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中, 草地与草地畜牧业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我国草地约有4349844km2,其中70%以上在西部。在西部地区, 特别是西北, 草地不仅是草地畜牧业的基地, 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作用也尤其重要。这是由于草地在西北的面积与分布范围远远大于森林, 其覆盖与庇护土地的功能又显著优于荒漠。  相似文献   

2.
草地的生态经济功能及其范式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中 ,草地与草地畜牧业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我国草地约有4349844km2,其中70 %以上在西部。在西部地区 ,特别是西北 ,草地不仅是草地畜牧业的基地 ,同时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作用也尤其重要。这是由于草地在西北的面积与分布范围远远大于森林 ,其覆盖与庇护土地的功能又显著优于荒漠。忽略这一点 ,就会丢掉西部最大的特色与优势。从长远的战略定位来看 ,西北地区的农业终将以草地畜牧业为主 ,依赖于草地的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终将成为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优化也在很…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发展生态产业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西部开发要根据生态适宜度进行区域限定自从西部开发战略提出以后 ,西部开发的范围似乎已从10个省扩展到19个省 ,甚至中部偏东的一些省份 ,也要往西部靠。我们认为西部开发要限定区域。根据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应选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和内蒙西北7省区以及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5省区。这样限定的西部地区总人口3.3亿 ;面积678.5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总面积的70 %。其中西北7省区人口9412万、面积542.7万平方公里 ;西南5省区人口2.4亿、面积135.8万平方公里。以秦岭为界…  相似文献   

4.
 西部的人口压力实际上是传统型人口的压力开发西部, 建设西部,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西部地区是指我国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0个省、区、市, 面积545.1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56.8%, 堪称“半壁江山”.截止1998年底, 人口2.85亿, 占全国人口的22.8%, 但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4.55%.西部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 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 东西部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距。西部目前有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307个, 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给黄河源区土地管理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监测了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年黄河源区7期Landsat TM/OLI原始遥感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对黄河源区近30年土地利用情况和动态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特性、规律及趋势.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黄河源区土地利用面积呈波动状态.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草地、未利用地面积变化幅度最大,草地面积增加了5857.029 km2,未利用地减少了6311.123 km2.(2)源区近30年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约占黄河源区总面积的80%. 2005年后,源区西部的未利用地基本消失,转化为草地,说明源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3)近30年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波动变化,源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214%,且2010―2015年土地利用率最低.  相似文献   

6.
苏杨 《科技潮》2004,(3):42-44
三北防护林工程于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启动。工程横跨西北、华北、东北西部13个省(区、市),全长7000多公里。工程规划至2050年结束,涉及土地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42.4%,覆盖了我国95%以上的风沙危害区和40%的水土流失区。这不仅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规划时间最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持续建设时间最长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其建设规模之大超过美国的“罗斯福生态工程”、前苏联的“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和北非五国的“绿色坝工程”,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而工程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将延续72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其中1978年至2000年为第一阶段,2001年至2020年为第二阶段,2021年至2050年为第三阶段。这些“最”目前已得到世界公认:2003年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有限公司向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的官员颁发了“纪录证书”,证明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南方集体林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在经济和政策双重作用下的演变特点,加深了解南方集体林区生态环境的变化路径。【方法】以福建、江西、四川、重庆等为代表的10省1市1980、2000、2015 共3期的集体林区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以转移矩阵为基础,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转变倾向度等指标对南方集体林区土地利用的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980—2015年,林地、耕地、草地是南方集体林区最主要的3种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耕地和草地占比逐阶段减小,林地占比逐阶段增大,其变化速度都有加快趋势:前20年林地面积占比增加了0.09%,耕地、草地分别减少了0.43%和0.07%; 而后15年林地面积占比增加了0.18%,耕地、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0.93%和0.56%; 研究区年变化率最显著的地类是城乡建设用地(3.27%),年变化率最不明显的地类是林地(0.02%); 南方集体林区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42%,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均呈现出前期慢后期快的变化趋势。【结论】近35年间,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主导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的净变化,林地主导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位置的变化。受经济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以2000年为分界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速率明显加快,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林地面积少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 ,分析了西北五省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基本状况、讨论了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损害 ,进而提出了西部矿业开发和水资源保护应当采取的对策。指出西北五省区矿业开发应开展矿产资源大调查、加大地下水资源勘查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保护要与矿产资源开发并重、组织科技攻关和进行“绿色矿区”示范工程研究。从而在不降低西北五省环境容量的前提下 ,以矿业开发为龙头促进西北五省区经济快速增长 ,并确保西北山川秀美工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 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心在西部开发,而西北,又是西部开发的关键。如何搞好西北开发,除了靠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外,还得靠科学。因此,我们首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就是:西北应发展什么?应以什么发展为主?这就需要面对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论证。一、西北的自然条件西北,从行政区域上看来,指陕、甘、青、新、宁五省区(图1.1)。按自然地理划分①,西北与自然地理划分上的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有很大重叠(图1.2)。我国的畜牧综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问题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西北干旱区的土地退化、生态建设与尊重自然、水土资源利用及区域发展等问题.干旱区土地退化主要为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盐渍化和草地退化;生态建设中应当尊重自然,不宜大面积植树造林、片面追求森林覆被率的提高.采取生态修复和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有助于环境整治与生态建设.在区域发展中应当重视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区域间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部环境保护的形势严峻,固此必须摆正开发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抓住生态建设的重点,明确环境保护效应目标,全方位落实环保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2.
西北五省(区)矿产资源开发与水资源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贯彻落实,分析了西北五省区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基本状况,讨论了矿业开发对水资源的损害,进而提出了西部矿业开发和水资源保护应当采取的对策,指出西北五省区矿业开发应开展矿产资源大调查、加大地下水资源勘查力度、加强水资源管理、不资源保护与要矿产资源开发并重、组织科技攻关和进行“绿色矿区”示意工程研究,从而在不降低西北五省环境容量的前提下,以矿业开发为龙头促进西北五省区经济快速增长,并确保西北山川秀美工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甘肃省重点牧区,也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源区。天然草地面积272.3万hm2,但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导致草地生态系统日趋恶化,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脱贫致富。研究如何完善生产经营状况,维持草地生态系统是甘南牧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以草定畜,综合治理,科学合理利用是改善草地生态系统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西部草地景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80,1995,2000年3期遥感影像,在RS与GIS技术支持下,解译提取吉林省西部20年草地景观类型空间信息,选取景观优势度、破碎度、分维数、分离度和平均斑块伸长指数,对吉林省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景观面积、斑块数减少,草地退化严重;草地景观分布动态变化趋于均匀,优势景观类型优势度降低,斑块空间形状简单,高、中覆盖度草地斑块形状多狭长,呈带状;1980~1995年各种类型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降低,1995~2000年破碎化程度加强,总体动态变化呈现出增强趋势;20年来各种类型草地的质心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不同阶段各种草地景观质心偏移表现出无规律性、多向性,1980~1995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分别向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偏移,而1995~2000年高、中、低覆盖度草地质心则分别向西北、东北、东南方向偏移.自然因素对研究区草地景观动态变化起到一定的驱动作用,人类活动干扰则是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吉林省西部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与问题,基于Globalland30数据集,运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分析2000年、2010年与2020年各地类的分布与变化,并运用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土地格局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20年内,耕地是主要地类,面积占比最大并持续增加;草地面积占比第二;其他地类面积较小,分布相对集中.在2000—2010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总体比较稳定,裸地增加和草地减少是该时段LUCC的显著特征,其他地类面积变化不明显.在2010—2020年间,LUCC变得活跃,耕地增加与草地进一步减少是该时段LUCC的显著特征,人造地表面积继续保持增长,林地、草地与湿地面积进一步减少.根据预测,在2020—2030年间,吉林省西部生态状况改善,城镇将进一步扩张,耕地数量变化趋于稳定,空间变化依旧活跃.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西北5省(区)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利用统计分析法、克里金插值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2015—2018年西北5省(区)的161个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揭示这4年西北5省(区)空气污染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5—2018年西北5省(区)整体空气质量逐渐改善,其中,2017年污染超标城市数量最多,轻度污染天数最多的是甘肃省,重度及严重污染天数最多的是新疆;(2)2015—2018年AQI污染高值区均在新疆,且6项污染物质量浓度污染高值区域各不一样;(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表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AQI分布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地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别,其中,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绿化覆盖率、第二产业比重和总人口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西北5省(区)AQI指数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韩笑萱 《甘肃科技》2012,28(18):83-85
民族文献博大精深,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了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遗产.如何使人类这一文明瑰宝,为当今世界所利用、为振兴经济开发西部服务,是图书馆人的共同职责.就此对西北五省(区)如何协调开发和利用民族文献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如联合编制西北民族文献推荐书目、专题书目、联合书目等.而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充分发挥图书馆“智力库”的作用,不断提高图书馆服务和参与经济建设的水平,为加速西北经济建设,缩短南北文化领域差距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在西部地区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选取内蒙古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以沙地典型区3期遥感数据为本底,研究其近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发现,经过5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研究区耕地减少,林地和草地的数量、质量明显增加和提高,沙地面积大范围缩小;研究区现以草地为主,镶嵌有林地和耕地,沙地呈条带状集中分布在南部边缘,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人口转型,推动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部的人口压力实际上是传统型人口的压力开发西部 ,建设西部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西部地区是指我国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共10个省、区、市 ,面积545.1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总面积的56.8% ,堪称“半壁江山”。截止1998年底 ,人口2.85亿 ,占全国人口的22.8 % ,但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14.55%。西部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 ,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0% ,东西部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差距。西部目前有国家…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ALOS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境内的典型家庭牧场进行了草地利用单元划分和状态-转换模型的构建,在家庭牧场尺度上开展了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及资源优化的配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可划分为两种利用单元,第一种为广泛分布于研究区的高平原-冲积物暗栗钙土-羊草(Leymus chinensis)+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地单元,占草地面积的98%;第二种为位于5号牧场北部的低地滩地-草甸土-灰脉苔草(Carex appendiculata)+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is)草地单元,仅占草地面积的2%.第一种草地利用单元的状态-转换模型存在羊草占优势和羊草退化的两个生态状态,依据演替顺序,第一个生态状态包括3个植物群丛,分别为羊草+贝加尔针茅+寸草苔(Carex duriuscula)、羊草+寸草苔、羊草+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寸草苔群落,面积占77%;第二个生态状态只有糙隐子草+寸草苔1个群丛,面积占21%.说明该区草地退化状态不是很明显,通过一定的恢复措施可较易转换为羊草占优势的生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