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每到冬天,各路“养生大师”、“营养专家”就开始活跃起来,在各种场合大谈“要吃什么”或者“不要吃什么”。在以前,冬天本来就比较闲适,也没有多少食物可以选择,把这些“要吃”、“不要吃”的传说当作一种游戏,也可以打发乏味的寒冬。  相似文献   

2.
冯牧同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作家要想提高创作水平,首先就必须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分析概括及表现能力,而表现能力也叫艺术手段,它包括“感受”和“反映”两种能力。这里错漏颇多。别的不说,只说“感受能力”,它怎么能包括到“表现能力”中去呢?能力是属于人的实际活动范畴的东西,它是保证人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心理特点的综合。人有多少种活动领域,就应有多少种能力,而且同一活动的不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海洋动物中,海豚、海象和海狮是表演界的“明星”。它们能根据汉字作动作,能随着节奏跳舞蹈。它们的表演技能是怎么训练出来的?这其中又有多少幕后故事?近日,本刊记者专程来到沈阳皇家极地海洋世界,为读者朋友探知一二。其实,几乎所有的动物表演训练都在利用“条件反射”的原理。比如在“海象瘦身”这个节目里,海象就是被“勾引”着练习“仰卧起坐”的。在训练之初,驯养员用手触碰海象的鳍,每触碰一次就给它一条鱼吃。时间一长,海象偶尔也会主动去碰驯养员的手。驯养员这时就多给海象几条鱼吃。渐渐地,海象明白了:"原来我伸出鳍就会有更多…  相似文献   

4.
在读者朋友们拿到本期杂志的时候.2008年也即将走进历史。如果用什么词来总结.概括2008年的特点.我想总不会少一个词“多事”。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世界.2008年都不平凡,也不平坦,回想起来.都多少感觉到有点累。中国还好,对那些还在金融危机中翻卷的国家.企业和组织.不知今年的圣诞节将怎么过,下一个圣诞节又将怎么过!  相似文献   

5.
编辑朋友: 最近经常在一些报刊上看到劝人多吃粗粮,不要食不厌精的文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餐桌上摆满了精米白面、大鱼大肉,确实很少有粗粮的一席之地。偶尔吃点儿粗粮“尝尝鲜”,感觉也不错,多吃就很难下咽了。再说,“多吃”应该是吃多少好呢?是不是多多益善啊?精食难道就没有好处吗?一个关心健康的读者  相似文献   

6.
正习作初稿我最不爱吃鸡蛋了,可今天早上妈妈却非让我吃鸡蛋不可。其实蛋白并不太难吃,最难吃的是它包着的蛋黄。吃蛋黄的时候,我怎么也下不了口。妈妈不断地催促我赶紧吃,我只好咬了一点儿含在嘴里,却怎么也吞不下去。抬头看到妈妈紧盯着我,我只好拼命把它吞了下去。吃了很久,我才把整个鸡蛋吃完。  相似文献   

7.
有些乞丐并不像我们想像的是“不可救药”的“社会弃儿”,他们当中不乏医生、学者,甚至破产的企业管理人员,因为不愿再被世俗观念困扰,就走上街头成了流浪汉。说起乞丐,不知你怎么想,他们是否在你的记忆里始终保持着满脸污垢、衣衫褴褛的形象,是否一个人沦落到要饭的地步,也就和“价值”、“尊严”这些词的距离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8.
在杜勒斯夸耀的“民主”、“自由”、“幸福”和“富有”的美国乐园里,人们似乎过得并不怎么快活,而且是越来越不快活。打开美国报纸,那里不仅有每分钟生产多少吨钢、多少辆汽车,而且有每分钟多少人被谋杀,多少人被强奸,多少人跳楼,多少人发了疯……。这已经算不得什么稀奇,因为有人说,既然有汽车、洋房和夜总会的“文明”,也就少不了杀人、自杀、犯罪这一类“文明的灾难”。但是当问题变成全国性的精神上的疫疠的时候,美国资产阶级的先生们也就不能不引以为忧了。近来,美国报刊不断地谈论着美国人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您好!值此新春佳节之际,走上富裕之路的人们居然讲究起“口头福”来了。我周围的人常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过去在这个季节想看都看不到的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现在想吃啥就有啥。他们又说,如此鲜嫩的东西做熟了再吃就“糟践”了,生吃才鲜美可口,更有味道。据说,生吃还有利于健康长寿呢?果真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10.
说“鸡蛋”     
美平 《青年科学》2010,(10):50-50
鸡蛋能防什么疾病?鸡蛋缺哪些营养素?怎么吃鸡蛋才健康?来做做美国《健康》网站最近推出的鸡蛋营养测试,看看你对鸡蛋了解多少吧。如果还有不少答错的,那就真的要“补补课”了。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第七回,在梨香院中,周瑞家的与薛宝钗有一段对话,说道宝钗童年时就得了喘嗽病,为这病“也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吃了多少药,花了多少钱,总不见一点效验儿.”后来一个和尚给了一个海上方,名“冷香丸”.“犯了时,吃一丸就好了,倒也奇怪,这倒效验些.”抛开原著中对冷香丸的一些艺术夸张的  相似文献   

12.
张帮俊 《创新科技》2011,(10):62-62
在日本旅游期间,免不了要去品尝各种美味小吃。有天,我和表哥来到一家料理店吃日本料理,没吃一点,我就放下筷子,表哥问道:“怎么不吃了?”我苦笑道:“在外面还是少吃点为妙,地沟油不是好东西!”听我这么说,表哥笑了:“你是不是给地沟油吓怕了?这样,我带你看看,日本人是如何对付地沟油的!”  相似文献   

13.
假如你在美国看上一套房子,怎么知道它该卖多少钱?到“咨楼网”上查询一番,就能查到它历史上的交易价格及它现在应该卖多少钱,甚至还能查到哪些人曾经住过。  相似文献   

14.
伍若伦 《特区科技》2011,(12):47-47
假如你在美国看上一套房子,怎么知道它该卖多少钱?到“咨楼网”上查询一番,就能查到它历史上的交易价格及它现在应该卖多少钱,甚至还能查到哪些人曾经住过。  相似文献   

15.
炎炎夏季,人们就想怎么清凉怎么过,想方设法对酷暑打起了各种各样的“冷战”。可是,当你一颗“冷酷的心”获得满足时,却在不知不觉中付出了健康的代价。这里,仅从吃穿住行等方面给你提出点忠告。  相似文献   

16.
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他们吃些什么东西呢?他们怎么进行娱乐活动呢?小朋友们一定很想知道吧,今天我们就来个太空生活大揭秘。吃什么? 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能吃到大部分地面上的美食,像火腿、炒鸡蛋、煎牛排。在飞行前8个月,宇航员们会品尝每一种太空食品,并选定自己想吃的,经太空营养专家审定后,交给食品厂加工、包装和贮存。在航天飞机上,每个宇  相似文献   

17.
见面问“吃了没有”,互相问候说成“寒暄”,这些中国的问候语不仅令外国人诧异,就连一些习用已久的汉族人也多不明其所以然。最好的流行的解释是:汉语问候是一种友善信号,是一种礼俗。但这种友善信号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社会文化背景又是什么呢?它们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客观存在呢?本文想从古代文献记载的蛛丝马迹中,探求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王怿 《少儿科技》2010,(7):9-10
我最喜欢吃香肠面包,妈妈却喜欢吃切片面包。由于切片面包总是十二三片装在一起卖,每次妈妈都不能在保质期内把它们全部吃完,她经常叹着气跟我说:“唉,又发霉了。你怎么就不爱吃呢?要是你和我一起吃的话,这些面包就不会浪费了。”“面包怎么会发霉呢?面包要放多久才会发霉?”我好奇地问。  相似文献   

19.
酒精要变“坏” 食醋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其实是酒精变“坏”的结果。在酒精里添加醋酸菌,它就会慢慢发酵生成醋酸。再把生成的醋酸勾兑成3%左右的醋酸溶液,就成了我们平时吃的食醋。  相似文献   

20.
我在老家的房子里发现墙上长了一些绿绿的苔藓,周围的水泥都脱落了。这些苔藓怎么能把墙“咬坏”呢?苔藓是怎样的一种植物?我去请教爸爸。爸爸告诉我:苔藓虽然植株矮小、结构简单,却是一种古老的植物;至于为什么能把墙“咬坏”,可能是其分泌的酸性物质腐蚀了墙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