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
研究采用三阶段递增负荷的方法,启动生物除磷SBR反应器。反应器启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历时16 d,进水COD和磷酸盐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5 mg/L;第二阶段历时16 d,进水COD和磷酸盐浓度分别为200 mg/L和7.5 mg/L;第三阶段历时19 d,进水COD和磷酸盐浓度分别为300 mg/L和10 mg/L。实验结果表明,在各阶段转换之后,反应器处理效果出现了7d左右的适应期。适应期之后COD的去除效果提升较快,而磷酸盐去除效果提升较慢。反应器启动过程中未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并驯化出了厌氧释磷-好氧吸磷的生物除磷系统特征。反应器启动历时51 d,最终的COD去除率保持在85%左右,而磷酸盐去除率保持在81.2%左右,出水磷浓度保持在2 mg/L以下,处理效果良好,反应器启动成功。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启动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启动时间较短,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当进水质量浓度COD为810mg/L~1210mg/L,NH3-N为31mg/L~82mg/L,SS为310mg/L~572mg/L时,其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70%、50%和85%以上,系统运行呈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王林红 《甘肃科技》2015,31(2):59-60
常温条件下利用SBR反应器研究了短程硝化的启动与运行特性。接种普通活性污泥,在进水氨氮浓度为50mg/L时,通过控制系统低DO浓度(小于0.8mg/L),运行12d后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达60%以上,实现了短程硝化;通过逐步提高进水氨氮浓度至130mg/L,出水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维持在90%以上,获得了稳定的短程硝化效果。分析表明,低DO浓度和较高的游离氨浓度是系统获得短程硝化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EGSB处理中药废水的启动过程进行研究,并从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完整系数、二价金属含量及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等角度分析启动过程中颗粒污泥的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进水中药废水体积比增加到100%的初期,COD去除率(质量分数)下降到86%,同时VFA浓度升高到4.20 mmol/L;启动完成后,COD去除率达到95%左右,VFA浓度下降到1.50 mmol/L左右;同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中药废水中的氨基酸与苯系物等有机物可被EGSB有效地去除。在启动初期,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由0.5~1.0 mm减少到0~0.5 mm;完整性系数由17.3上升到40.9;钙、镁离子质量浓度分别由40.23和23.97 mg/L降低到19.45和10.19 mg/L;三维荧光光谱则表明在颗粒污泥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中出现了辅酶F420的吸收峰。启动完成后,颗粒污泥的完整性系数降低到29.9,钙和镁离子质量浓度增加到43.98 mg/L和16.26 mg/L,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中的蛋白吸收峰强度显著降低,此时EGSB运行稳定,颗粒污泥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补料分批发酵提高耐高温α-淀粉酶发酵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耀军 《河南科学》2010,28(2):172-175
对耐高温α-淀粉酶分批发酵与补料分批发酵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35t发酵罐生产条件下,初糖淀粉质量浓度为200g/L,当发酵液中还原糖DE值降至25mg/mL以下时,开始3~5L/min流速流加复合营养盐培养基,使发酵液中DE值维持在20~25mg/mL水平,控制总糖质量浓度为245g/L,在最佳补料分批发酵工艺条件下,放罐酶活力为15600U/mL,较分批发酵的9649U/mL提高61.7%,同时每标吨酶耗淀粉量可降低20%.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处理生活污水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系统的除磷和脱氮特性,采用SBR接种普通活性污泥,通过逐步提高进水COD浓度的方式,结合短污泥龄控制,实现了EBPR系统的快速启动,并对启动后系统的脱氮除磷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由200 mg/L左右逐步提高至500 mg/L左右时,29 d可实现EBPR系统的启动,此后30 d内出水磷浓度稳定维持在0.5 mg/L以下,磷去除率平均达99.4%.该系统还可长期高效稳定地用于高磷污水(含磷40mg/L)的处理.成功启动后的EBPR系统内聚磷菌(PAOs)为优势菌,占全菌总数的34%±3%,但也存在硝化反硝化菌和聚糖菌.在EBPR系统稳定运行时的好氧段,PAOs吸磷的同时伴随着脱氮菌群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ND)作用,使得平均总无机氮(TIN)损失达7.6 mg/L,系统总氮(TN)去除率在70%左右.EBPR系统内除磷耦合同步硝化反硝化,可实现污水的脱氮除磷.  相似文献   

7.
对西南桦不同种源外植体组织培养中的启动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优良单株近基部枝条的第2个、第3个腋芽,以B5为启动培养基,0.05 mg/L的NAA处理下,启动萌动率最高;以改良MS1为增殖培养基,激素配比ZT(2 mg/L) NAA(0.2 mg/L)时,增殖效果最好;以1/3MS为生根培养基,激素配比为IBA(1.0mg/L) NAA(0.2 mg/L) ABT1=(0.2 mg/L)时,生根效果最好.在不同种源的各项试验中,以种源M16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葡萄糖和乙酸钠为碳源,在SBR反应器中培养好氧颗粒污泥,考察不同质量浓度Cu2+(0 mg/L、1 mg/L、3 mg/L、5 mg/L和10 mg/L)冲击作用对好氧颗粒污泥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质量浓度从0 mg/L上升至10 mg/L,好氧颗粒污泥的理化特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质量浓度为1 mg/L和3 mg/L的Cu2+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小,而质量浓度为5 mg/L和10 mg/L的Cu2+对COD和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随着Cu2+质量浓度的增加,好氧颗粒污泥的丝状菌逐渐增多,污泥浓度不断下降,沉降性能急剧恶化;密实度降低,结构越来越松散,粒径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而且在质量浓度为10 mg/L的Cu2+作用下颗粒污泥解体。  相似文献   

9.
对微生物处理含油海水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了重铬酸钾法测定COD值,油的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溶解氧利用DO仪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25 ℃时,油的浓度从35.6 mg/L下降为2.8 mg/L,去除率为92.1%,CODcr值从1 340 mg/L下降为60 mg/L,去除率为94.5%,菌浓度为2.9×106个/mL时,油浓度从39.5 mg/L下降为2.8 mg/L,去除率为92.9%,CODcr值从1 020 mg/L下降为80 mg/L,去除率为94.1%,pH值为7时,油浓度从35.4 mg/L下降到3.2 mg/L,去除率为91%,CODcr值从1 340 mg/L下降到80 mg/L,去除率为94.0%.  相似文献   

10.
Cu2+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急性致毒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Cu2+浓度为0.000 5 mg/L、0.005 mg/L、0.05 mg/L时,日本沼虾幼体在54 h内均能够正常存活;Cu2+浓度为0.1 mg/L时,只有部分沼虾幼体中毒致死.而当Cu2+浓度超过0.25 mg/L时,日本沼虾幼虾在48 h内致死,并出现鳃变兰、肝脏变黑的现象.随着Cu2+浓度增大,日本沼虾幼虾存活的时间变短,肝脏和鳃的中毒颜色变深.日本沼虾幼虾48 h的半致死浓度为0.268 mg/L,其安全浓度为0.026 8 mg/L.  相似文献   

11.
在新建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启动时,不投加生物种泥,在不同时段,采用不同流量的连续进水,通过调整曝气池溶解氧来培养其活性污泥,20 d后,曝气池的污泥悬浮质量浓度(MLSS)可稳定在2 500 mg/L左右,且其活性良好,二沉池出水化学需氧量(COD)小于60 mg/L,总磷(TP)小于1.0 mg/L.  相似文献   

12.
分析江苏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聚合氯化铝(PAC)的投加对污水中铝离子以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铝离子会增强微生物的活性,但浓度过高会对微生物产生抑制作用,当铝离子质量浓度为7.5mg/L时,对微生物的活性没有影响;当铝离子的质量浓度达到10mg/L时,对微生物活性会产生抑制作用;以微絮凝-砂滤工艺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深度处理工艺时,投加的聚合氯化铝质量浓度不宜超过12.5mg/L,当质量浓度达到15mg/L时,铝离子会对好氧池的微生物活性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SBR法处理麻生物脱胶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麻生物脱胶废水,与传统方法相比,废水中的COD、SS显著减少,且占地面积小、耐冲击负荷、污泥产生量少、能有效抑制丝状菌繁殖。当进水COD浓度为582.2~1665.7mg/L、进水SS浓度为106~915ml/L时,COD去除率为62.8%~86.9%,SS去除率为61.3%~88.6%。研究表明,进水[COD]在1000mg/L以下,宜采用限制性曝气;[COD]在1000mg/L以上,宜采用非限制性曝气。研究了一级生物降解反应动力学,得到了动力学常数K1和不可降解有机物浓度,模拟数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A2/O与悬浮填料生物膜(SCBP)中试复合工艺的除磷效率,并考察了影响因子COD/TP与DO对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磷平均去除率为82%,达到GB/T18921-2002景观用水水质要求。当硝酸盐含量急剧下降至0.20mg/L以下时,反硝化除磷菌不再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聚磷活动,厌氧磷释放的最佳碳磷比为60。添加纳米改性的悬浮填料后,好氧池的溶解氧为2.0mg/L时,出水TP为0.3~0.35mg/L。  相似文献   

15.
红豆杉细胞在反应器中培养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及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红豆杉细胞,得到细胞生长和紫杉醇合成动力学曲线.经过反应器动力学的比较,结果表明红豆杉细胞较适于在机械搅拌式反应器中培养.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型脱氮工艺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ANAMMOX)过程中亚硝氮难以稳定生成的难题,设计水解酸化+UASB+好氧氧化的处理工艺,应用于实际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为610~1900 mg/L,C/N比为1.8~3.5时,在进水量为100 m3/d,回流比为2:1,pH值为7.5~8.0,DO为2....  相似文献   

17.
以模拟华南地区的城镇污水研究对象,开展了污泥回流比对双污泥BCR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 结果表明:使超越污泥和回流污泥的回流比分别控制为0.6、0.4和0.2时, BCR工艺对COD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9.98%、89.48%和82.38%,出水COD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0.94 、21.67 、37.66 mg/L;而总氮的去除率均值则分别为79.94%、80.58%和65.47%,出水总氮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72 、5.75 、10.85mg/L;总磷去除率的均值分别为88.81%、91.64%和77.06%,出水总磷质量浓度均值为0.76 、0.59 、1.62mg/L,新工艺改善了传统双污泥连续流工艺出水NH4+-N质量浓度偏高的缺陷. 工艺在超越污泥回流比和回流污泥回流比均是0.4时处理效果最佳. 由于好氧硝化池与中沉池合建,好氧硝化池中的NO3--N与中沉池中的DPB接触而发生反硝化吸磷的反应而使部分总磷在好氧硝化池中被去除.  相似文献   

18.
采用SBR工艺对沈阳市的城市污水进行生物脱氮除磷处理,其工艺运行模式:进水0.05h,搅拌0.95h,曝气3.5h,沉淀1h,排水0.05h,待机0.45h;测定项目:进出水的COD,TN,TP,PH;曝气池中污泥的MLSS,SVI及一个运行周期(6h)内的COD,TN,TP.结果:当MLSS值为1330~3009mg/L时,出口COD值0~34mg/L,去除率为67.62%~100%;TN浓度0.6~1.7mg/L,去除率95.44%~98.59%;TP浓度0.4~2.95mg/L,去除率为32.8%~88.5%.  相似文献   

19.
以葡萄糖为底物,采用10 L完全混合式反应器研究了进水COD为1 000、1 500和2 000mg/L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对出水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MP)的量、分子量分布和组成成分的影响。在进水COD相同条件下,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量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水力停留时间相同时,进水COD越高产生的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量越多。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小分子量(Mr<1×103)部分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所占百分比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中间分子量(1×1031×104)部分则逐渐减小。水力停留时间对溶解性微生物产物中的多聚糖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影响,对DN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多聚糖和蛋白质能够逐渐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