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杨颖  孙振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4):6132-6138,6147
摘要:本文综述了活性炭表面主要的含氧官能团(surface oxygen groups),及表面官能团氧化改性的主要方法,并用Boehm滴定法和FT-IR对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了表面含氧官能团对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的影响;并对其未来研究前景与方向进行了展望。特别强调了对活性炭作为环境纳米材料(物质)的载体在光催化中开展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煤的热解研究Ⅲ.煤中官能团与热解生成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借助化学分析和FTIR光谱分析对我国煤化程度不同的18种煤中官能团的研究表明:煤中官能团含量与煤化程度有关;煤中羧基、羟基及醚键等其他含氧官能团的含量与热解生成物CO2、H2O和CO的产率有关,脂肪-CH的含量与甲烷和焦油的产率相关联,芳香-CH的含量与热解半焦产率有关。煤的热解生成物主要是煤中官能团的断裂所致。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煤自燃微观结构的动力学特征,利用同步热分析和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测试顾北烟煤氧化过程中重量与官能团随温度的变化规律。通过Achar微分法与Coast-Redfern积分法相结合对官能团进行动力学计算,并采用Bagchi法推断了最概然机理函数。结果表明:煤氧升温过程呈阶段性变化规律,分为低温失重阶段、吸氧增重阶段、慢化学反应阶段、燃烧阶段和燃尽阶段。煤结构中主要官能团—OH,CO,—CH2,C—H与CC键在各阶段体现出不同氧化特性,在低温失重阶段—OH,—CH2与C—H键参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与遵循动力学模型不同,而CO与CC键结构稳定不易参与反应,从吸氧增重阶段至燃烧阶段,官能团逐渐被激活与氧气发生反应,燃尽阶段官能团基本耗尽。官能团动力学计算结果揭示了煤自燃是各类官能团遵循不同的动力学模型逐步活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煤的热解研究III.煤中官能团与热解生成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借助化学分析和FTIR光谱分析对我国煤化程度不同的18 种煤中官能团的研究表明:煤中官能团含量与煤化程度有关;煤中羧基、羟基及醚键等其他含氧官能团的含量与热解生成物CO2、H2O 和CO 的产率有关,脂肪—CH 的含量与甲烷和焦油的产率相关联,芳香—CH 的含量与热解半焦产率有关。煤的热解生成物主要是煤中官能团的断裂所致。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煤中官能团活性大小顺序,采用原位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北皂褐煤进行漫反射测试,分析了褐煤中各官能团的分布比例.基于各官能团同等构连条件建立了褐煤的红外简化化学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量子化学分析.煤中主要活性官能团以甲基亚甲基和羟基最多,其次是羰基、羧基和芳烃上的碳氢键.通过模型的振动频率和前沿轨道分析,得出实验和计算结果所示各官能团振动位置相一致.结合各官能团含量和活性大小可知,煤自燃过程中关键性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甲基亚甲基基团,其次是羧基.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煤中官能团活性大小顺序,采用原位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对北皂褐煤进行漫反射测试,分析了褐煤中各官能团的分布比例.基于各官能团同等构连条件建立了褐煤的红外简化化学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量子化学分析.煤中主要活性官能团以甲基亚甲基和羟基最多,其次是羰基、羧基和芳烃上的碳氢键.通过模型的振动频率和前沿轨道分析,得出实验和计算结果所示各官能团振动位置相一致.结合各官能团含量和活性大小可知,煤自燃过程中关键性的官能团是羟基和甲基亚甲基基团,其次是羧基.  相似文献   

7.
用二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MSCA或XPS)研究了在纯氧和纯氮气中,用射频辉光放电等离子体激发,使聚丙烯薄膜表面改性;在空气中用紫外光长期照射聚丙烯薄膜使其表面氧化.结果表明,后者与前者的氧化情况类似.氧化速率不同。在纯氧气氛中所获得的聚丙烯薄膜除了在最初阶段其表面含氧官能团主要是单键氧外,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含双键氧的官能团显著增加.经长时期放置后,含氧官能团(主要是含双键氧官能团)减少.用曲线拟合方式,研究了在3种情况下所获得的聚丙烯薄膜的表面光电子能谱团,对其氧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陆英提取物乌索酸的紫外和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测定了乌索酸的紫外光谱,建立了分析色谱峰纯度的方法.采用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测定了乌索酸的红外光谱,得到乌索酸的特征 IR光谱结构,解析了乌索酸的 IR光谱与其结构特征的关系,确定了乌索酸 IR光谱的结构特征和官能团归属.IR光谱的谱峰形态清晰可辨,使乌索酸的主要结构和官能团均能得到准确的分析和指认,与质谱联用,推定了乌索酸的分子骨架、官能团位置和结构.  相似文献   

9.
研制开发了以四氟乙烯为主要共聚单体的四元共聚溶剂型涂料.该涂料是在聚合物引入相关的官能团,使得不能溶于溶剂的聚四氟乙烯形成四元共聚体,可形成溶剂型涂料,并在常温下与外加的交联剂交联固化.本文论述了引入不同官能团对四氟涂料性能的的作用与影响,并确定合成工艺参数.该涂料的机械性能、耐化学品性、热稳定性、耐候性优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四种油砂微观结构和官能团进行研究,通过FTIR谱图的分峰拟合处理,对油砂主要官能团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油砂由芳香烃、脂肪烃、羟基官能团和含氧官能团等组成,其中芳香烃结构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利用TGA/DSC1型同步热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TG-FTIR)进行了油砂热解特性实验,考察了升温速率对热解特性的影响,探究了油砂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规律与主要气相产物H2O、CO2、CO、CH4、CnHm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油砂热解过程分为干燥脱气段、低温热解和高温热解3个阶段,其中有机质挥发分的析出主要发生在低温热解段;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油砂热解产物释放更加集中,热解特性趋好。油砂热解过程中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主要的烷基侧链不断脱落、环化及含氧官能团逐渐断裂生成各种烷烃类、羧酸类、醇类和醛类等物质,甲氧基(-O-CH3)、亚甲基(-CH2-)和甲基(-CH3)在低温段(<600℃)断裂振动生成有机气体CnHm和CH4。  相似文献   

11.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四种油砂微观结构和官能团进行研究,通过FTIR谱图的分峰拟合处理,对油砂主要官能团进行半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油砂由芳香烃、脂肪烃、羟基官能团和含氧官能团等组成,其中芳香烃结构和醇类化合物为主。利用TGA/DSC1型同步热分析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TG-FTIR)进行了油砂热解特性实验,考察了升温速率对热解特性的影响,探究了油砂热解过程中挥发分的析出规律与主要气相产物H_2O、CO_2、CO、CH_4、CnHm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油砂热解过程分为干燥脱气段、低温热解和高温热解3个阶段,其中有机质挥发分的析出主要发生在低温热解段;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油砂热解产物释放更加集中,热解特性趋好。油砂热解过程中先析出游离水,随后发生解聚和脱水反应,主要的烷基侧链不断脱落、环化及含氧官能团逐渐断裂生成各种烷烃类、羧酸类、醇类和醛类等物质,甲氧基(—O—CH_3)、亚甲基(—CH_2—)和甲基(—CH_3)在低温段(600℃)断裂振动生成有机气体C_nH_m和CH_4。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不饱和度与官能团关系以及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有机官能团分析可以定义为:通过有机官能团的特征物理性质或化学反应来进行有机样品成份分析或结构分析。从微量分析的范畴来看,引人注目的进展是关于有机官能团特征反应与现代仪器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及选择性离子电极法与官能团反应相结合用于有机微量分析,近年来已有多种专著出版,可见研究的热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官能团反应相结合的研究起步略晚一些,也有它独到之处。这些方法既利用了分析仪器的高灵敏度和自动化的优点,又利作了官能团的特征反应,因而提高了仪器分析的选择性,并扩大了仪器分析的应用范  相似文献   

14.
用于立体光造型法的光固化树脂的收缩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多种用于立体光造型(SL)法的光固化树脂配方,对影响其体收缩和线收缩的几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各因素对光固化树脂体收缩和线收缩的影响并不致。体收缩主要与单位体积内官能团的数量有关,而线收缩不仅与单位体积内官能团的数量有关,而且与树脂中各成分的具体分子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煤的热解研究 Ⅳ.官能团热解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煤的热解视为煤中官能团的断裂反应,从而建立FG官能团热解模型。模型认为:热解生成物焦油和甲烷中脂纺-CH裂解生成,而CO2、CO和H2O由煤中相对应官能团裂解生成,反应的活化能呈Gaussian分布。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热解生物与煤中官能团的相应关系,完整地描述了煤的热解生成物生成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采用阳极氧化法对多壁碳纳米管(MWNTs)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表面极性官能团含量。研究了不同电解参数对MWNTs处理结果的影响,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处理前后的MWNTs的表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阳极氧化处理后,MWNTs表面氧原子摩尔分数与极性官能团总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通电量和碱性电解质的电导率(物质的量浓度)是阳极氧化处理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MWNTs表面极性官能团总量的增加可以归结为羟基的增加和羰基的减少,另外还探讨了可能的氧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有机官能团的近代分析方法的文献总结。述及的官能团包括硫官能团、氧官能团以及氮官能团。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表面官能团均一化及其表面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空硼氢化钠(NaBH4)、四氢铝锂(LiAlh4)对氧化后碳纤维表面官司能团的还原作用,借助X光光电子能谱、表面能测试,研究氧化、还原后碳纤维表面官能团含量的变化,以及其与表面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四氢铝锂还原有利于获得表面官能团较均一的碳纤维,且不影响碳纤维表面能。碳纤维的表面能与其表面含氧官能团有关系,但并不与具体哪种官能团有明显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9.
工业脱硫成本较高、脱硫剂难再生和脱硫产物难利用,采用吸附性能和再生性能优越的活性炭 纤维作为脱硫剂极具前景。 首先阐述了活性碳纤维吸附—氧化—水合整个脱硫过程,分析了表面官能团对 ACF 吸附催化效率的影响。 总结出在吸附和氧化前,基于碱性含氧官能团及含氮官能团的调控对 ACF 进行 改性可显著提升其脱硫率。 而水合生成硫酸后,对 ACF 再生可将孔内污染物洗脱或分解,还原活性位,实现 循环脱硫。 然后对活性碳纤维改性及再生方法进行归纳:改性方法主要基于 ACF 物理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种 类、数量的调整,瓶颈在于难以分离孔隙和官能团的耦合影响;再生方法主要靠外部供能,使吸附质分子和产 物脱附或直接分解,但碳损耗大、能耗高、产物利用率低。 最后对未来脱硫活性碳纤维改性及再生技术研究 方向提出建议,以供制备高性能脱硫剂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硝酸氧化处理对椰壳类活性炭(AC)进行酸化改性,研究酸化条件(温度、时间、浓度)对AC酸值的影响,并考察不同酸值的AC对PP(聚丙烯)/NiO/AC复合材料成炭的影响。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考察改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及孔结构;以Beohm滴定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改性AC表面含氧官能团种类及含量;用马弗炉、扫描电镜(SEM)考察不同酸值的AC和NiO协效催化聚丙烯成炭及成炭结构。实验结果表明:硝酸处理后,AC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均有所变化;酸化条件对AC表面酸性官能团的含量影响显著,改性后表面酸性官能团含量明显增加,酸性官能团主要为—COOH、—CO和—OH;AC表面酸性官能团的增多促进了聚丙烯自身成炭能力,改善了残炭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