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0,(4):F0003-F0003
《犹大之吻》是十三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大画家乔托的代表作之一,它是欧洲文艺复兴初期的绘画杰作。  相似文献   

2.
苗苗 《科学大观园》2010,(18):46-47
今天大家对郎世宁这位在清朝宫廷中供职的欧洲画家可能会有些印象,但在百余年前却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民国时期,康有为曾经说他是最早开创中西合璧绘画技法的画家。  相似文献   

3.
美国画家多纳托·吉恩科拉具有极强的构图细节把握能力,他的画充满了对世界自然景现的思考,兼顾古典与现代感,他甚至不放过笔下的任何人物肌肉、骨骼构造的体现,这与多纳托的悉心观察和研究不无关系。作为插图界一位十分有思想的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多纳托总是既保证作品中的部分元素的真实性,又要顾及部分元素在唤起读者想像力时所起到的作用,因此他的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每个细节都具有古典绘画所追求的质感,呈现给画迷的是一种史诗般的感觉;而他所注重的赋予作品深刻的寓意,又使得人们对他作品的每次观摩都成为一次阅读和想像力的再创作,这无疑增加了他作品的可看性和趣味性。(崔晓军供稿)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在伦敦国家美术馆举行的一场绘画展正式拉开帷幕,展出列奥纳多·达·芬奇的60幅素描和油画作品及其学生的绘画作品。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受到全世界瞩目,其最著名的绘画作品包括《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相似文献   

5.
寿比南山     
画家吸收了中国画的画法与西方绘画技巧,注重形式美和绘画语言表现力,巧妙的将写实和写意结合起来,创作出一种既有民族特点,又有时代意识的国画作品。  相似文献   

6.
艺术鉴赏     
如果说,乔托是意大利现实主义绘画的拓荒者,那么,100年以后诞生在佛罗伦萨的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就是这一艺术道路的先驱者了。桑德罗·波提切利(约1445—1510年),意大利人,佛罗伦萨画派。原名叫亚历山大·菲利浦。因为有绘画天资,15岁时被做皮革匠的父亲送到画家菲利浦·利皮的画室学画。利皮带着波提切利一同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并借鉴古希腊艺术中的理想,所以他们创作的圣母子和神话人物都具有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3,(2):2-3
如果说来自德国多特蒙德市的画家杰斯奈·马维德尔的绘画作品充满生命的力量,一点也不夸张。这位德国画家在人体而非传统画布上创作出的美得令人窒息的作品。在这些人体艺术作品中,德国画家马维德尔把一名模特变成动物形象。这位多才多艺的画家用男人和女人的身体创作艺术品。所有人体艺术都是用涂在皮肤上的颜色创作出来的。这种颜色是天然的,用矿泉水和热泥调制而成。  相似文献   

8.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1,(10):F0003-F0003
矫饰主义是指1520年至1600年间流行于意大利的一种绘画风格,源自意大利文“manirera”。大部分的矫饰主义画家都轻视自古典艺术到文艺复兴时期所建立的艺术“规矩”。矫饰主义作品的特性坚持以人物为优先考量,色彩的运用不在于描绘形象而是用来加强感情效果。主要画家包括布隆兹诺、阿尔比诺等。  相似文献   

9.
亚历山大·伊凡诺夫(1806—1858),生于彼得堡,俄罗斯画家,新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11岁时入皇家美术学院幼儿班。幼年和青年时代,经历了1812年的卫国战争和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起义,深受当时进步思想的感染。1827年,他展出了当时轰动彼得堡的名作《约瑟夫在狱中为犯人详梦》,获大金质奖章,  相似文献   

10.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09,(6):F0003-F0003
保岁·高更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1848年生于巴黎,早年在海轮上工作,后又到法国海军服务,23岁当上了股票经纪人,1873年高更开始绘画,并收藏印象派画家作品。高更早期的绘画带有实验性,也很拘瑾,令人联想起在巴比松画派影响下毕沙罗的作品。1903年逝于马克萨斯群岛的法都·伊瓦。塞尚、梵高、高更合称“后印象派三杰”。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9,(22):F0003-F0003
弗拉·安哲里柯(1387-1455),又译:安杰利柯(原名圭多·迪彼得罗),出生于菲亚索莱。1417年间,他同时具备了俗人与画家的双重身份,开始他的画家生涯。约1420年进入修道院,取名乔凡尼·达菲亚索莱修士,安哲里柯(意为天使)是后人给他的美称。安哲里柯修士为传信会成员,他的画风简单而直率,色彩明亮,勇于尝试新风格,其绘画目的在于推行教化,而不在于对宗教精神之描绘。在形式上延袭了乔托与马萨乔的样式,带着强烈的哥特式风格。  相似文献   

12.
文彬 《科学大观园》2012,(12):34-35
一个外国人能在中国官至三品,还侍候了康、雍、乾三朝皇帝……这毫无疑问就是郎世宁,这位在中国度过了半个世纪传奇人生的意大利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无可忽视的一笔:他将西洋绘画的透视学、解剖学等带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相结合,开创了中西融合的新画风。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4,(16):81-81
<正>这幅改变了整个美术史进程的《草地上的午餐》,是画家效法卢浮宫内一幅乔尔乔奈的《乡村音乐会》的构图,但它毕竟不是16世纪威尼斯那种田园诗绘画。画上那个裸体女子就是马奈早期画的《穿斗牛士服装的维克多莉娜·默朗》中的模特儿默朗。画家让她在这幅画中裸体坐在林中溪边的草地上,与两个穿衣绅士一起作伴。画法上摆脱了传统绘画中精细的笔触和大量的棕褐色调,代之以鲜艳明亮、对比强烈、近乎平涂的概括型色块,对传统绘画进行了大胆革新,这一切都使得官方学院派不能忍受。这幅画的最大价值,还在于马奈与古典派裸女画法的决裂。他画笔下的裸女敢于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欣赏画的观众,而陪伴她的两位男子穿的不是历史服装,而是一身当时的时尚服饰。考陶尔德协会的约翰·豪斯教授说:"在《草地上的午餐》中,观众可以感受到一种率直的挑衅。一位现代妇女裸着身子与两位穿着衣服的男子坐在一起,显然是‘伤风败俗’的。如果你心中有的是河神仙女等,此  相似文献   

14.
张斌 《科学大观园》2009,(11):F0003-F0003
美国画家特丽丝.尼尔森的绘画艺术素以形象饱满、刻画细腻、表现大胆真实而著称,体现着她对文学作品的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力,她十分注重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对各种绘画技术的灵活运用能力。在特丽丝的作品中,你可以充分感受到她作为女性的细腻,她总是努力把世间美景的诗情画意和独特神韵传达给读者。  相似文献   

15.
据国外媒体报道,分布在埃塞俄比亚、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等非洲国家雨林中的杜若属植物Polliacondensata高1英尺6英寸(约合45厘米)。它们披着绚丽金属蓝外衣的果实小而圆,被誉为科学界已知色彩最丰富的果实。这种果实的细胞能够反射不同颜色的光线,也因此拥有点彩派绘画作品风格的外表。点彩是印象派画家惯用的一种绘画技巧,通过描绘一系列点形成立体感。  相似文献   

16.
艺术鉴赏     
《波蒂纳里祭坛画》(又译:波蒂奈伊祭坛画)1476年油画佛罗伦萨乌菲齐博物馆雨果·凡·德·古斯(又译高斯)出生于1435年,其主要美术活动在根特。艺术风格上与凡·艾克十分相近,也属于根特画家的行列。古斯的艺术生命不长,32岁登上画坛,47岁就去世了,绘画活动仅15年。可是作为尼德兰一位承前启后的绘画大师,他的实践是有一定影响的。这一幅祭坛画约作于1476  相似文献   

17.
古往今来,众多教育模式主要归属于两种范式:古典博物范式和数理范式。在古代,博物学占据主导地位,绝大多数教育都是古典博物范式教育;近代以来,数理范式教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教育模式,如通识教育、素质教育、STEM/STEAM教育,都属于数理范式教育。在原有范式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一种新范式——“博物教育”——出现的可能。在现代博物传统和数理传统相兼容互动的背景下,基于博物论和认知科学的发展,新博物教育被提出来,它是一种具有建设性价值的整全性的新教育范式,有其自身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18.
应朋友之邀去“巴比松画廊”,据说画廊的主人是一个知青,年轻的时候曾经有过关于做画家的理想,而上山下乡把他的理想碾得粉碎,后来出了国,再后来他回国开办了画廊。在探访过程中得知并记住了巴比松是法国的一个小村子,因为自然风景十分适合画家写生,便有很多画家来到这里,油画中因此有“巴比松派”一说,以画静物闻名。  相似文献   

19.
《科学大观园》2014,(8):44-46
<正>荷兰绘画市场完全仰仗普通民众的支持,因而如果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任何东西都卖不出去,在17世纪荷兰画家就能十分留意市场需求和顾客意愿。例如,作为17世纪30年代顶尖肖像画家的伦勃朗,在他的委托订件中,肖像画开出的润笔费令人咂舌:一幅单人画收100荷兰盾;全身肖像得收500盾;双人肖像则要800盾。当时一般中产阶级年收入仅500盾,伦勃朗的市场号召力实在非同凡响。但他十分清楚荷兰画家的地位,伦勃朗曾坦率表达自己的不满:"在弗兰德斯人们非常尊重鲁本斯,让他做大使,我听说,西班牙有一个  相似文献   

20.
紧跟着幕府江户时代开始和结束的日本浮士绘,虽然只在市井中风光了200多年,今天却依然能引起关注,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它对西方印象画派产生的巨大影响.19世纪下半叶,在本土从未受到过重视的浮士绘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欧洲后,以二维空间、色彩平涂和市民题材呈现出的浓郁鲜活的东方情调,竟然为被摄影技术冲击得几乎没有出路的西方绘画带来了灵感,给印象画派画家打开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