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报道了贵州引种栽培大葱小孢子的形成过程。结果:大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I次和第Ⅱ次核分裂之间没有一个短暂的间期阶段;胞质分裂属连续型;四分孢子有3种构型;减数分裂不同步现象明显,其分裂过程与原产地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在分裂中期I,Ⅱ阶段的染色体常出现胶合。  相似文献   

2.
甜菜(Beta vulgaris L.)染色体Giemsa显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甜菜染色体 Giems a C—显带,胰蛋台—Giomsa 及放线菌素 D—Giomsa 显带作了比较研究,看到三种带型有较大的差异,它们分别以着丝点带,端带和中间带为主。作者认为通过中期的带型就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不同序号的染色体,它对甜菜多倍体育种、基因定位和染色体工程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本文的讨论部分提到核旦白和 DNA 不同碱基成分、重复顺序以及空间构象对甜菜染色体显带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3.
利用醋酸洋红 Giemsa—C 显带技术对香雪兰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进行了显带研究。经过处理的染色体在前期和中期呈现各种较典型的 C 带带型,如端带、着丝点带和中间带,而且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带型差异较大。第五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对特大的端带,这对端带在间期呈现大型的染色中心。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未发现带型的多态性现象,所以,利用香雪兰的 C 带带型特征,完全可以鉴定该基卧组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文章还讨论了有关间期核的染色中心数与分裂期染色体带的数目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铁矾-苏木精染色和Giemsa C-显带方法研究了甜菜染色体。结果表明,甜菜染色体(2n=18)均属中部或近中着丝点,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平均长度在1.5μ—2.4μ之间,第1号染色体短臂带有随体;根据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和有无随体等特点排列了染色体组型图。C带分析表明所有染色体都显清晰的着丝点带,第6号染色体短臂有末端带,第2、3号有一条明显的中间带。  相似文献   

5.
采用Giemsa C显带技术,对小黑麦杂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鉴定。从中鉴定出附加1R、4R的二体异附加系和附加7R的单体异附加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栽培品种保加利亚一号为材料,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及Giemsa显带观察。比较了该品种和豌豆正常组型代表品种L110系在染色体形态上的差异,Giemsa显带的结果是:七对染色体两臂的末端均显示末端带,两对具随体染色体显示随体带,着丝粒带在各条染色体之间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日本蚱染色体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自山西省的日本分蚱Tetrixjaponica(Bol.)进行了染色体C带带型分析,并与二刺羊角蚱CriotettixbispinosusDalm进行了比较,从而探讨了蚱总科染色体C带带型制备方法,比较了蚱总科与蝗总科染色体C带带型的异同性,为蚱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染色体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大蒜(Allium Sativum L.)对钉螺酯酶同工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在浓度0.05%大蒜叶水浸液作用下,钉螺的酯酶同工酶谱特征及其变化情况,对采自武汉汉阳的钉螺进行去壳、匀浆,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对匀浆物电泳,进行酯酶同工酶(EST)染色.EST共分离出6~9条酶带,6d中相似的酶带有6条,处理不同天数的相应酶带,宽度及染色深浅出现变化,酶带数也出现增减.大蒜水浸液对钉螺的酯酶同工酶有明显影响,开始2天,因受刺激,酶活性(比较对照)增强,随着处理时间延长,酶活侄变弱.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骨髓细胞直接制备染色体标本法和BSG显带技术。观察三港雨蛙(H.sanchiangensis Pope)的染色体数目2n=24,NF=46,由7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4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1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在第9对染色体的长臂上有一对随体。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C带除显示于所有的着丝点区外,在第2、5、8、10对染色体的长臂上还显示插入型C带,在第6、12对的短臂末端区显示末端C带。  相似文献   

10.
鲁氏菊头蝠骨髓细胞染色体组型及Giemsa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翼手目、菊头蝠科、鲁氏菊头蝠的骨髓细胞染色体组型。鲁氏菊头蝠的二倍体为36(2n=36),根据着丝点的位置和染色体大小,可配成18对,分为A、B、C、D四组及一对性染色体。在A组中有6对大型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B组中有5对中小型的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C组中有3对亚中着丝点染色体(sm);D组中有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鲁氏菊头蝠和大多数哺乳动物一样,具有xy染色体性别决定系统,雌性为xx,雄性为xy。x染色体为一中等大小的m染色体,y染色体为一小型的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本文还根据鲁氏菊头蝠骨髓细胞前期或早中期染色体,不经变性复性等处理,直接用Giemsa染液染色能出现稳定的串珠状颗粒结构的特点,进行了Giemsa分带。这种染色很深的颗粒—大的染色粒,具有种的特异性,它能反映染色体在前期或早中期的结构特点,是染色体个性在形态学上最细致的表现,它在蝙蝠染色体的显带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二花脸猪为材料,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及G-带、C-带技术对其体细胞染色体进行分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细胞在G-带带型上呈现出带纹宽窄和染色深浅的变化,但每一对同源染色体及X、Y性染色体都有其特殊的G-带核型;而C-带带型呈现出异形性;本文同时还分析了C-带异形性对品种鉴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堇菜属植物种类繁多,它们的染色体数也不相同,本文报道了我国的20种堇菜的染色体数分别为 n=12、2n=10、2n=20、2n=24、n=48。日本有一变种Viola Langsdortii Fischer var、caulescens Ging V.Kurilensis Makal染色数2n=96。  相似文献   

13.
黑芥(Brassica nigra)核型和Giemsa C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芥的核型和染色体的Giemsa C带带型,黑芥有8对染色体,4对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4对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在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有2对具随体,黑芥的核型公式为2n=2x=16=8m+4sm+4sm(SAT)用HSG法得到GiemsaC带带型,黑芥的C带带型为CIT型,黑芥的染色体具有着丝粒带、中间带,端带和全带,黑芥的GiemsaC带带型公式为2n=2x=16=CIT型=2C+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增强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nemaZheng)短翅佛蝗(P.an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e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  相似文献   

16.
四种佛蝗染色体核型与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僧帽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emaZheng)、短翅佛蝗(P.au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a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二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5~7对中型,2~3对小型染色体.这四个种的主要区别表现在C带核型的差异上.C带带型差异可反映种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野生二粒小麦的Giemsa C带核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良C带技术对野生二粒小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分带研究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体细胞中有14对染色体,染色体组型AABB不同染色体上带的数目、大小、强弱及分布情况各异,而同源染色体的带型一致,根据C带带型特征很容易将野生二粒小麦不同染色体组、及不同染色体分开因此,C带可作为野生二粒小麦的细胞学标记.此外,除4B染色体外,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的C带带型特征与普通小麦相应染色体相似,这从染色体结构方面进一步证实了野生二粒小麦是普通小麦祖先种之一的假设  相似文献   

18.
大仓鼠(山西亚种)染色体组型及C带、G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分布于陕西北部的大仓鼠山西亚种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G带,核型公式K(2n)=4m+22t+♀XX(St,St)♂XY(St,m),与大仓鼠指名亚种组型一致,C带均为着丝点带,Y,第12、13对染色体无带.对大仓鼠山西亚种的G带作了描述,并与指名亚种比较,发现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中心问题。在自然选择下,生物体积累有利变异,渐渐地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进化。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物种之间的区分不仅表现在形态,生理特性的不同,更重要的是还表现在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以及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状态等。染色体的进化速度与物种形成速度之间存在着正的相关,经典的分类学常用形态学、解剖学和地理分布知识作为区分生物类群的指标,随着细胞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分类学不仅以形态学为基础,而且以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作为分类标准,即所谓染色体分类学,它是利用染色体数目、形态大小、带纹等对生物体进行更直接、更深入、更细微的研究和探讨其分类地位及亲缘关系。本文分析玉米四个不同亚种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带型,以探讨它们之间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两种来自昆嵛山萱草属(Hemerocallis)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结果表明:黄花莱(H.citrina)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核型为2n=2X=22=16m+4sm+2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8.9%,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X=22=6L+10M1+6S。染色体总体积为105.39μm^3;对于北萱草(Hesculenta),以上各项则分别为2n=2X=22=20m+2T、53.8%、2n=2X=22=4L+2M2+14M1+2S和99.43μm^3.同时对染色体的性状进行了巢式方差分析,表明居群内个体间、细胞间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具有一定程度的变异。且居群内的变异主要来自于个体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