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先生,当代著名文献学家,于《史通》“治之三反”,撰《史通平议》,“书以评议为主,辅以考据,于刘氏底蕴多所发抒”。本文暂示三例,略述先生之《史通》学研究。由窥先生于子玄服赞之意。  相似文献   

2.
张舜徽先生之《史通平议》,以评议为主,辅以考据,于刘氏底蕴多所发抒。本文略述先生之《史通》学研究,由窥先生于子玄疏失匡正之功,并论其别乎他家之处。  相似文献   

3.
《史通》是一部史学评论著作,其内容总括万殊,包吞千有。关于散文,刘知几主张内容要“实录”、风格要简约,模拟古人以“貌异心同”为上;关于小说,刘知几就文言小说的分类、小说与史诗的关系、小说创作中的虚实关系、小说的社会功能等万面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刘知几及其《史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知几,唐代著名史学家史学评论家。他 20岁考中进士; 42岁时,始任史官,撰修国史。 《史通》是刘知几终生所萃的史学名著,也是我国最早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刘知几史学思想贯穿于《史通》之中,其核心,是著名的“才、学、识”三长理论。《史通》中,刘知几史学思想突出的方面,一是史法上“秉笔直书”的精神;二是史现上对传统思想的大胆批判。  相似文献   

5.
<史通>作为第一部系统性的史论专著,它诞生的背景与史学发展的需要有关;与时代的学术氛围有关;更与当时统治者对史学的社会功能认识和利用有关;与当时的时代矛盾有关.这是我们学习<史通>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扩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7.
东岳泰山“为古圣贤登临喻道之处,历代名儒硕士展履踵接,故自孔子《邱陵歌》而下,佳篇短制,美不胜罗”(《泰山述记》卷七语)。泰山作为中华名山文化的一个典型,其中与“名人”相关联的部分,更构成其文化主线之一。近年来泰山学界对这一文化内容予以充分关注,出现了一系列独具匠心、颇富新意的探研力作,如徐北文先生《石介及其泰山学派》(载《海岱小品》)、骆承烈先生《孔子与泰山》、孔繁信先生《终老泰山的杜善夫》、王传明先生《于慎行与泰山》(均载《泰山研究论丛》)等,皆开启了这一研究的先声。近出之袁爱国先生《泰山名…  相似文献   

8.
从故事编年的层面对《水浒传》进行研究,何心先生是第一人。何心先生这种做法不仅“很别致”,而且也很有意义:第一,有利于《水浒传》的传播;第二,可以为《水浒传》之成书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然而何心先生之《水浒传编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某些事情的发生时间明显存在错误;第二,事件遗漏现象比较严重;第三,对存在于《水浒传》中的时间错乱现象重视不够;第四,把七十一回以后之事置于《水浒传编年》之外,显得不完整。  相似文献   

9.
徐中玉、齐森华二先生主编之《大学语文》(为了区别,本文称之为“新编《大学语文》”),比起徐中玉先生主编之《大学语文》来,确实有新鲜之感,不失为此种教材编写工作中的新成果和有益尝试。但该教材选录之“范文”,过于偏重于“古” (六十七篇“范文”中,古代诗文等占将近75%);入选的某些“范文”,令人不免有求新反失之感;而且,所选文章,深浅程度悬殊颇大,也给教学带来困难。当然,诸如此类,还可以说是见仁见智,一时难定是非。不过,该书在提示、注释以至标点、校勘等方面的失当和错误,却是“硬伤”;而且,据笔者初步统计,这种“硬伤”竟然多达四十处以上。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成语,简炼含蓄,警策动人,是创造形象,传神写照,表达感情的立体化语言珍品。列宁曾经指出;“常常有这样的成语,它能出人意料的恰当,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①历代语言大师,对成语都惜之如金,用之如磐。鲁迅先生的小说,博大宏深,贯古今而 缕中外。《呐喊》、《仿徨》共收二十五篇小说。其中“出人意料的恰当”的成语,比比皆是。笔者初步摘录,不下二百左右。“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个个成语,为“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起了不可估量的艺术作用。把先生的小说比作千里茫茫的大海,凝聚着先生心血的个个成语,恰如海浪撞击而进溅出的浪花;把先生的小说比作深邃无垠的夜空,闪烁着先生智慧的个个成语,胜过熠熠发光,目不暇接的群星。遍览古今文苑,先生在小说中对成语的运用,可谓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棒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壹奥”。  相似文献   

12.
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上、下)(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堪称中国高校历史专业教材的优秀之作,但其中的某些注释仍难免有值得商榷之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的“北向户”,不能理解为“门户向北开以避免直射的阳光”;《汉书.食货志》的“分田劫假”和《后汉书.仲长统传》的“取一切而已”,皆不宜采纳唐代颜师古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本文是王统照先生第三子王立诚先生对王统照早期短篇小说代表作《春雨之夜》创作心态的解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王统照的《民国十年日记》,故将已发表于《香港文学》的本文刊发。  相似文献   

14.
《钟嵘诗品陆士衡条疏证》误漏颇多。对“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数句的《疏证》补正如下:1.《疏证》谓《诗品》“尚规矩”之评本于《晋书.陆机传》“士衡‘服膺儒术,非礼勿动’”。按当本于《抱朴子》佚文及《陆机别传》等。又《疏证》谓“尚规矩”是褒义,不妥。2.《疏证》校释“不贵绮错”,前后矛盾。3.《疏证》未笺“直致”语源。4.还分别补述了陆机诗“尚规矩,不贵绮错,有伤直致之奇”的种种表现等。其中,特别指出“尚规矩,不贵绮错”的实质,是只知“通”而不知“变”。  相似文献   

15.
“想将糟粕收敛起来”,“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于是便“造成一座小小的”《坟》.感慨于这几年交了“华盖”运,遂集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回射”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就偏”编成而名之曰《三闲集》”.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其所叙之故事都与一定的时间相联系,故而可以按年月日顺序对其进行编次。研究《水浒传》的著名专家何心先生已对《水浒传》前七十一回中的故事进行了编年,至于七十一回之后,何心先生认为“年月日难以计算”,不可进行编年。其实小说第七十一回之后的时间线索虽不如前七十一回清晰、明确,但根据常理与小说的具体叙述进行推断,仍可确定其发生的大致时间,故而也可对之进行编年。  相似文献   

17.
从故事编年的层面对《水浒传》进行研究,何心先生是第一人。何心先生这种做法不仅"很别致",而且也很有意义:第一,有利于《水浒传》的传播;第二,可以为《水浒传》之成书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然而何心先生之《水浒传编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某些事情的发生时间明显存在错误;第二,事件遗漏现象比较严重;第三,对存在于《水浒传》中的时间错乱现象重视不够;第四,把七十一回以后之事置于《水浒传编年》之外,显得不完整。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陈汝衡先生的《艺苑珍闻》一书。陈先生在该书《小豆棚》一文中说:“至乾隆六十年,有山东曾衍东七如氏者,别著《小豆棚》一书,直记载异闻之笔记也。”这是解放以来,最早向读者介绍《小豆棚》一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论字数多寡,过简,过烦,用晦等方面入手,对刘知几《史通》的叙事尚简论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从史学传统及文史相别的角度出发,针对后人的批评阐述了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王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障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障,“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琏“家史”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论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