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沸石的改性及除磷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沸石经1 mol/L氢氧化钠浸泡1 h后又经20%氯化镁浸泡2d,然后在500℃下焙烧,改性后沸石除磷能力有较大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时间、投加量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磷水样条件下改性沸石的除磷效果.随着接触时间的延长,沸石的除磷效果增强,但在180 min以后增加缓慢,其吸附速度符合斑厄姆公式;随着原水质量浓度的增大,吸附容量也逐渐增大.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 lich等温式描述,并通过电镜扫描从微观上进一步探讨了改性前后沸石的表面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2.
沸石作为一种廉价的无机非金属的矿物,对生活污水中的氮磷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由于天然沸石对氮磷的吸附效果有限,所以需经过物理化学的方法通过提高沸石的空隙率和阳离子交换容量,来达到有效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目的,故本文采取复合改性沸石对含氮磷废水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氯化钠质量分数为5%、煅烧温度为400℃制得的复合改性沸石,对氨氮去除率可达到74.2%;镧改性沸石再进行高温处理,对磷去除率为86%。天然沸石经复合改性后对于氮磷的去除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改性黏土除氟剂的吸附作用及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见黏土类除氟剂硬度低、易破碎等问题,研制出一种添加黏结剂A的改性黏土除氟剂,并对除氟剂的制备条件进行研究;考察除氟剂投加量、pH、温度及初始F-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吸附动力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将10%的黏结剂A溶液以40%的比例添加到原黏土除氟剂中,在150℃下热处理1.5 h所制得除氟剂的硬度及吸附效果最佳.在处理试验用水时,改性黏土除氟剂的吸附容量随投加量的减少而增加,当投加量为200 mL溶液中投加1 g时,改性黏土除氟剂对氟的吸附基本达到饱和;随着初始溶液F-质量浓度及温度的升高,改性黏土除氟剂吸附容量增大;除氟剂对F-的吸附容量在弱酸性条件下较大;在试验质量浓度范围内其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在改性黏土除氟剂上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天然沸石在我国储量丰富,但其本身亲水性性质和结构特点使其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并不太显著,可以通过改性提高天然沸石对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针对天然沸石除酚性能较差,通过实验研究了天然沸石的改性方法,以提高其对有机废水中酚类的吸附能力,为沸石经改性后处理废水的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活化改性后的沸石对酚类有机废水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去除率在10%~50%之间,废水质量浓度相同的不同改性条件下,NaCl活化效果最好,且NaCl的改性浓度为0.3 mol/L时达到最佳处理效果.去除率:NaClNaOHH_2SO_4加热,去除率随废水质量浓度上升而逐渐下降,在中性条件下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改性天然沸石的制备及对氨氮的吸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不同温度及超声辐射条件下,用NaCl溶液浸泡天然沸石来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以强化其对氨氮的吸附.应用静态吸附法分别测定了氨离子在天然沸石和美国产Champion、中国台湾产AZOO沸石和改性沸石上的吸附离子交换等温线,并探讨了溶液pH值、焙烧温度和浸泡方法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吸附氨氮的最佳pH值范围在3~9之间,吸附过程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高温焙烧会引起沸石脱水,从而导致孔壁坍塌,使沸石孔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降低了对氨氮的吸附交换能力;经98℃NaCl溶液浸泡后,沸石中Na 的含量增加,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交换容量明显增大,超过了美国产Champion沸石和中国台湾产AZOO沸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总磷、氨氮以及COD的处理效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方法 斜发沸石经氢氧化钠和三氯化铁处理得到复合改性沸石,作为吸附材料处理污水,研究改性方式、粒径大小、沸石投加量、pH值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探讨吸附机理。结果 复合改性沸石在投加量20 g/L、粒径0.2~0.4 mm、pH=7条件下,吸附反应平衡时,总磷去除率84.12%,氨氮的除率81.89%,COD去除率83.41%。复合改性沸石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速率方程。结论 复合改性沸石作为基质材料应用于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改性沸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酸、碱、盐浸泡改性和高温焙烧改性等方法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沸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定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对沸石表征,HAMZ相比天然沸石的比表面积由6.55 m2/g增大到9.53 m2/g,细孔容积由4.75 mm3/g增大到11.49 mm3/g,孔道中原有半径较大的阳离子减少,吸附活性中心增加.盐酸改性沸石(HAMZ)对诺氟沙星的最大吸附量提高了41.0%.HAMZ对诺氟沙星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可自发进行,反应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吸附作用力表现为静电作用力、氢键作用、电子供体-受体作用和-作用.该研究为水中诺氟沙星的去除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天然沸石的改性及其吸附Pb~(2+);Cu~(2+)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沸石为原料,结合废水处理应用中对吸附材料的要求,采用酸、碱、盐对沸石进行了改性;并利用改性沸石进行了去除溶液中Pb2+,Cu2+的方法、效果、影响因素和吸附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NaOH改性的沸石对Pb2+,Cu2+的吸附能力大幅度提高;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沸石的吸附容量也增加;改性沸石对Pb2+,Cu2+的吸附很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平衡;溶液的pH值越高越有利于沸石吸附Pb2+,Cu2+.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污水处理厂后续脱氮除磷处理工艺的占地及成本问题,以廉价天然沸石为原料,制备了能够同步脱氮除磷的复合改性沸石,研究了不同制备条件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季铵盐-氯化钠复合改性沸石不仅去除氨氮,而且实现了同步去除磷和硝氮,脱氮除磷速度快,效率高,且去除互不影响;对氨氮、磷和硝氮的吸附数据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当该沸石在生活污水中的投加量为50 g/L时,实际出水水质可由一级B一步提高到一级A,对氨氮、硝氮和磷的去除率分别高达71.09%,91.18%,93.11%.吸附饱和后的沸石经单一的NaCl溶液再生后可循环使用,且再生时间短,操作简单.该复合改性沸石在实际生活污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铁活化斜发沸石吸附水中氟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2%NaOH溶液预处理的白庙子斜发沸石分别用5?Cl3溶液静态热浸渍和动态热浸渍制得的3#和4#铁活化斜发沸石,其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微孔分布有了明显改善,对水中氟离子静态吸附容量有了明显提高.3#矿样上呈指数型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描述.4#矿样上呈S型吸附等温线,有多分子层吸附特征.热力学分析表明,两矿样对氟的校正选择商KC随温度和氟离子浓度提高而增大,选择能力增强.△exH0-m、△exS0-m和△exG0-m结果表明,吸附行为是吸热的熵增大过程,提高温度和浓度时矿样对氟的化学亲和力增强.3#矿样对氟离子的化学亲和力较强,静态吸附容量较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经石油磺酸盐(PS)浸泡后的载玻片与油、水的接触角以及经石油磺酸盐浸泡后的云母片的表面形貌,研究表面活性剂作用后的固体润湿性。结果表明:对于亲水固体,经低质量浓度的石油磺酸盐作用后,其上因石油磺酸盐单分子层吸附而发生润湿性反转,而经高质量浓度的石油磺酸盐作用后,其上因石油磺酸盐双分子层吸附而保持水湿性,同时其润湿性达到稳定的时间随石油磺酸盐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对于亲油固体,经低温高质量浓度的石油磺酸盐作用后,其润湿性难以改善,而经高温低质量浓度的石油磺酸盐作用后,其润湿性易因油湿性物质脱附而反转,但若此后该溶液继续作用,石油磺酸盐则会在新固体表面发生单层吸附,令其再次亲油;要高效利用表面活性剂改善润湿性,需要综合考虑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以及作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对菊花品种金不凋插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植物生长调节剂GGR6号浸泡菊花品种金不凋插穗基部1h、2h和4h;浸泡药剂浓度设15mg.kg^-1、30mg.kg^-1、45mg.kg^-1三个浓度梯度,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用GGR6号浸泡金不凋插穗,可显著增加插穗的侧根数、侧根长度和茎高;药剂浓度以30mg.kg^-1,浸泡2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通过Washburn法测试了两种疏水支撑剂的三氯甲烷接触角,考察了疏水支撑剂经模拟地层流体在不同条件作用后的润湿性变化情况。实验研究表明:经模拟地层水浸泡的疏水支撑剂,其表面润湿性向亲水性方向转变,且温度越高、地层矿化度越高和作用时间越长,支撑剂的表面润湿性愈向亲水性转变;而经模拟油浸泡的疏水支撑剂,具有相似的规律,但其表面润湿性是向亲油性(疏水性)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以6种La(NO3)3离子浓度处理4种紫花苜蓿种子活力及膜透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La3+浓度小于600μg/mL时,La3+可促进种子的活力,达900μg/mL时,对膜透性影响最明显.说明经La3+处理后,苜蓿种子活力与膜透性没有直接的影响.膜透性的显著变化,表明La3+在达到最大致死剂量时,膜结构受到了破坏,而La3+对种子活力的影响是综合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以80ppm“926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浸种,可提高发芽势4.6%,增加次生根数6.2%,次生根长增加2.0%,以150ppm浓度浸种,则有抑制作用产生。小区试验表明,以80ppm浓度浸种,增产率为2.3%。以同样浓度于分蘖期、孕穗期一次给药,可分别提高成穗率12.37%和13.83%,增产率分别为3.7%和2.2%。.  相似文献   

16.
吴方评  杨宏健  杨勇 《科技资讯》2009,(25):201-202
通过正交表的结构和选用、因子和水平的合理选择等教学活动,把正交实验法应用于黄连中小檗碱提取的学生实验,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确定了稀硫酸浓度,稀硫酸的用量、石灰乳调碱度的pH和趁热抽港后用盐酸调pH的温度为提取的因子,每个因子三个水平,选用了L9(34)作为正交实验表,学生实验后,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此次实验最佳方案为:稀硫酸以16倍量,浓度为0.2%,浸泡24小时。石灰乳调碱度的pH为9,盐酸调pH的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7.
天然沸石对含镍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天然沸石对含镍废水进行吸附特性研究。考察了沸石粒径、接触时间、镍的初始浓度及溶液pH值等因素对沸石吸附镍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25min后吸附接近平衡,溶液pH在4~6范围内,沸石对Ni2+去除效果较好,沸石粒径减小,Ni2+初始浓度提高,镍的吸附量增大。沸石对Ni2+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Ni2+在沸石表面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且吸附过程遵循准二阶动力学吸附模型(相关系数R>0.999)。  相似文献   

18.
Hydrogen ad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special stainless steel vessels at room temperature (298K) and under 10 MPa using self-synthes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the experiments, carbon nanotubessynthesized by the seeded catalyst method were pretreatedby being soaked in chemical reagents or annealed at hightemperature before they were used to adsorb hydrogen, but their capacity for hydrogen storage was still poor. Carbonnanotubes synthesized by the floating catalyst method were found to be able to adsorb more hydrogen. They have a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of over 4% after they wereannealed at high temperatures, which suggested that theycould be used as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hydrogen storage.  相似文献   

19.
基于均匀设计的氯氧镁水泥制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料均匀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氰氧镁水泥制品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这些因素包括:MgO:MgCl2:H2O(摩尔比)、活性添加剂、轻质填料、抗水性复合外加剂、减水剂等。试验结果表明:用高掺量粉煤灰(占30%)做活性添加剂制备的氯氧镁水泥制品,常温气干状态下养护28d后再浸泡28d,制品的抗压强度可达到18.625MPa、抗折强度达到7.69MPa.且二者的软化系数都大于0.9并无返卤泛霜现象,并建立了强度指标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含氟溶液的高岭石吸附实验表明,其吸附能力与溶液的pH值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酸性条件下,高岭石的吸氟量较大,降氟率较高,降氟率较高;随着pH值的增大,其吸氟能力大大降低;而在碱性条件下,高岭石基本不具有吸氟能力。高岭石的吸氟量还受高岭石用量和含氟溶液浓度的影响。高岭石吸附氟主要是由于体系pH值降低,高岭石表面带正电荷而吸附F^-离子;另外,随着NaF浓度的提高,体系ζ电势减小,发生絮凝作用,高岭石携带F^-离子沉淀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