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方志敏狱中遗稿的核心内容是"清贫",方志敏的物质观和精神观以此而显示其内容。在方志敏的物质观中,"清贫"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穷的生活状况,而是"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的精神观融战斗意志、竭诚的信仰、死的理念及雄心壮志等为其中,体现了"人穷志不短"。把握方志敏以"清贫"为实质的物质观和精神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八一精神的感召下,方志敏领导发动了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在艰苦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的方志敏精神,体现了“爱国、自由、平等、公正”的思想。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四个”方面建设,继承并弘扬方志敏精神,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方志敏以“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而著称于世,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光辉楷模。以方志敏为主席的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是最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廉洁政府,它卓有成效的工作,曾得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高度赞扬,被誉为“苏维埃模范省”。在扩大苏维埃区域、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方志敏十分注意各级苏维埃的自身建  相似文献   

4.
(一)单行本图书《民族英雄方志敏》,1936年,44页,32开本,无版权页。内收五篇文章:方志敏同志等被俘一周年纪念(陈绍禹)、方烈士在狱中致全体同志、方烈士的遗嘱、民族英雄方志敏(阳朴)、民族英雄方志敏(哈马丹)。《方志敏自传》,霞社校印本,18开本,实价四角。无版权页。内收三篇文章:《自序》、《清贫》、《可爱的中国》。  相似文献   

5.
哲学毛泽东改造主观世界思想的历史文化背景………………………………………………………………………封来贵(2006.1.1)邓小平矛盾理论的发展……………………………………………………………………………………………坚毅(2006.1.5)论方志敏的“清贫”哲学思想……………………………………………………………………………吴晓东,王德承(2006.1.9)马克思和马斯洛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实现理论比较………………………………………………………詹伟鸿(2006.1.14)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取向……………………………………………………………………  相似文献   

6.
方志敏的革命实践对毛泽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革命时期 ,方志敏与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已有共识。土地革命时期 ,方志敏较早并成功地进行了“武装割据”斗争的探索 ,创建了被毛泽东誉为“方志敏式”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 ,其探索和实践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方志敏对毛泽东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对毛泽东思想在十年内战时期的形成也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7.
<正>1935年8月,当时南京政府的那个“国君”下令杀害方志敏于南昌.对于方志敏的牺牲,毛泽东寄予了深沉的怀念,说;“方志敏同志牺牲了,很可惜,”方志敏是“好同志”.1940年,方志敏牺牲五周年时,叶剑英在那个流亡:“国君”的所在地重庆,赋诗纪念方志敏: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同年9月著名民主人士郭沫若同样在重庆讴 歌方志敏:千秋青史永留纪,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雪,弋阳依旧万株枫.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中和”哲学内容博大精深,浸润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一、传统“中和”哲学的意蕴及发展脉络;二、传统“中和”哲学思想的精华;三、传统“中和”哲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这一哲学思想精髓的基础之上,借鉴国内文化与文明的成功实践提出来的,并且超越了“和而不同”的哲学关照。把“和而不同”上升为“不同而和”,从而抓住了“和”的价值与意义,在尊重和理解差异的基础之上,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出发,真正地使人、自然与社会达到一种“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一月二十九日下午,方志敏被押送到驻在陇首的敌军四十三旅七二七团团部。敌人早就有悬赏告示:捉拿方志敏赏洋八万块,捉拿刘(?)西赏洋三万块,捉拿王如痴赏洋二万块。得到了方志敏,敌团长觉得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装出一副笑脸相迎,说了些虚伪的恭维话,方志敏只是笑笑,默不作声。晚上,他们要求方志敏写点什么,企图捞一点抗日先遣队的情况。为了避免敌人问东问西,方志敏挥笔疾书,写下了一篇二百五十九个字的“自述”。“自述”  相似文献   

11.
"哲学"这一用语是由日本近代思想家西周翻译过来的,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汇、融通、融合的过程及结果."哲学"用语的定译,导入了东亚人未知的崭新学问,引起东亚对其传统思想的反省,促进了传统知识的近代转型."哲学"导入中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到中国后,近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变,精神面貌也为之一新.今天,我们尤其需要认真反省全球化潮流中"哲学"被边缘化的状况,重新探索21世纪东亚哲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历史科学”和“历史观”,更主要是作为一种“历史解释原则”而存在的“世界观”。本文从“马克思面对的主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三重内涵”、“新世界的存在方式”以及“前反思状态中的世界观”四个方面把作为“世界观”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清理出来,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根本性质。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是共产党员党性锻炼的集中,凝炼,简明,便于掌握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对党性锻炼具有对应性的指导,中在个人整体素质上如何增强创新力,人格力和凝聚力,在思想和世界观上如何树立紧定的发展观,崇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工作实践和具体行动上如何铸炼走有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铁心”,在形形色色文化生活中需要恪守的“铁纪”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铁劲”,等等。  相似文献   

14.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德化精神”是大理最优秀的民族文化。大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团结、重视教育。大理白族历来重视对汉文化的吸收,通过对儒、释、道等文化的兼收并蓄,立足本民族的思想,在哲学思想、礼乐伦理等方面有许多独到的建树,推动了白族文化朝着更加丰富、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使大理赢得了“文献名邦”的美誉,这种精神对现代建构和谐社会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正的性别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的,它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样重要。中国文学中有丰富的性别文化,它可以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培养大学生公正性别观和健康人格以及提高国民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宝镜三昧歌>"重离六爻,偏正回互;叠而为三,变尽成五"的偈语所用的易卦变卦原则应当是"中爻互体".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曹洞五君臣位"说糅合佛理易理,阐明了佛家的"理事"关系和禅修最高境界"真空妙有",被视为"佛道大纲""虚玄大道".这种儒、佛的深层次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过程,也坚实地奠定了禅宗在中国哲学和文化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科玄论战”是新文化运动最后的一场文化思想论战,它发生的时空特殊,所论及的哲学主题对中国现代哲学影响深远,它促成了中国现代哲学新格局的形成,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艾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以人为本"思想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更加凸显出其学术和研究价值以及理论指导作用,有必要对其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对"以人为本"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境域中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重要的基本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马克思科学而丰富的"人学"思想;毛泽东完整而系统的"人民群众"思想;新时期邓小平的"人民"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为民"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  相似文献   

20.
十年"文化大革命"是新中国历史上特殊的历史时期,而作为"75整顿"的领导人邓小平为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制止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从哲学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了不斐的成就,为最终结束"文化大革命"打开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