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7年10月29日,秭归县归州镇盐关村发生滑坡。为了获取滑坡地质灾害空间信息并查明滑坡产生机理,将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于盐关滑坡精细调查中,获取了滑坡区域2.4cm分辨率航摄影像,生成了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和三维地貌模型;通过对滑坡区域进行解译,识别出该滑坡周围存在一处潜在滑坡体。基于滑坡区域数字高程模型和滑坡体相关物理力学参数建立了GeoStudio数值模型,利用SEEP/W和SLOPE/W模块分别求解了盐关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系数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盐关滑坡主要由库水位升降和降雨联合作用导致。在此基础上对潜在滑坡体进行稳定性分析,表明其稳定性主要受降雨影响,在强降雨条件下极易产生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2.
西南某滑坡5.12强烈地震后发生明显的失稳破坏迹象,该滑坡是古滑坡,前缘发育有一次级滑坡,该滑坡规模较大,受连续降雨及施工扰动等外界因素的不断影响,通过现场调查、钻孔监测等途径掌握滑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并根据刚体极限平衡法对3种不同的破坏模式进行稳定性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为滑坡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本次的勘察成果,详细的介绍了乌江支流(野鸡河)右岸的马路岩崩滑堆积体滑坡的基本特征及成因机制,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天然状态下及滑面充水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及预测,该滑坡在上述两种工况下整体都处于稳定状态,但局部受暴雨、野鸡河水位下降和上升等因素的诱导下,易发生变形破坏。  相似文献   

4.
RK24滑坡由浅层滑动逐渐转化为深层滑动,是一个转化型二次失稳边坡典型案例.在RK24滑坡详细调查基础上,研究转化型二次失稳边坡的变形特征与失稳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结果表明:①合理划分滑体横纵剖面,有限的监测数据能准确反映滑体内部变形情况,变形量差值拐点为滑面,稳定区域局部异常点裂隙发育;②丰富松散物源、优势节理构造提供基础条件,降雨或地震诱发边坡失稳,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震动效应促使工程滑坡浅层向深层转化;③工程治理需综合考虑二次滑面深度、失稳原因和既有工程的破坏情况等,由于强降雨导致的二次失稳,需加强排水引流,由于震动效应导致的二次失稳,需二次支挡加固。  相似文献   

5.
邱家大桥滑坡为一老滑坡,是澜湾子古滑坡群滑动分解后的一部分,后又发育有一次级滑坡,位于老滑坡滑体中部。邱家大桥滑坡规模较大,受连续降雨及施工扰动等外界因素的不断影响,邱家大桥施工完成后,滑坡一直处于缓慢变形中。通过现场调查、钻孔监测等途径掌握滑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特征,并对其进行稳定性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为滑坡治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五家坟"8.8"滑坡是长历时、强降雨诱发复活的中型滑坡,滑坡直接威胁到下方丹景镇张家沟村安置小区45户195人。分析表明:该滑坡为缓倾角-中厚层-岩质-顺层滑坡。滑坡从上至下划分为三个区域:后缘拉裂沉陷变形区、中部拉裂破坏变形区、前缘滑动解体及滑覆变形区。该滑坡是在龙泉山背斜地层构造、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和降雨激发等多因素条件共同作用下古滑坡复活。前期降雨是本次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原因,本次滑坡的发生与最大降雨出现时间在时序上具有明显滞后性。复活模式为古滑坡后缘拉陷槽内充水后形成静水压力,并在底面扬压力、滑坡自重及滑带土泥岩泥化软弱夹层膨胀力共同作用下,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整个滑坡体复活发生失稳滑动,产生平推式滑移-弯曲破坏模式。此类滑坡在四川红层地区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该类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治理此类滑坡灾害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降雨是滑坡失稳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回头沟滑坡位于广元市朝天镇双河村,是典型的降雨诱发的顺层岩质滑坡.在研究了回头沟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滑坡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介绍了“7.23”降雨过程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论述了滑坡-堰塞湖灾害链效应,分析了滑坡的失稳破坏模式,并对滑坡的稳定性做了工程地质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回头沟滑坡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TRIGRS模型的浅层黄土滑坡破坏概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西兴县某典型黄土斜坡为例,结合TRIGRS模型与Rosenblueth点估法,研究了降雨对浅层黄土滑坡的影响.根据室内试验、现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确定了主要参数值,计算了研究区的失稳破坏概率,并探讨了不同降雨阶段、不同坡度对区域斜坡破坏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此方法适合计算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得出的滑坡破坏概率分布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三门洞滑坡位于长江支流青干河右岸,自三峡库区2003年蓄水以来,滑坡一直处于持续变形阶段.据宏观巡查及现场地质调查资料,深入利用挖掘多年的GPS专业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该滑坡体的动态变形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滑坡体不仅具有前缘变形大于后缘的牵引式运动特征,还具有左侧变形快于右侧的运动特征;该滑坡属于退水滞后型滑坡,大气降雨和库水升降是其外界主要影响因素,变形量呈阶跃式增长,降雨强度,降雨时长,降雨量,及库水位下降速率的上升与阶跃幅度的增长均有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库水位升降对库岸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以九甸峡库区某滑坡为例,采用GPS对其外部进行变形监测,结合详细的现场调查及水库运营资料,同时针对库水位升降条件下利用Geo-slope分析库岸滑坡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库水位100~130 m阶段,库水位快速持续上升及下降将会引起滑体发生滑动;滑体稳定性随库水位下降速度增加而减小,库水位下降速度超过0.3 m/d时,滑体将会发生失稳;库水位上升速率大于0.4 m/d时,将会诱发滑体失稳;库水位连续快速升降也对库岸滑坡稳定性不利,库水位快速升降与滑体滑动存在滞后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现场变形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了华安县大坑村滑坡在人工开挖以及降雨条件下的变形特征,计算了不同开挖时步以及不同工况下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并探讨了该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开挖过程中,边坡前缘抗滑阻力减小,前缘部位最先产生变形,牵引中后缘坡体表面产生张拉裂缝,降雨期间雨水沿裂缝渗入坡体,岩土体容重增加,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最终诱发深层滑移破坏.分析表明,人工开挖及降雨入渗是大坑村土质边坡产生深层滑移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深层滑移破坏后,边坡岩土体结构松散,在暴雨作用下,再次诱发滑坡前缘浅表层松散体产生圆弧面滑移破坏.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卡拉水电站工程区滑坡体的稳定性,以库区内田三滑坡体为例,对其滑坡成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内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体随着坡面隆起和坡内扩容加剧,在外界作用下更易失稳破坏;其层面与节理裂隙的不良组合为边坡变形失稳提供了边界;陡倾坡内的裂隙为地下水入渗创造了条件。通过对库水位升降、降雨和地震等外在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可知库水位骤升骤降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短期降雨对滑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小,但是随着降雨时间增长滑坡体失稳概率增加;地震峰值对滑坡体稳定性影响较为明显。根据分析结果对滑坡体进行工况及荷载组合,并对各工况组合进行稳定性计算及评价,结果表明,受蓄水和暴雨影响,滑坡体的稳定性变差,在蓄水地震工况下失稳概率较大。  相似文献   

13.
由于水库水位上升产生的浮托减重效应,三峡库区自从2003年蓄水后,特别是在2008年首次进行175 m试验性蓄水时大量滑坡发生复活并变形.此后在历年的水位上升阶段,又再次产生这种周期性和间歇性的变形,奉节县的竹林湾滑坡便是典型滑坡之一,其每年在水位较高时处于缓慢蠕动变形状态,变形随着水位上升而产生,水位下降又逐渐趋于稳定.通过分析竹林湾滑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及其与降雨、库水位变动等因素的耦合关系,借助数值模拟计算,可得到以下结果:滑坡的砂泥岩互层岩性及微地貌特征为滑坡的变形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基础,降雨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小,滑坡变形诱发条件为库水位的上升,数值模拟的渗流与稳定性计算结果显示,库水位持续上升导致滑坡稳定性不断减小,当水位升至175 m时,滑坡稳定性系数随后也达到最小值,随着变形的演化发展,可能由缓慢变形最终导致失稳破坏,这与实际变形结果基本吻合,该研究结果为水库水位调度提供了相关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梅子坪滑坡的变形机制与其稳定性,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对梅子坪滑坡进行了分区,并对滑坡影响因素、变形机制、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梅子坪滑坡下伏反倾岩体在构造作用下,产生弯曲—拉裂变形破坏,使得上部土体浅表层发生蠕滑—拉裂破坏,在A区表现较为明显;在暴雨作用下,梅子坪滑坡A区后缘裂缝扩大,A区坡体最终将沿着粉质黏土夹碎石浅层滑面发生失稳破坏;梅子坪滑坡目前整体基本稳定,A区存在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滑坡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问题。本文以岩脚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单元法来分析岩脚滑坡的稳定问题,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发现降雨诱发了滑体失稳,随着强度折减系数的增大,模型沿滑面形成贯通性的整体破坏,破坏过程为"上部开裂-中部隆起-整体贯通",这与现场调查得出的降雨是岩脚滑坡的主要致滑因素基本相符。建议岩脚滑坡应急防治措施为应急管理和应急工程防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滑带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姑河拉马古滑坡局部复活滑坡为工程实例,在现场调查、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分级加载方法对该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Boltzmann线性叠加原理将得到的试验曲线转化成分别加载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滑带土等时曲线.通过对试验确定的蠕变曲线和等时曲线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拉马古滑坡复活滑坡滑带土幂次关系的经验模型,同时,结合滑带土的长期破坏准则,得到了该滑坡滑带土幂次关系的长期强度方程,并用FLAC对边坡的变形进行分析,预测边坡变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攀枝花及及坪采场发育有1#、2#2个滑坡,滑坡总量约27.5万m3,根据现场调查,滑坡体上变形明显,滑坡处于蠕滑状态.描述了滑坡的发育史和发育特征,还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及降雨等4个方面分析了引起滑坡变形失稳的成因机制,对相似的滑坡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垮坡组滑坡变形失稳原因及影响因素,结合已有的资料和地质调查资料分析,运用构造地质学、工程地质力学、无人机、物探等手段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个地质环境来看该斜坡体已经具备了滑坡的地质条件;连续几天的强降雨增加了滑坡体自重,极大降低了滑坡的稳定性,降雨是促使滑坡滑动的主要外在因素;在连续强降雨情况(达到饱水工况下)失稳,其变形破坏模式为压致-拉裂型。  相似文献   

19.
周家滑坡位于卡拉水电站上游,具有变形大、方量大、破坏迹象明显的特征,若出现滑坡失稳,可能将造成涌浪、堵江和水库淤积等灾害,威胁大坝施工期及运行期工程安全及环境安全.本文基于lasso-Random Forest(lasso-RF)、Spearman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方法,依据滑坡现场原位监测数据,对周家滑坡进行了诱发因素相关性及变形破坏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周家滑坡变形与降雨的相关性大于地震因素,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降雨,且降雨对滑坡变形的影响具滞后性;滑坡B1区的表观位移与深部位移相关性较强,滑坡具有整体滑移特征,应当加强对B1区各指标的监测.  相似文献   

20.
塞京水库在修建过程中,大坝右岸斜坡发生较大变形,对大坝安全构成危害。在野外地质调查、勘察资料、监测资料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大坝右岸斜坡的岩土体结构及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坝右岸斜坡位于板内向斜南翼复向斜构造内部的那忠向斜、那忠背斜处,背向斜产状变化控制着大坝右岸斜坡的演化;大坝右岸斜坡岩体内部存在大量层间剪切带,后期卸荷风化作用下局部泥化,形成后期变形破坏的滑动面,岩体结构整体表现为全-强风化基岩与泥化夹层共同构成层状碎裂结构岩体;大坝右岸斜坡变形破坏是由于坝基开挖导致阻滑段消失,右岸斜坡在顺层结构单元产生切层滑动,切层部位为岩层产状缓-陡的改变部位,具有推移式斜坡动力学特征;HP1滑坡为表层残坡积物失稳形成的局部堆积型滑坡;大坝右岸斜坡变形依据监测资料可以划分为3个区:微变形区,裂缝LF1南部区域;主变形区,位于裂缝LF1与裂缝LF2、LF3之间的区域,宏观变形特征明显;浅层局部变形区,位于永久公路以下,表层残坡积局部变形甚至破坏,形成局部表层滑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