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注水后,注入水容易沿裂缝窜进,油藏含水上升快,在较短时间内就进入高含水阶段。针对靖安油田长6油藏低渗透、裂缝性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稳产技术对策——预交联颗粒+交联聚合物复合深部调剖技术。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确定了调剖剂用量,预测了封堵半径,并评价了调剖效果。在此基础上,对注采井组进行了深部调剖施工方案的设计,通过复合深部调剖技术的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研究成果为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控水增油技术的研究和矿场应用做了有益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区块整体调剖效果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于不同的区块,实施整体调剖的效果不同,同一区块在不同开发阶段实施整体调剖的效果也不同,因此,在对区块实施调剖之前应该对其效果作出预测,以提高整体调剖的科学性。文中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研究了不同油藏类型在不同的非均质程度条件下及不同含水期进行整体调剖的无因次增产效果,为预测整体调剖的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区块整体调剖效果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不同的区块,实施整体调剖的效果不同,同一区块在不同开发阶段实施整体调剖的效果也不同,因此,在对区块实施调剖之前应该对其效果作出预测,以提高整体调剖的科学性.文中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研究了不同油藏类型在不同的非均质程度条件下及不同含水期进行整体调剖的无因次增产效果,为预测整体调剖的效果提供了依据.实验分析表明,这种预测方法简单可靠,预测精度高,是一种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驱非均质油藏,利用平行管模型开展重复调剖室内实验研究。对于水驱非均质油藏,注入水主要进入高渗透层,低渗层相对吸水量非常低,造成高渗层见水早,含水增加速度比较快。一次调剖后,原油综合采收率比水驱提高10.67%,综合含水降低13.33%。低、中渗透层吸水量增加,高渗层吸水量降低,但高渗层相对吸水量仍是最多,低渗层最低。随着调剖次数的增加,高渗层相对吸水量逐渐降低,低、中渗层吸水量逐渐增加,但采收率增加及含水率降低幅度逐渐减小,调剖效果逐渐变差。因此,对于非均质地层,调剖次数不宜过多,二次调剖以后应采取调驱等其它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低品位油藏的评价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评价方法。国内外大多数都采用现金流方法。利用现金流方法,即利用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三种模型评价油藏。本文对中国某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难动用区块及中高渗复杂断块砂岩油藏难动用区块进行评价,得出了低渗透砂岩油藏难动用储量界限标准和中高渗复杂断块砂岩油藏难动用储量界限标准;得出了低渗透砂岩油藏难动用储量界限标准图版和中高渗复杂断块砂岩油藏难动用储量界限标准图版。该方法为低品位油藏及其它类型油藏的界定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聚合物驱后油藏整体调剖的实施效果,需要对影响效果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调剖时机、调剖深度以及调剖轮次等工艺参数进行分析,优选出合理的参数值。运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对调剖深度、调剖时机以及调剖轮次工艺参数设计进行了概念模型分析。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调剖深度为1倍强水淹半径,调剖时机在含水漏斗谷底时,效果最好;而且一轮次的整体调剖结束之后,在适当的时机开展第二轮、第三轮整体调剖,仍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 ,在蒙古林油田通过应用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的三项稳产技术 ,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为主体的“调水增油”技术、砾岩层状区横向驱替稳产技术和块状区整体加密优化注水稳产技术 ,实现了由低含水期到高含水期的相对稳产 .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孔喉细小、结构复杂,常规体膨性微球调剖剂存在注入与封堵性矛盾,难以实现深部调剖。为解决这一矛盾,以苯乙烯、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富含酰胺基团的聚合物微球调剖剂(CSA),向油藏中注入粒径小于孔喉直径的CSA微球分散溶液,运移到油藏深部后,在物理化学效应作用下微球自聚集成大尺寸的微粒簇,从而实现对流体通道的封堵。CSA微球具有低膨胀倍数,在向深部运移过程中能够有效避免剪切破碎;通过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CSA微球在100 ℃老化35 d后,依然保持规则均匀的球形,热稳定性良好,并且微球具有核壳非均质结构。瓶试实验表明,随着阳离子浓度增加,CSA微球聚集时间逐渐缩短,并且二价阳离子的影响大于一价离子。岩芯驱替实验表明,CSA微球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聚集后的CSA微球团簇能够产生有效封堵并能运移至油藏深部起到调剖作用。  相似文献   

9.
蒙古林油田高效开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在蒙古林油田通过应用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的三项稳产技术,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为主体的“调水增油技术、砾岩层状区横向驱替稳产技术和块状区整体和密优化注水稳产技术,实现了由低含水期到高含水期的相对稳产,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0.
理论推导与室内实验相结合,建立了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确定方法。首先借助油藏流场与电场相似的原理,推导了非均质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式。其次基于稳定流实验方法,建立了非均质砂岩油藏启动压力梯度测试方法。结果表明: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确定遵循两个等效原则。平面非均质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等于各级渗透率段的启动压力梯度关于长度的加权平均;纵向非均质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等于各渗透率层的启动压力梯度关于渗透率与渗流面积乘积的加权平均。研究成果可用于有效指导低渗透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合理井距确定,促进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分析了影响采收率的因素,低渗透油藏的主要特点是是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低,渗透率低)、地层流体自然渗流能力差、产能低、产能递减快。水的自发渗吸对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十分有利,通过渗吸实验研究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渗吸规律,结果表明亲水岩心渗吸量与时间呈指数增加关系,渗吸采收率受岩样接触面积、孔隙度、渗透率等因素影响,渗吸采油将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该成果对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温油藏层间层内矛盾、水驱开发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深部复合调剖技术研究。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复合调剖剂不同粒径、不同注入次序和注入强度下的调剖效果。结果表明:预交联水膨体颗粒+微球组合体系可使非均质地层采收率提高20%以上;高温可动凝胶+微球组合体系能启动低渗透层的原油,实现调剖和驱油的双重效果;高温可动凝胶按先弱后强的强度注入顺序可获得较高的波及体积和采收率。研究结果可为高温油藏控水增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特低渗油藏水驱开发易窜流、调剖治理效果差等问题,开展了特低渗非均质油藏治理窜流、提高波及效 率的室内模拟实验。层内非均质储层模型调剖驱油实验表明,特低渗非均质油藏调剖后水驱与中高渗油藏相比后续 注入压力高,难以提高波及效率;水驱后直接转注天然气,气体继续沿水窜通道流动;但采用调剖后天然气驱,不仅后 续注入压力低,且能够提高采收率约7.8%,气驱后还可间歇注气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约9.6%。因此,特低渗油藏水窜后 应采用调剖后气驱的调剖驱油方式,可有效扩大驱油剂的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14.
油藏的非均质性和油水粘度的差异,使得水驱开发的油田中低渗透层动用程度较低,生产井过早水淹.多轮次调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稳油控水措施.综合考虑了堵剂驱油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应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建立了高含水期油藏多轮次调剖流体渗流模型,并给出了有效的数值解法,且求解过程中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的存储采用行索引稀疏存储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油田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应用多轮次调剖技术时控制油井出水和稳定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堵水调剖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杰  张予  黄玉平  忽晓斐 《科技信息》2013,(24):454-455
堵水调剖技术是油田提高水驱波及系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实现油藏稳产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堵水调剖的分类:油田化学堵水技术;机械堵水、调剖技术;油水井对应堵水、调剖技术;注水井调剖技术;油田区块整体堵水;深部调剖技术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堵水调剖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研究了化学堵水调剖,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井间动态连通性计算低渗油藏窜流通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渗透油藏窜流通道的普遍发育造成注水开发效果变差。为此,提出了基于低渗透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定量计算窜流通道的方法。利用井间连通性模型计算得到注采井间连通系数将由注水井注入、窜流通道产出的未起到驱油效果的无效循环水劈分到各注采方向,进而定量计算出各注采方向上窜流通道的体积和渗透率等物理参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描述低渗透油藏的窜流通道,为调剖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导,具有一定的矿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经多轮次周期注水后,井间形成优势水流通道,注入水突破现象日益突出,注水效率逐年降低。针对注水突破技术难题,高温(140 ℃)高矿化度(24×104 mg/L)作业环境,开展调剖体系室内实验研究,优选增稠药剂、分选地表砂,并建立调剖模型、耐冲刷定性分析模型,形成增稠液携砂调剖体系及“细目陶粒+ 塔河砂+ 覆膜砂”三段塞调剖工艺技术。增稠液携砂调剖工艺技术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调剖效果,对今后塔河油田碳酸盐岩调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二南注聚初期调剖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扩大聚合物驱的波及体积,提高聚合物区块整体开发效果。注聚驱调剖时机应在注聚前或注聚初期,调剖可封堵大孔道改善吸聚剖面,有利于后续聚合物驱动作用。在中二南Na^3-4注聚区块的注聚初期,运用RE油藏工程调剖决策技术,实施调剖工艺10井次,平均注入压力上升5.31MPa,和其它区块同期相比见聚井数下降20.6%,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套区块整体调剖的决策方法,将影响调剖井选择的因素包括每米视吸水指数、每米吸水指数、井口压降曲线、渗透率变异系数、吸水剖面非均质性、连通油井的总产液量、平均含水率、连通油井剩余储量和采出程度等,利用决策因素的不确定性表示成区块整体调剖选井的决策因子来优选调剖井.在油藏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深部调驱技术在洲城复杂断块油藏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适合极复杂断块中高渗透油藏特性的调驱体系研究和应用,以提高水驱波及体积.通过对油藏注水动态特征和有机冻胶类深部调驱体系的评价研究与调驱现场应用,研究形成了适合于苏北盆地洲城油田的深部调剖工艺技术,所研制的聚合物冻胶深部调驱体系交联时间、交联强度可控,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注入和封堵能力,同时与地层配伍性和稳定性较好.现场应用后,见到了注水压力升高、油井含水下降、产油量增加的理想效果.说明深部调驱能够解决极复杂断块油藏注入水沿冲刷孔道无效循环、水驱波及效果差、采收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