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地下工程设计、施工中面临各种地质风险因素,传统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容易产生判断误差从而不能确定最 大风险源,给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因素。为了规避风险,就必须寻求更好的方法。目前,一种来源于生 物理论的自然进化全局模糊摸索优化算法——基因遗传算法被国外许多国家广泛运用于地下岩土工程中的实际运算评价。 该方法是基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的遗传机理和自然选择的原理延伸出来的模糊搜索方法。  相似文献   

2.
影响隧道钻爆法施工的风险因素比较多,为了能够对其风险程度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针对当前隧道钻爆法施工风险因素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的特点,提出模糊层次分析方法以解决评价指标难以量化问题。通过对隧道钻爆法施工风险指标产生原因比较识别,主要从施工风险、固有风险、管理风险三个方面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11个二级评价指标。兼顾主客观因素,其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相对权重并构建梯形隶属函数,计算风险指标对各等级风险水平的隶属度。结合泉水沟尾矿库排洪隧道工程实例,通过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向量和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给出了该工程较为准确、合理的隧道钻爆法施工风险等级,验证了所建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依据山区公路施工的特点,结合依托工程构建了具有23个指标的风险因素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设定了5个等级的风险评价集.采用专家调研问卷的方式,针对风险评价集对风险指标因素对进行打分,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ISODATA聚类分析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模糊聚类,揭示其与风险评价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研究范围内,山区公路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倾向于较高风险、一般风险和可忽略危险这3类风险级别,其中属于一般风险的风险因素约占总量的65.2%,而属于较高风险和可忽略风险的风险因素则各占17.4%;模糊ISODATA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山区公路施工中风险因素指标评价问题,能准确地从全局和总体上提供分类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4.
陆春昌 《科技信息》2013,(8):244-244
地下工程施工的隐蔽性、施工复杂性、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是施工的主要风险诱因,本文主要阐述地下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风险因素、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下穿隧道作为改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的有效途径,在城市公共交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类典型地下工程,受到岩土条件、施工空间、城区环境、交通疏解、管线改迁及工期等多因素的交叉限制和制约,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质量风险和环境风险.文章结合具体工程案例,重点从条状基坑分段设计、大跨度高悬臂结构设计和与周边工程协调设计等方面,浅析相应的关键点设计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积累一定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市政工程非开挖施工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模糊本体来提高风险评价的可理解性和共享性,建立了基于模糊本体的市政工程非开挖施工风险评价系统,并探讨了该系统的具体实现,包括模糊领域本体的生成、模糊评价规则库的建立、模糊本体推理规则的建立、知识库的更新和完善。将该方法用于某顶管施工风险评价,对工程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该方法可对类似工程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稳步有序地开展,作为铁路工程主体结构构筑物之一的隧道工程,近年来也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隧道在建设过程中涉及到多方面风险因素,加之对于隧道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应用尚不够成熟,造成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研究隧道施工的风险评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论述结合工程实际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长大隧道进口浅埋段下穿既有高速公路施工的风险,通过分析该工程实际的风险影响因素,采取层次分析的方法计算指标权重,进而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评价,具体说明如何运用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施工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客观评价地铁施工的风险等级,考虑到地铁施工风险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在专家打分法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AHP和模糊理论的地铁施工风险综合评判方法。本研究首先建立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来计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并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到风险等级。实例分析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以城市隧道下穿建(构)筑物风险定量评估体系为研究对象,针对施工中存在随机和模糊不确定性问题,基于故障树、区间算法和模糊数学建立模糊故障树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在调查100多处城市隧道施工不当引起临近建(构)筑物安全事故的案例后,总结风险事故的影响因素和基本事件。其次,根据专家的经验和模拟试验确定基本事件的发生模糊概率,利用模糊区间算法计算顶事件的模糊发生概率和各影响因素的模糊重要度;采用模糊层次评价模型对临近桥梁损害风险发生的后果进行评估,根据顶事件的风险发生概率和风险后果程度确定风险等级。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下穿建(构)筑物城市隧道施工风险的定量评估体系,可为管理部门风险规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非开挖地下工程影响因素的随机性和模糊性特点,采用模糊综合评定法与可信性风险分析方法相结合分析非开挖工程.通过一个工程实例,说明模糊综合评定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可能产生风险的认识;最后根据可信性风险分析理论,分析了非开挖工程的总体风险.  相似文献   

11.
基于时变可靠度的水工建筑物防洪风险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时变可靠度原理,充分利用已有年内所有的洪水信息,建立了水工建筑物在不同使用期、遭遇不同标准洪水下的防洪风险估算模型.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滏阳河渡槽进行了实际应用,给出了其在不同使用期内、不同的设计标准下水工建筑物的防洪风险概率结果表明,水工建筑的防洪风险与使用期和设计标准有着密切的关系,使用期越长,采用设计标准越低的水工建筑的防洪风险越大,相反,使用期越短,采用设计标准越高的水工建筑的防洪风险越小,这个规律符合水工建筑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2.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建设通常面临敏感环境下超深基坑施工的挑战,该项施工风险很大.结合长期工程实践,提出以消除风险源和控制风险事件为手段的施工风险“五步控制法”.该方法强调施工方作为超深基坑系统工程中风险管理的最终执行者,应该与勘察、设计和业主等工程各方密切协作,全过程参与工程的风险控制,从勘察资料复核、设计建议和协商、施工过程控制、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与反馈以及风险事件的应急响应等方面将勘察、设计和施工等阶段积累起来的风险因素逐步化解,从而大幅提高工程安全度.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枢纽站; 超深基坑; 风险控制; 五步控制法 中图分类号: TU 94
文献标志码: A  相似文献   

13.
铁路隧道的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笔者在总结大量工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铁路隧道建设的基本理念:隧道必须建成遗产工程;隧道必须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隧道建设必须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合理合同、合理施工方案和设计原则;隧道必须进行信息化施工。提出了单双线隧道选择、隧道纵坡及辅助导洞设置、支护结构设计以及快速施工等隧道设计原则。隧道建设的理念和设计原则可指导今后铁路隧道的规划、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4.
姚文花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36):15682-15689
针对在粉细砂地层中,矿山法施工极易引起坍塌,而传统的超前小导管、深孔注浆、管棚等超前预支护措施,在粉细砂地层中难以达到地层加固效果的问题,结合北京地铁12号线蓟门桥站T型换乘节点进行研究,根据施工风险分析,采用管幕法超前支护方式,优化施工工艺,设计施工参数,明确施工控制要点,并经监控量测结果反馈,表明采用管幕法超前预支护,满足施工风险控制要求,同时为后续工程在粉细砂地层中管幕法超前预支护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建筑工程设计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工程的主要质量特性由设计文件确定并不可逆转。本文从系统工程理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本文方法不仅可以科学、公正、客观地评价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的状况,准确地查找隐患和管理缺陷,为设计阶段风险决策提供依据,而且使得建筑工程设计风险管理从事后预防型转变为自主控制型,达到预测、预报、预防的目的,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16.
应用风险分析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分析,可使设计方案更具合理性、科学性.本文对二滩工程泄洪枢纽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风险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建议了工程的设计方案和洪水标准.本文分析结果可供二滩泄洪枢纽设计时参考,所提出的风险分析方法也可用于其它工程设计方案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从当前市场环境视角入手,阐述建筑行业施工企业开展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分析了当前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企业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健全,合同执行流于形式等.通过分析,详细探讨了建筑行业施工企业实施有效合同管理的关键环节,如合同管理体系的建立,推行项目管理模式,优化施工组织设计,规避合同风...  相似文献   

18.
基于景观生态理论和水土流失生态风险分析对福州市水土保持建设进行研究,探讨了在治理好水土流失的同时,如何从景观生态的角度进行水土保持规划与设计,在水土流失生态风险分析的支持下,提出了福州市水土保持景观生态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9.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风险管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地调研与会议座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识别,并运用贝叶斯网络对其进行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发现,构件吊装时失稳发生的概率最高,其次是预制构件堆放时的倾倒,发生概率最低的是吊装时构件剧烈晃动.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的施工安全问题,分别从微观的施工现场、项目设计与施工协同角度和宏观产业发展环境角度提出具体的风险管控措施,构建了多角度、多阶段的施工风险综合防控机制,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深基坑工程建设项目中包含了许多相互关联的风险因素,每个因素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又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尤其给定量的风险评价带来了难题。引入物元和可拓集合理论,参考肯特评分改进方法,建立了深基坑施工风险定量评定的计算模型,确定了人的素质、施工管理、设计因素和周围环境4个主要评价要素,以及各风险特征评分及其权重赋值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某段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进行了风险定量计算,表明基于物元和可拓集合理论的评定方法对深基坑的风险评定是可行的,为城市地铁深基坑施工安全的风险定量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