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五年的中国文坛,特别是小说创作,是很难用什么文学、什么派别或者说什么创作手法占主导地位来下定语的。这一年的小说既有改革题材,又有反思主题,同时还出现了“现代派”、“寻根文学”、“西藏魔幻”、“纪实小说”等一些新的文艺思潮。鲍昌同志把这一年的文学概括为是中国文学进入“全方位”的文学,这无疑是很有道理的。这一年产生的有较大影响的作品如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阿城的《孩子王》、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王安  相似文献   

2.
张贤亮是新时期文坛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其小说《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有关性、人物形象等的描写,成为20世纪80年代文坛争鸣的热点。通过对上述三篇小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析,以期推动张贤亮小说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这一角度出发,将张贤亮小说《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的主人公章永Lin,与哥德笔下的浮士德作一粗略比较,认为章永Lin与浮士德一样,是很成功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横向对比,粗信有助于人们加深对张贤亮小说的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4.
围绕着《绿化树》的争论余波未息,张贤亮又以其非同寻常的胆、学、才、识,掀起了一股势头更高的浪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作为那段人所共知的苦难历程的过来人,张贤亮已不再一味地抚创叹痛,咀嚼生活“恩赐”给他的苦果,而是站在时代和社会的审美阶梯上,居高临下地对过去那段历史进行深刻的反思和理性的回顾。他  相似文献   

5.
《生命科学》杂志日前评选出2006年度有关“人类本性”研究的十大发现,包括男人比女人的IQ更高、结婚之后比单身时期更有钱、有子女的父母更为压抑等等。这些“发现”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能让你对人性以及人类社会的许多现象多一层认识、多一分感悟。一项研究显示,和其他视觉画面相比,色情图片可以使女人的神经元细胞以超过正常20%的速度活动起来,而且这种兴奋程度也比男人高许多。不管这个人对看到的色情画面是否有清醒认识,一幅性爱场景就可以影响她身体的内部反应。在感情世界中,男人和女人是地球的两极。这是由于不同性别当中负责处理…  相似文献   

6.
袁迟 《科技信息》2007,(10):131-131
池莉曾经在献给女儿的长篇散文《怎么爱你也不够》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女人的一生,没有爱是不幸,拥有爱也是不幸;无情新寂寞,多情心更寂寞;太强了人疏远,太弱了人欺负。可男人,多情和爱是风流,无情和不爱是冷峻。到今天为止,中国的社会还是男人的社会。”随着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互相推动,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一、《白鹿原》中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是凄惨而死。陈忠实在写男人嗣续传统的同时,写了一批被传统文化搅裹、吞噬的女人 巴尔扎克“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的话不但被陈忠实写上《白鹿原》的扉页,而且也被陈忠实融入了整部作品。《白鹿原》可说是一部中国一个古老民族的断代史。与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诗经》可以说是集中而突出地反映贵和思想的最早的一部书。这种贵和思想一以贯之的本质内涵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睦共处。而这一点与孔子的“仁学”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酒后》原本是凌叔华作的一篇小说,丁西林在剧本前言中称受到友人的怂恿,遂改编小说作了这幕剧。剧本《酒后》沿用了他一贯的“二元三人模式”,用最少的人物来构造情节,夫妻两人加上第三者客人,客人起到结构性作用陪衬剧情以致矛盾衍生,制造了一幕似有似无的昙花一现式的剧情。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冬夜,一场热闹的酒宴之后,醉了的客人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熟睡,作为主人的夫妻俩因为这个沉醉于梦中的客人,产生了一系列的思想波动。甚至妻子突然提出要求吻一下客人的要求,在经历了心灵的思辩和撞击后,丈夫勉强同意,妻子鼓足勇气正要向客人走去,客人大梦已醒,一切归复平静。这是一段诙谐有趣的生活插曲式的独幕剧,三个人物构成了颇有哲学意境的格局,这一对夫妻的思想都受过新文化的冲击,对生命、爱情、婚姻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在夫妻的对话中妙言警句层出不穷,俯拾即是,譬如:“我想一个人在世界上,要有了爱,方才可以说是生在世上,如果没有爱,只可以说是活在世上”;“中国的女人,只要结婚,不管爱不爱的。这本来也是很对的,因为婚姻是一个社会的制度,社会制度,都是为那一般活在世上的人设的,不是为那少数的生在世上的人设的;”“一个女人,如果完全不吃醋,那就和一个男人完全不...  相似文献   

10.
100多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道:“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力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可以说恩格斯这一经典论断为科学在历史发展中的角色和地位作了准确定位。历史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在世界历史上,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科学技术是居于人类文明之前列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有一部研究专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美国有一位记者在李约瑟这一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比较,便惊奇的发现,早期世界上重大的科技发明有一半来源于中国!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煤块的传奇故事让人记忆犹新:在蒙…  相似文献   

11.
说”不”的权利几年前,曾有几位中国青年合著了一本批评美日霸权的书,名日《中国可以说不》。此书问世后,一时争论纷纭,毁誉交加。笔者对此书,亦是一半赞扬,一半批评。窃以为,几位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与热情不容否定。在国际强权政治面前,展示一代中国青年不畏强暴自尊自强的精神风貌,不仅应该,而且十分必要。这不是什么“天朝上邦”心态,更谈不上“沙文主义”。要搞清楚是人家步步进逼欺辱我们,而不是这几位青年吃饱了撑的,无事生非。改革  相似文献   

12.
稚童哲学     
想男人由于工作原因,小稚童的妈妈要在北京学习三个月。期间,妈妈非常想念他。一天打电话回家,正好是小稚童接的电话。聊着聊着,儿子突然问妈妈 :“妈妈,你想我是不是就不能想爸爸了?”“为什么?”“因为一个女人只能想一个男人呀!”……—— 一个女人不可能只喜欢一个男人,一个男人也不可能只喜欢一个女人。妈妈喜欢爸爸,是因为他是妈妈生命的另一半。妈妈喜欢童童,是因为他是妈妈生命的延续。所以,妈妈既想童童,又想爸爸。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有着情感、生理、经济、政治等各方面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又不可能完全同时从另一个人的身上得到满…  相似文献   

13.
男人赞美女人,是“异性相吸”的效应,女人贬低女人,是“同性相斥”的效应。记得一位朋友说过:“我爱女人,爱女人就爱了人类的1/2,我不是很伟大吗?”对于男人来说,赞美女人就象赞美花朵一样自然,即便是恭维也不乏几分真诚。而对于女人来说,情形就有些微妙了。能真诚地赞美比自己更能干、更漂亮的同性,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曾经与一位“同行”共处一室。她博学多才,思想深刻,尤其令我自愧不已的是她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韧性。她在工作中成绩斐然,很快崭露头角。我心里很钦佩她,然而却从来没想过对她说些什么。反而在她面前生出了某种压抑感,或者说是“不自在”。我以对她的钦佩之情,说出了那种“不自在”。没想到,她听了我的话后,说:“呀!我对你也有同感。我一直有几分‘妒忌’你的敏感和明快……”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女作家们,继承和发扬“五四”以来女性文学的光荣传统,全方位展开女性作为女人的言说,在女性自我探索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浅浅的足迹。从《方舟》到《银河》,张洁和张抗抗两位作家都从“女人和男人的关系”“女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和自我关系”等不同角度对女性自我进行了探索,凸现了女性灵魂深处的“男人情结”。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部作品象《红楼梦》这样,在读者中间存在着如此严重的分歧!许许多多的“家事”说,如“故相明珠家事”,“和珅家事”、“傅恒家事”、“金陵张侯家事”、“顺治与董鄂妃故事”,……还有“自传”说,这仅仅是有关小说题材的种种争议,其中甚至有上万字的考证.《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更是莫衷一是.不少论者把作品的主题与客观意义混为一谈.而所谓“客观意义”往往加上自己的臆测.一部作品在读者中间存在争议,本来无可非议,但是,我们看到,随着时代的变化,《红楼梦》的思想性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某种需要,给《红楼梦》下断语.尤其是文化革命以来,把《红楼梦》说成“伟大的政治  相似文献   

16.
秦客 《世界博览》2010,(2):88-88
和以前的几个老同学聚餐,席间没有几分钟便把话题转移到了年前的热播剧《蜗居》上。阿俊说,《蜗居》火在了太现实,说了很多真话。大多男人对阿俊表示支持。女人们则不同。芳马上打断了阿俊的话说,宋“很男人”,“做事有情义”,“就是我也愿意做海藻这样的小三”。此话一出,得到在场的女人一致赞同。看来,在对待同一件事上,男女相悖太远。  相似文献   

17.
《科技潮》2002,(2)
眼泪女子的泪腺并不比男人发达,那么为什么女人的眼泪多于男人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流泪使女人“产生快感”,同时眼泪又是一种武器,它可以使“敌人”不再进一步攻击自己,  相似文献   

18.
“文明人类”的灵魂告白──海派小说的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人类”的灵魂告白──海派小说的主题研究吴福辉我把人的主题看作是海派小说的另一基本主题,而且是涵盖、渗透性最强的主题。都市主题中理所当然活动着城市人与乡下人,两性主题离不开女人和男人。文学本身就是为人的,也是人为的。但是,在我已经论及过都市和两性...  相似文献   

19.
《九歌》的主题是楚辞研究中历来聚讼的老问题。自从王逸、朱熹的“托谕讽谏”说失去影响后,一种可以统称为“爱情主题”的新说便渐渐流行起来,甚至有取而代之的趋势。①苏雪林女士提出人祭人殉的宗教活动是《九歌》主要内容的所谓“人神恋爱”说,②被视作“近代关于《九歌》研究巾最重要的一个见解”。③闻一多先生对苏的观点作了一点修  相似文献   

20.
读者圆桌     
《世界博览》2010,(7):3-3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男人主宰世界,女人主宰男人。这虽有调侃的意味,但解读一下现实,也的确契合这一说法,至少是前半句。这不是“大男子主义”,也无关性别歧视,应该是社会架构和生产力发展的自然选择吧。正因为此,当我拿到今年第五期《世界博览》时,封面上的“男性地位大衰退”的导读深深吸引了我,心中不免一惊,很自然地起了一个疑问:这是真的吗?于是追不及待地打开内文细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