪唑闭环,Suzuki偶联,氰基取代,硼氢化氧化和高温脱除叔丁氧羰基6步反应合成得到一种新的化合物5-(1-H-2,4-二氢-4-甲基-4-(3-羟基)-2-氧苯并[d][1,3]噁嗪-6-基)-1-H-吡咯-2-氰基,进而甲基化得到5-(1-H-2,4-二氢-4-甲基-4-(3-羟基)-2-氧苯并[d][1,3]噁嗪-6-基)-1-甲基-吡咯-2-氰基。采用核磁氢谱、红外、质谱测试技术,对各中间体及目标物的结构分别进行表征。分析了新合成的化合物吡咯环上N-甲基化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N,N-二甲基甲酰胺和固体无机碱碳酸钾的组合可以选择性地对吡咯环上的N进行甲基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GC-MS分析方法,直接对甾体激素17α-甲基睾酮(17α-Methyltesterone)β-雌二醇(β-Estradiol)的混合物进行分析。未经衍生中间环节。其检出灵敏度小于1ng。  相似文献   

6.
“助孕3号丸”对妊娠大鼠孕激素及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中药对妊娠子宫蜕膜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计了“助孕3号”并通过建立米非司酮流产模型,设立阳性药和空白对照与之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助孕3号丸”能促使孕激素分泌,并使RU486与孕激素受体的结合率降低,结论:提示该药可能在受体水平促进黄体功能,从而起到保胎作用。为补肾健脾法防治自然流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四株肺癌细胞系的维甲酸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来源于不同组织学类型的人肺癌细胞系(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LA-801,肺鳞状上皮细胞癌细胞系C-57,个旧肺腺癌细胞系GLC-82和肺腺癌细胞系PC-84045)的维甲酸受体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方法:作ELISA和免疫组化显色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对4株具有不同侵袭潜能,不同组织学类型的肺癌细胞系的维甲酸受体(RARs、RAR和RXRs)进行检测。结果:4株细胞系的RARβ的表达极少,甚至缺如;RARs主要分布在癌细胞胞浆中,但RXRs主要位于细胞核内,表达水平较高;RARs和RXRs在PLA-801细胞中表达最低。结论:肺癌中普遍存在着RAR的表达分布异常,这些改变可能与肺癌的异常分化有关,亦可能是肺癌细胞对维甲酸诱导分化不敏感的重要原因。RXRs较高水平的表达且主要位于核内,提示用9-顺式维甲酸来诱导肺癌的分化效果可能会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小鼠大脑皮层,小脑,海马,下丘脑四个脑区和卵巢,子宫中孕酮对外源性(^3H)GABA与GABAA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1)孕酮使中枢四个脑区和子宫外源性(^3H)-GABA的结合量显著下降;2)GABAA受体拮抗剂Picrotoxin与孕酮+Picrotoixin对(^3H)-GABA结合的影响无明显差别;(3)在卵巢中孕酮对(^3H)-GABA与GABA  相似文献   

9.
拟穴青蟹视神经节孕酮受体的免疫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在甲壳类中可能存在类固醇的调控系统,然而核受体在进化的过程中是否依赖配体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论.应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视神经节孕酮受体(PR)进行免疫识别.结果发现,拟穴青蟹视神经节中存在PR免疫阳性反应;其分子量约为70 ku,该物质广泛分布于视神经节的神经细胞核内.PR在拟穴青蟹视神经节的发现暗示着其类似于脊椎动物调节机制的存在;PR在神经细胞核中的定位表明其为核受体,很有可能在基因水平上参与拟穴青蟹视神经节的生理活动调节.  相似文献   

10.
11.
蒋凤艳 《广西科学》1998,5(3):221-223
对38例子宫肌瘤进行RU486治疗及随访观察,其中19例采用RU486,25mg/d,从月经周期第1~3天开始,连续3个月;另19例仅随访观察,进行本研究时及3个月后分别进行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大小及测定激素水平。结果:治疗组用药3个月后子宫大小缩小了1038%,子宫肌瘤缩小了3867%,与治疗前及观察组的子宫大小及子宫肌瘤大小相比有明显差异(P<0001)。最大径线的肌瘤在3cm以内,5625%患者肌瘤消失。RU486能使血内E2水平下降。表明,RU486能有效地治疗子宫肌瘤,尤其适用于年轻未生育过患者、绝经前期患者以及肌瘤稍小患者。  相似文献   

12.
以复合菜汁(番茄汁、胡萝卜汁、芹菜汁)、全脂奶粉、白砂糖为主要原料,配以复合稳定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复合菜汁奶的最佳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奶汁75%(11%的奶粉)、复合菜汁25%、白砂糖7%、复合稳定剂0.1%,经胶体磨研磨,过滤,30 MPa高压均质,90~95℃杀菌,可制成一种风味柔和、营养丰富、气味芳香的复合菜汁奶.  相似文献   

13.
采用Max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兔抗人GnRH受体的多克隆抗体,对雄性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神经器官(视神经节、脑神经节和胸神经团)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显示: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物质在雄性三疣梭子蟹视神经节、脑神经节和胸神经团的多个部位都有较为广泛的存在,定位在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和神经髓质中,不同神经器官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强度有一定的差异.三疣梭子蟹神经器官存在GnRH受体的免疫阳性物质,为GnRH参与其神经调节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大鼠30 d喂养试验,对以番茄红素油树脂、葡萄籽提取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复合营养素制剂进行毒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样品对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大于20 000 mg/kg BW,急性经口毒性属无毒级;3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30 d喂养试验中,各剂量组大鼠生长良好,血液指标、组织学检查等均未见与样品有关的异常改变.在试验剂量下,该复合营养素制剂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金铃子散及其各单味药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通过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研究了金铃子散及其单味药的镇痛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金铃子散复方及其单味药水煎液可使热板法小鼠在给药后30min,60min,90min及120min痛阈值明显延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p<0.01),其中金铃子散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可见金铃子散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镇痛效果优于单味药。  相似文献   

16.
由天然气水合物堵塞造成的流动安全问题长期困扰着油气生产和集输部门,水合物防聚剂作为一种新型防控方法逐渐受到重视。采用高压蓝宝石反应釜和在线激光粒度测定装置,系统评价了一种复配型水合物防聚剂在油水体系内的防聚性能及与一种降凝剂的配伍性;其次研究了在水合物防聚剂存在条件下,水合物形成过程中颗粒弦长分布变化规律;最后分析了复配型水合物防聚剂在油水体系内的防聚机理。  相似文献   

17.
番茄花芽分化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Fast evolution of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in primates and rumina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tuitary growth hormone (GH) evolves very slowly in most of mammals, but the evolutionary rates appear to have increased markedly on two occasion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primates and ruminants.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ary pattern of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GHR), we sequenced the extracellular domain of GHR genes from four primate species.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HR in mammal also shows an episodic evolutionary patter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bserved in pituitary growth hormone. Furth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is pattern of rapid evolution observed in primates and ruminants is likely the result of coevolution between pituitary growth hormone and its recep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