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2011年第1期"主编心语"栏目谈的是有关博士生的话题[1].本期(第2期)考虑到一些博士生导师的要求,谈谈有关博士生导师的话题.此后,本刊将在单期的"主编心语"中讲"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而在双期中谈"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本期谈一谈当好博士生导师的责任和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开设于2007年,由本刊主编冯长根教授倾情打造,截至2014年5月共完成203篇,共计40余万字。7年间,作者围绕研究生如何学习做科研、青年研究人员如何提升科研水平、博士生导师如何指导博士生等系列话题现身说法,分享心得,文章切中要点,平实生动。部分篇目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以"走向成功"丛书形式结集出版。《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历年文章系列2014年博士生的成功之道(29~44)2013年博士生的成功之道(1~28)2012年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1~35)  相似文献   

3.
2010年,<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一直谈的是"年轻科研人员如何走向成功",到第24期该系列写到第52篇,讲到如何"全面指导自已的工作与发展".今年,将从博士生肯定要经历的,8个典型场合,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墓础".今天讲第一个:与导师见面.上一次讲这个系列题目,是从本刊2007年第9期开始,至2008年第19期,讲了34篇.本系列将讲18篇.  相似文献   

4.
 新学期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博士生和博导都该进入了科研工作逐日紧张的状态。这当然会带出来些许的焦虑。若你当真有这样的体念,我建议你不妨看一遍本刊从2007年第9期到2009年第19期上的“主编心语”栏目文章《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此文详细介绍了如何面对博士生们必定会碰到的各项任务和那些挥之不去又时不时会冒出来的焦虑。如果你是一位博导,希望你能帮助(协助)博士生善用文中的各项务实建议。如果你是一年级刚进入研究的博士,就从头读一遍此文,34篇文章基本是按你目前进度相关的顺序安排的。二、三年级的博士可以跳着看或读一下去年本刊“主编心语”栏目单期所发的文章(《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中相关篇目,第36期封一刊登了18篇文章的目录。  相似文献   

5.
 《科技导报》“主编心语”栏目近期刊出了冯长根老师的“再谈博士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之“博士论文评审”和“博士论文答辩”2篇文章。读过之后,我心里非常激动,4年前参加博士论文答辩的情景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6.
现在,你找到了一份从事科学技术的工作。你可能会想,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博士生,"现在我可以脱掉学生装了"。有一些人会想,"我终于可以干一番了。"的确如此,但不知你想过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你现在的目标是什么?我在本刊"主编心语"刚刚结束的系列文章"研究生如何夯实成功科研生涯的基础"一文的"开场白"中说过,现代社会是  相似文献   

7.
 去年写“主编心语”,选择了交替写2个系列的形式,一个系列大致谈博士生们要碰到的那些事,取名“18个你必碰到的场合”。另一个系列则大致谈博士生导师要碰到的那些事,取名“怎样指导博士生打下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记得去年有人问我,这样来回写,吃力不吃力。意思是这样,原话也记不清了,甚至自己如何对答的也忘了。当然2个系列的“主编心语”到年底第36期,也顺顺利利写出来了。这多少有点像早上吃早饭,中午吃中饭,互不打架,所以从年初也就从没担心过,也说不出其中的理。  相似文献   

8.
为科技人员服务是中国科协的宗旨,也是《科技导报》宗旨。本刊自2007年第9期开始开辟了"科技人才招聘"栏目,向博士生、博士后、讲师、副教授、教授读者们提供当期最新的高层次人才岗位(及奖学金)信息;从第15期开始,又增加了海外招聘新闻。为了给博士生毕业和博士后出站时求职、应聘、创业提供指导,本刊自2008年第1期始开辟"走向职场"栏目。通过专家撰稿,已在岗的博士生等讲述自己求职、就业的经历和成功事例,帮助博士生和博士后学会如何应聘、如何推销自身,如何创业和发展。本期开篇文章给即将走上职场的读者朋友一些温馨的提示。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9.
"走向职场"栏目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生就业教育指导研究专家程基伟博士主持,期望通过业内专家撰文,或有关人士讲述自己求职、就业的经历和成功事例,帮助博士生和博士后学会如何应聘、如何创业和发  相似文献   

10.
《科技导报》是我比较喜欢的科技类杂志,所刊载的一些思考性文章和科技论文让我收益匪浅。近期刊载的主编心语关于如何培养研究生的文章让我深有感触,文章中一些观点和经验对于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我是一名年轻的博士生指导教师,一直也在思考如何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