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发挥各地资源、制度优势,联手共建区域创新体系,是值得关注的一个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长三角沪苏浙两省一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就沪苏浙联手共建长三角创新体系的目标定位、基本框架、主要内容和合作机制等作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去年11月初的“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论坛”会上,上海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和浙江省政府共同签署了《沪苏浙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这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间签订的共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协议,它提出了两省一市将实行科技资源开放和资源共享等协作任务,标志着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3.
在2月初召开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浙江省副省长茅临生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科技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增强全省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以建设科技强省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线,以打造全国一流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为中心,进一步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3日至4日,在嘉兴市召开的全省市科技局长会议上,本刊记者从各市科技局的工作交流和省科技厅蒋泰维厅长的报告中,深切地感受到:今年上半年,尽管遭受SARS疫情的突然袭击,但全省科技系统贯彻“一手抓非典防治,一手抓经济建设”方针,各项科技工作仍未受阻,科技强省和创新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效。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发展连续12年保持2位数增长,2002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达4850元,位于全国省区之首。在浙江提出到202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工作中,科技如何发挥关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浙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2001年,浙江省科技工作按照“综合集成创新创业”的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亮点纷呈,成绩显著。———科技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值1300亿元,增加值320亿元,同比均增长22%以上,高于同期工业平均增幅10个百分点;出口创汇21亿美元以上,同比增长31%,高于全社会外贸出口额平均增幅近20个百分点。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在传统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提升了技术产业的技术水平。以培育新种子种苗和研究开发精深加工技术为重点,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地市科…  相似文献   

7.
沈钢 《杭州科技》2004,(1):40-41
2004年余杭区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推进“三大跨越”,实施“再造工程”,增强综合实力的要求,以建设科技强区为目标,以增强创新能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高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全区整体科技实力,为余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持。具体的工作目标是:力争引进各类科技成果100项,申报列入国家、省、市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火炬项目、星火项目80项以上,网上技术难题招标50项以上,专利授权130项以上,培育省、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  相似文献   

8.
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中心 进一步加强地方科技工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交流各地在加强地方科技工作,推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好的做法,探讨实践中还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各地开展区域创新体系研究和建设工作的思路和具体内容,对于我们加强地方科技工作,提高区域创新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讲几点意见。1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意义和必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出现了显著的区域化特征,从这个意义上看,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也是全球经济的区域化当今世界,经…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江干区深入贯彻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应经济和城市发展趋势,抢抓新科技革命机遇,做好江干产业调整、集聚和优先发展三篇文章,是建设中心城区的必需和关键之一。在新的一年里,江干区科技局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努力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抢抓机遇,积极创新,突出5个重点,推进5项举措,加强科技创新工作的力度,全力推动江干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努力提高科技工作显示度。一、以整合科技资源为重点,在提升全区科技综合实力上实现新突破随着城市东…  相似文献   

10.
《杭州科技》2003,(2):32-33
科技部门如何发挥工作特色和自身优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科技交流与合作,为加快建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向经济强区跨越。围绕这一问题,余杭科技局进行了调研和思考,并结合余杭区科技工作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正>十一五以来,西湖区科技工作以巩固"科技强区"和"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以构筑区域创新体系为重点,努力接轨浙大、中国美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软件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加强了"一街二带六园"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文三路电子信息街  相似文献   

12.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创新资源正在成为国际争夺的制高点,苏南科技创新在江苏经济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决定着江苏经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资源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高校科技工作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学科配套、专业齐全、力量雄厚的高校科技体系,高校已具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14.
姜代晓 《华东科技》2003,(10):12-13
深入实施科教兴鲁战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实现科技事业质的飞跃让高新技术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创新及创新体系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对创新、创新体系理论的产生、进展情况进行了论述和研究,通过研究使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关键是能否将区域的各种创新资源科学有效地进行有机合作,同时,提出了通过科学划分经济区域、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对科教投入、加强国际合作、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工作来逐步推进我国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颖 《广东科技》2012,21(16):38-39
深港创新圈是在“一国两制”方针下,以深圳、香港两地为核心,通过优势互补、创新资源的集聚整合,共同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集群体系。2007年5月21日,经国务院港澳办批准深港两地政府正式签署《深港创新圈合作协议》,以加强两地在创新及科技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杭州科技》2003,(6):8-10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拥有美丽风光的杭州经过几千年来人民的辛勤劳作和开发建设,已经成为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较高文化教育水平的新型城市,成为浙江省乃至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杭州市现辖8个区、3个县级市、2个县,全市面积16596平方公里,人口636.81万。2002年杭州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81.83亿元,财政总收入257.14亿元,同比增长13.2%、28.2%,连续十二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3年1-9月,全市GDP达到1466亿元,财政收入246.05亿元,同比增长14.3%和30.2%,经济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全国大中城市第八。据世界银行…  相似文献   

18.
马静茹 《天津科技》2003,30(4):22-23
论述了创新体系的含义、创新体系建设与区县科技工作的关系,指出了区县创新体系建设应注意抓好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创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会极大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存在的创新能力较弱、产业网络有待强化、产学研联合机制不强、产权不够明晰、缺少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的文化等问题 ,综述了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研究成果 ,系统分析了创新体系要素、创新活动过程和基于政府的创新要素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为企业创新松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起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迄今已经走过了十八个年头.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从第一年不到100家发展到了目前的2700余家,对一海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