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人类医学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中医和中药,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关注。在“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要走向世界”的形势推动下,香港特区政府也于1998年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中医药中心”的目标。在1999年,香港工商局推出了“香港中药产业未来十年发展大纲”,随后又筹得5亿港元准备设立中药研究院,几年来在推进中药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一类的中药研究工作都是在一个缺乏理论指导、缺少统一协调、“各自各精彩”的状况下进行的。下面谈几点我们的看法,与大家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医学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中医和中药,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关注。在“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要走向世界”的形势推动下,香港特区政府也于1998年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中医药中心”的目标。在1999年,香港工商局推出了“香港中药产业未来十年发展大纲”,随后又筹得5亿港元准备设立中药研究院,几年来在推进中药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这一类的中药研究工作都是在一个缺乏理论指导、缺少统一协调、“各自各精彩”的状况下进行的。下面谈几点我们的看法,与大家共同讨论。一、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医学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中医和中药,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关注.在"世界需要中医药,中医药要走向世界"的形势推动下,香港特区政府也于1998年提出要把香港建成"国际中医药中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数千年来,中药对中国人民的医疗保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是世界上中草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药总数已达12807种,其中不少临床效用明显,对治疗某些疾病具有公认的独特功效。中药的独有疗效已吸引了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千名留学生到我国专门学习中医中药。然而,我国这样的一个资源大国,其出口情况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洋中药”抢滩中国的现象。这对我们这样一个中医药大国来说,是不相称的。一、“洋中药”抢滩必须引起重视中医药是我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一大法宝。当今…  相似文献   

5.
邓爱华 《科技潮》2007,(9):15-17
有人说,中医药是自成一体的科学理论体系,与西医并行不悖;有人说,中医是超科学的,至少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得清;有人主张,中医药应该返归经典;有人主张,中医药应该和国际接轨……对中医药发展之争是如此的尖锐和对立,“中医药的现代化”是其中的焦点话题。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边宝林,他畅谈了中医药现代化的现状和未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药学经过几千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在世界医药之林独树一帜,是中国民族的灿烂文化。但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中医药思想观念的保守与封闭,学术指导思想的老化与僵化,使中药的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至今仍停留在“草根树皮一锅汤”、“粗、大、黑”的水平,严重阻碍了中医药事业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19日,由“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组委会主办、完美公司承办的“中医药与人类健康”高峰论坛在完美公司隆重举行,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内的著名中医药专家等各级领导嘉宾出席了论坛,其间完美公司还和中国中医科学院达成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胡瑞连表示,“我们搭建这个平台,并组织这个论坛的目的是何其的重要,我们希望,透过完美公司战略合作伙伴,一起探讨如何将中医、中药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植根  相似文献   

8.
中药、中成药如何融入国际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世界各国“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成为时尚,天然药物成为医疗保健的首要选择,中药在世界医药市场的影响和地位也日益受到重视。如果说我国的哪个产业能够在世界经济站得住脚的话,那首先就是中药产业。长期以来,由于诸多的原因,中药在围际市场上没有占到应有的市场份额.这种现象与我围传统中医药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那么,我国的中药、中成药怎样才能融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
赵延卿 《科技资讯》2013,(24):229-230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年文化的瑰宝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中医热”已经影响了世界各国人们的生活,其中包括我们的最大邻国一俄罗斯.中医中药风糜俄罗斯,创造了一个个医学神话,俄罗斯人在惊奇中认同了中医药的疗效,中医药的发展、推广面临者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中医文化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是一种异质文化,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在学习理解上有相当的难度.如何在俄罗斯加速中医药的国际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中药是我们的国粹,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丰富的药用资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用于防病治病、保障健康、繁衍昌盛的重要物质基础,蕴藏着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前景非常广阔。 “中药基因组计划”的根本点就在于从基因组学的高度,从分子水平上来发现、研究中药的墓因,寻找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基因,将功能基因转入植物(转基因植物)进行“田间种植”;寻找、发现、克隆表达那些用于合成具有生物活性小分子有机物的酶基因,利用代谢工程在实验室合成这部分中药的有效成份。这样就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中医药研究和应用的困难局面,从源头上开创中医药研究与应用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中医是通过“四诊”“八纲”等法则,运用辩证论治的方法及中药配伍等各个环节来处理疾病,而最关键环节─—配方至关重要,如配错药品,不但影响疗效,而且还危及病人健康,笔者探讨处理疾病的重要环节─—配方中注意的几点,以供参考。一、注意“十八反”与“十九畏”“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配伍中禁忌的,作为中医药人员应牢记勿误,在此不予赘述。但“十九畏”与中药配伍中的七情之一“相贯”是否一回事?这是要弄清楚的。“十九畏”属禁忌范畴,而“相畏则是处方配伍之一,它们是截然不同的。目前有些杂志刊物报导:某些疾病可用“…  相似文献   

12.
历时多月的大讨论,终于日前尘埃落定。所谓“取消中医”的“万人”大签名,实际上“到11月1日签名人数尚不足200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的公开辟谣,使“取消中医”的网络签名以“科学”的名义轰动登场,却以“闹剧”的标签惨淡收场。科学也好,闹剧也罢,沸沸扬扬的讨论,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争议本身。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早已证明,中医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存废之争的实质是对中医自身发展瓶颈的反思,而非废除中医的喧嚣鼓吹。为此,本刊特组织刊发中医药产业系列专题报道,总结与展望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前景,尤其是广大中医药院校、中医药科研机构及中医药制药企业等在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中的重大贡献,以探索中医药发展的现代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笔者结合编辑工作实践,将中医药书稿常见错误分为五类:一是引用文献不准确,二是中药名错误,三是中医名词术语错误,四是医家名号错误,五是数字、拼音、字母及标点符号错误。通过实例分析,以期进一步认识并纠正书稿中的错误,提高中医药图书编校质量。  相似文献   

14.
郭剑峰 《科技潮》2007,(5):33-33
雷海民副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化学系主任、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中药基础与新药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同时兼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卫生系统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有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及中药新药的开发,2002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15.
谈远锋  宁小清 《天津科技》2022,(5):75-77+82
搭建中医药为主体的文化平台,以小学生的中医药科普活动为研究项目,通过开展“爱中医爱中药”的沉浸式实践教学活动,阐述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设计思路和教学方案实施应用,结果表明:这种沉浸式体验教学效果良好,能够加强学生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探索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为其他科普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慢性支气管炎多见于老年人,是一种极难治愈的顽症。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气管炎研究组什对这一顽症在前几年“当归、黄蔑等补益中药对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作用研究”、“支气管病变组织切片电镜观察研究”等工作的基础上,迸一步依据我国中医传统的“益气活血”、“扶正固本”的洽疗原则,辩证实馅,调整单、验方配伍,以科学新法泡制,研制出一忡  相似文献   

17.
中药炮制是下百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统制药技术,是中医药现代化过程极其重要的环节。时任同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发表了“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讲话,特别强渊“要注重中药传统炮制技术的挖掘和传承”。  相似文献   

18.
《科技潮》1999,(10)
北京崔月犁传统医学研究中心刚刚成立一年多,我是一个外行,介入中医的事情,也仅不到两年。但是在短暂的时间里,却亲身感受到了我国中医药对心灵的震撼,同时也看到了一些在医、教、研等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因此,也在此谈谈我的一些意见。或许是旁观者清,或许仅为一孔之见,但直言不讳总不失为一片赤诚。于建国50年大典之际,回顾我国中医药事业,应该说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已稳居世界之首:我国中医药的科研也是走在世界前列,中医药在临床科研上,在医治癌症、肝硬化、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疑难绝顽疾病方面已有许多神奇的疗效和与之相联系的科学理论假说的雏型。在中药科研开发方面,若论疗效,若论数量,若论根基之深和科学性之强也是世界之最。在实际上,我国中医药已经是世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灿烂结晶 ,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医疗保健和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药是这一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作为中医临床实现其防病治病目标的主要形式 ,中药不同于一般的天然药物 ,而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于临床的天然药物 ,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之间的纽带 ,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科学的内涵。在二十世纪中药的现代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然而 ,中药离实现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 ,中医药工作者任重而道远。1 二十世纪中药现代研究的成就1 .1 中药…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以“天人相应”、“阴阳平衡”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以中药、针灸等为主要治疗手段来调整、激发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纠正人体的偏常之性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中医学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包括细菌、病毒等)和谐共处,而不是对微生物大规模灭活的理念,维持了微生物与人类之间微妙的生理平衡,这正是医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千百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使其在无数次瘟疫的侵袭下从未像欧洲一样一死上千万人;同时,中医药“简便廉验”,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多因素复杂性疾病以及新型病毒性疾病等方面尤有所长,故只有建立中西医并重的卫生保健体系,才能保障中国13亿人口的健康,才能解决9亿农民和城市贫困人口的缺医少药问题。建议实施“中医药五大振兴工程”,即中医药政策法规保障工程、中医药人才工程、中医药科研工程、乡村中医工程以及中医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程,以做到中医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