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自我妨碍和学校适应三者间的关系。方法: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自我妨碍行为倾向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为研究工具对467名大学生进行了统一问卷施测。结果:(1)学生完美主义、自我妨碍和学校适应三者间彼此存在显著相关;(2)自我妨碍和完美主义对学校适应的回归分析都显著(R2=0.181,p〈0.05;R2=0.201,p〈0.05)。结论:完美主义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我妨碍对学校适应具有显著地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为了解服刑人员人际信任及其与心理控制源、防御机制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防御机制问卷对随机抽取福建省监狱共572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表明:(1)服刑人员人际信任水平在各种客观变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服刑人员人际信任水平与心理控制源成显著正相关;(3)人际信任水平与不成熟型防御机制成正相关,与成熟型防御机制成负相关;(4)从对人际信任水平的影响程度上看,心理控制源影响最大,防御机制次之.  相似文献   

4.
文章考察了大学生安全感的基本情况,探讨大学生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可为大学生合理对待人生以及进行自我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采用问卷法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57.81±8.942);安全感与自我接纳呈负相关(r=-0.629,P〈0.01);安全感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正相关(r=0.345,P〈0.01);自我接纳对安全感有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安全感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安全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安全感与自我接纳程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自我接纳和社会支持对安全感都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学生羞怯量表、自我同一性状态问卷和学校社会行为量表对76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以分析羞怯、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学校适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羞怯总分与社会能力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同一性延缓、获得得分与社会能力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同一性扩散得分与社会能力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同一性延缓、早闭、扩散得分与反社会行为得分呈显著正相关.2)羞怯得分与同一性延缓、早闭、扩散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与同一性获得得分呈显著负相关.3)同一性延缓、扩散和获得在羞怯总分与社会能力得分之间均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高中生羞怯、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密切,羞怯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学校适应,也可以通过同一性延缓、扩散和获得3种状态间接对学校适应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自我接纳问卷对孝感市孝南区120名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服刑人员的SCL-90的总均分和阳性因子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上均分显著高于普通人常模,而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要显著低于中国普通人群常模;高低不同自我接纳水平的社区服刑人员在总均分以及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存在显著差异,低自我接纳者在在这些因子上的得分更高;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接纳对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自我接纳因子能够较好地解释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7.
8.
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对特殊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特殊儿童父母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特殊儿童社会适应问卷》对221名特殊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特殊儿童父母的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自我效能感各维度以及社会适应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2)自我效能感在父母社会支持与特殊儿童社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社会支持程度与自我效能感对促进我国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氏中国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我和谐量表测量500名大学生。结果:内外向性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正相关,精神质以及神经质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负相关,社会支持与自我和谐呈显著的正相关。社会支持在精神质与自我和谐之间发挥着完全中介作用,在内外向性、神经质与自我和谐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验证了社会支持是人格特质与自我和谐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结论:人格特质通过社会支持的中介影响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0.
张海涛  杨舟 《科技信息》2008,(15):257-25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施和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人们对大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越来越关注。近年来,尤其对大学生如何更好的适应社会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本文主要从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关系的角度来浅谈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问题,使其更好的面对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达到社会化和个性化协调发展,形成大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运用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选择230名西藏藏族听力残疾儿童,探索多元文化背景下藏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模型。发现藏族听力残疾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与社会支持相关系数为0.611,与生活满意度相关系数为0.507,它们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主观支持与客观支持变量联合解释社会适应行为变量51.8%的变异量,支持变量与社会适应行为变量联合解释生活满意度变量59.4%的变异量。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不存在直接效果,而是通过社会适应行为这一中介变量间接地对生活满意度产生效应。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可以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心理健康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2所高职院校456名高职生进行自我和谐、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的评定分析。结果显示:在所测评的3种自我和谐因子中,高职生所面临的主要自我和谐问题是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高职生所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依次为:家庭支持、其他支持、朋友支持;高职生自我和谐、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之间有密切关系,且相关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社会支持对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入学适应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针对568名重庆地区2017级高职新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新生入学适应总体表现为不平衡性;高职新生感受到的各方支持源的支持水平不同;高职新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水平和他们入学适应水平呈正相关;大学同学支持型的新生入学适应最好,特别是在情绪状态方面要优于其它支持类型的新生;改善高职新生入学适应状况一种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其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听障儿童情绪理解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年级的调节作用,为提高听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建议。方法:采用调查法研究四到六年级的64名听障儿童和88名健听儿童的社会适应水平和情绪理解能力。结果:1)健听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和社会适应水平显著高于听障儿童;2)情绪理解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在听障和健听儿童中的模式一致;3)年级对情绪理解和社会适应的调节作用显著,在四年级时情绪理解不影响社会适应,从五年级开始,随着情绪理解得分的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结论:听障儿童的情绪理解和社会适应水平与健听儿童之间存在差异,但并未出现发展阶段的落后。研究结果显示:在听障儿童社会适应的干预中,教育者应注重情绪理解的作用,抓住与社会适应密切相关的反思情绪的快速发展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状况以及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与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和生活满意度量表(LSS)对90名新入狱的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服刑人员的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低于常模;(2)服刑人员学历水平的高低与其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呈正相关;(3)服刑人员年龄的大小与刑期的长短呈正相关;结论服刑人员的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低,其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的高低与学历水平高低、年龄的大小呈正相关。生活满意度和社会支持度的高低对犯罪行为有潜在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和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对1063名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服刑人员的生命意义感普遍较低;人生意义体验得分低于大学生,人生意义寻求感得分高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大五人格中的神经质负相关,与其它四个维度正相关。得出结论为:生命意义感与大五人格显著相关;大五人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生命意义感。  相似文献   

17.
18.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寻大学生自我认同、组织认同和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大学生自我认同对班级认同、学校认同和自尊具有直接而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可通过增强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来提升其对班级、学校的认同程度以及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探讨学校适应对心理韧性与学业投入的关系是否具有中介作用,考察心理韧性通过学校适应对学习投入的中介过程是否受到学业情绪的调节.方法:使用目标抽样法,采用学习投入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性问卷和青少年学业情绪量表对4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韧性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的学习投入;学校适应在心理...  相似文献   

20.
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时自己行动的控制或主导即自我效能感无疑是求职的关键.本文对社会支持(大学生的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时学生各方面的帮助)与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自我效能感两者关系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高等院校就业指导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