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四川藏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四川藏区男女两性的受教育权的实现是不平衡的,且差异还十分显著,四川藏区妇女教育的低水平不仅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藏区整个教育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影响了藏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藏区妇女受教育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四川藏区妇女受教育权现状的客观分析,提出了维护藏区妇女受教育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民族地区两性教育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从宗教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及自然环境4个方面对影响牧区男性和女性受教育权利和机会的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牧区两性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实质是女性教育不足,其原因是长期以来女性受教育权利和机会被严重剥夺,而造成这一后果的根源是传统民族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和经济上的贫困。文章提出偏远农牧区女性教育落后状况的改善将主要取决于民族文化对女性的看法和定位的解放进程及经济发展的步伐,认为在不利的文化和经济环境下,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总体上会更有利于促进男性教育的发展,女性教育的受益会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3.
申琼  曹竟成  王小雪 《科技信息》2010,(32):I0020-I0020
社会性别最初基于男女的生理差别,后来变得制度化,就把男女关系分为等级层次,变成一个处于优势支配弱势的权利关系,并由此影响着女性的竞技状态进而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分析社会性别的变迁对妇女社会体育的发展的影响,是为了说明竞技体育现象中由社会性别造成的两性不平等与差距是可以改变的。在揭示性别不平等的基础上,分析性别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差异产生和其得以延续的社会机制,找出目前我国竞技项目上出现的“阴盛阳衰”现象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陈晨 《科技信息》2007,(11):18-19
两性关系是人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它的和谐是家庭及社会发展的关键,没有两性关系的和谐就没有真正的家庭和社会和谐。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角度深入分析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颜色》中的黑人男女两性关系,这样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两性心理的扭曲以及两性关系的不和谐如何更进一步导致了黑人女性被奴役的悲惨境遇。通过剖析小说中反映出来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两性关系不平等,以及这种畸形的两性关系对后代造成的影响,说明平等、互助是保证两性和谐的必要条件,也是家庭成员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5.
权利支配话语,在以男权为中心的传统社会,女性的沉默无语反映了男女两性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受汉族礼教影响,木纳村布依族妇女在传统男权社会一直无声失语,改革开放后争取到了部分话语权,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但因受到民族深厚积淀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制约束缚,布依族妇女要快速实现男女平等的理想目标,必须以综合实力为背景。  相似文献   

6.
《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虽出身悲惨却能够自强自立、积极进取、自尊自爱、追求平等的女性形象。它所表达出的思想,即妇女不甘于社会指定她们的地位而要求在工作上以及婚姻上独立平等的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影响不同凡响,就是在当今,尤其对在校贫困生的心理塑造方面,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阐述社会性别平等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分析当前农村社会中存在的性别不平等现象,指出“女耕男工”、文化教育、民主参与等方面的性别差异现状对建设新农村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关照农村社会性别的特殊需求,将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纳入教育优先发展的体系,制定、实施适当的倾斜政策,加强先进社会性别文化建设等推进农村妇女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农村妇女的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和家庭在教育资源配置上的性别不平等倾向不断弱化,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更多地成为一种家庭发展策略。文章通过对西藏目喀则市边雄乡妇女受教育情况的抽样调查,探讨了当今农村妇女教育地位及变化的内在逻辑,着重从西藏农村妇女教育的现状,分析了当前农村妇女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西藏农村妇女教育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近200年的发展过程中,西方女性主义提出了社会性别理论,对两性不平等的根源、两性之间的差异以及实现两性平等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视角,为整个人类作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但是西方女性主义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不足:一方面缺乏统一的、系统化的理论主张,另一方面以欧美中产阶级白种女性的观点和需求为中心,掩盖了第三世界女性主义的声音和需求.妇女解放的深刻内涵不仅是改造和削弱男权文化,更是要输入平等和自由的文化精神,更新和确立女性乃至整个人类安身立命的价值尺度,在设计未来文化蓝图时,既应摒弃男权传统的糟粕,又要力避矫枉过正——制造新的不平等和对立.  相似文献   

10.
男女不平等关系的产生及长期存在不仅取决于两性物质生产力的不同,更取决于两性精神生产力的差异。以男性为主导的性别观念作为两性精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决定和影响着男女不平等关系的长期存在。解放和发展女性精神生产力,不断提高女性的平等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是实现男女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在语言行为中就存在着性别歧视的现象。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体现在语音方面、词汇方面、句法方面、交际方面。而深究语言性别歧视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文化历史的原因、生物生理的原因和社会心理的原因。妇女作为社会的重要角色不断活跃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其他方面,这种语言上面表现出的不平等越来越引起妇女的不满,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对和谐社会构建有重要影响,因此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社会心理教育.通过传媒对社会成员进行社会心理教育,促进社会和谐,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途径之一.传媒社会心理教育就是利用传媒的巨大影响力和渗透力,对社会成员施加诸种心理影响或心理压力,或对社会成员进行心理调适、心理干预,使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心理向和谐的方向转变或发展.不和谐的社会心理是由诸多不和谐的社会因素引起和形成的,传媒可针对不和谐社会心理进行生存心理教育、价值观教育、榜样教育等,为和谐社会构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英国著名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作品大都表现出作者对人类前途和两性关系的密切关注。小说《裂缝》极具革命性地将两性关系和性别角色的构建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从两性的性别差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视角诠释了莱辛笔下造成当前两性不平等的根源。强调了两性的不平等问题是漫长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终将继续协调两性关系,使之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尤显突出.从社会整体的角度,以社会学的视野,分析导致男女两性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社会因素,以期在此基础上对高等教育提出一些思考,并促使社会营造一个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汉代妇女的地位较低,有种种套在她们头上的枷锁。而魏晋时期,由于玄学风气的影响,对妇女的束缚有所松动。妇女们可以和男性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婚姻家庭中,她们可以和丈夫有平等的话语权;在政治上,有妇女干政、参政的现象;在经济上,她们又拥有自己的财产。所以,这个时期的妇女的社会地位比汉代要高。  相似文献   

16.
欧洲在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早期城市政府家长式的统治致使女性在城市中处于不利地位。人们不仅在观念上认为男女两性应分属于不同的空间,而且通过多种形式来强化这一观念。欧洲城市空间的这种性别化特征无论从地理概念上还是从其代表的社会权力而言,都具有文化建构的含义,它加深了两性关系的不平等。这表明,在迈向近代化的进程中,真正实现两性关系的平等和妇女的解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决定因素在心理学上一直存在着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之争,当今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人的发展是受遗传——环境二者相互作用的。同性恋形成因素也成了众多学者的研究焦点,总而言之其形成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是由生物遗传、社会文化、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发展、同伴影响以及学校教育等多重因素交互决定的。撇开生物遗传因素不谈,本文仅从个体的心理发展影响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大背景来谈同性恋者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妇女是的一支伟大人力资源。如果男女两性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妇女中蕴藏的巨大人力资源就难以充分发挥,和谐社会的构建就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如果男女两性的发展存在明显差距,就会导致社会发展的不和谐。所以妇女的发展对于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颠覆父权制文化的理论先锋--社会性别理论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第二次女权/女性主义运动浪潮中,社会性别差异理论成为最令世人瞩目的女权/女性主义话语。这种理论是针对传统男性中心主义在两性关系上的“自然主义态度”提出的,认为男女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不是由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决定的,而是由两性的社会性别差异造成的。人类历史上男女不平等和女性受压迫、受歧视的社会文化根源在于男性中心主义的父权制。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主义是当代美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多元文化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承认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反对将白人主流文化定于一尊,承认和尊重少数族裔及其文化,尊重社会中妇女、同性恋者等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力,平等对待美国文化中的各种文化成份。在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以前被排除在新闻视野之外的少数族裔正得到美国新闻媒介的日益关注和报道。美国媒介生态中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促成了大众传媒对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