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论述了退火加热温度对M42高速钢盘条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退火加热温度为880℃时盘条组织中的碳化物细小、分布均匀且此温度下盘条的断面收缩率最好,利于盘条的拉拔。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含氮量的SWRH82B盘条在组织和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利用液压万能试验机对盘条进行拉伸试验,利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盘条的微观组织、拉伸断口及第二相析出情况。结果表明:增氮使索氏体组织的层片间距更细小;增加1.38×10-4的氮可使盘条的屈服强度提高8MPa、抗拉强度提高28MPa、延伸率降低1.8%、断面收缩率降低5.8%;高氮盘条比低氮盘条的拉伸断口上有更多的夹杂物;高氮盘条中的析出物更多且分布较弥散,析出物主要集中在位错线或原奥氏体晶界上,经标定,析出物中含有细小的V(C,N)颗粒。 相似文献
3.
用光学显微术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30、40、60、T8、T12钢马氏体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越高,获得板条马氏体的量越多,奥氏体化温度超过某个临界值时,中高碳钢均可获得全部板条马氏体组织。钢的含碳量越高,获得全部板条马氏体的临界奥氏体温度越高。在该温度以下淬火时,30、40、60钢先形成板条马氏体,后形成片状马氏体;T8、T12钢先形成片状马氏体,后形成板条马氏体 相似文献
4.
采用压力-膨胀仪测定了高碳钢经控制轧制后,在连续冷却下珠光体的相变温度;并分析了不同控轧参数对珠光体相变温度影响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形变使连续冷却下珠光体的相变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Cr17Ni2钢显微组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000℃以下加热,在晶界和相界存在未溶的(Cr、Fe)_(23)C_6型碳化物,1050℃加热淬火,残留的碳化物已全部固溶,得到以板条马氏体为主的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奥氏体化温度对显微组织中孪晶数量和形态有很大影响,结合力学能分析可知,钢中存在的孪晶对韧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轧制工艺和退火温度对TC4ELI钛合金厚板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工艺1轧制后的板材显微组织为双态组织;采用工艺2轧制后板材的显微组织为网篮组织。将网篮组织板材在不同温度下退火后发现:退火温度低于900℃时,板材显微组织没有明显变化,仍为网篮组织;退火温度为940℃时,板材显微组织中出现了再结晶现象,一部分条状α相变成等轴状α相,网篮组织向等轴组织过渡。合适的退火温度为780~900℃。 相似文献
7.
8.
通过热模拟实验,在5~120℃/s加热速率下对低碳微合金钢进行奥氏体化处理。根据膨胀量-温度曲线、微观组织、母相奥氏体晶粒和第二相颗粒表征结果,研究了加热速率对低碳微合金钢相变和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率的增加,钢的Ac1、Ac3温度显著升高,奥氏体相变区间收窄,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在更高温度下进行。高加热速率导致未回溶的第二相NbC颗粒体积分数和亚结构缺陷增多,从而提升了综合强化效果。此外,奥氏体化温度对冷却过程中相变的影响程度大于保温时间,故优先采用较低的奥氏体化温度有助于细化母相奥氏体晶粒。综上所述,快速加热技术可促进初始奥氏体组织的细化和晶粒均匀化,证实了其在制备微/纳米超细晶钢工艺上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不同基体组织轧制白口铁的金相组织,磨损表面和机械性能的分析,研究了具有不同基体组织轧制白口铁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轧制白口铁的磨损机理随其基体的不同而变化,贝-马复合基体的轧制白口铁具有很强的抵抗冲击磨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凝固条件对AlSi7Mg合金半固态加热时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电阻炉研究了凝固条件对AlSi7Mg合金半固态加热时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电磁搅拌的AlSi7Mg合金在589或597℃下保温,在较短的时间内(5 ̄10min),共晶体即可重熔,α相可转变为球状,而且保温温度越高,试样共晶体重熔和α相球化的过程越快;相比较,未电磁搅拌的细小枝晶的AlSi7Mg合金在同样的加热温度下,即使保温60min,也无法获得完全球状α相的半固态组织。 相似文献
11.
高速线材轧制全程温度曲线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form模拟计算加热炉铸坯温度分布,并通过"黑匣子"试验验证,当加热时间为70 min时,铸坯心部与表面温差约66℃,80 min时降到15℃. 模拟计算轧制和水冷过程心部和表面温度曲线,并通过测温仪验证,得出准确的摩擦热、塑性变形热以及水冷换热系数模型. 采用Fluent模拟计算风机的风场,使用手持测风仪验证,再建立盘条搭接点温度模型,计算出风冷线上强迫对流换热、自然换热和辐射换热系数以及相变潜热,使用热成像仪测温验证. 模拟与试验结果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2.
张国滨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2)
针对唐钢高速线材厂的生产实际,借助于理论与实验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高速线材在承受变形时其内部因奥氏体再结晶导致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除粗轧阶段中的强迫咬入道次以动态再结晶为主以外,其它道次以亚动态再结晶为主。个别道次仅发生少量的静态再结晶,这对组织性能及轧制负荷均有不利影响;此外发现,对高速线材轧制,Z因子对动态、亚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与否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变形程度的大小。作为将理论与实验的研究应用于高速线材生产现场的初步尝试,为在实际中控制与预报高速线材的组织性能以及提高轧制负荷的计算精度提供了奥氏体再结晶规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高速线材热连轧时组织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滨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1,23(2):6-12
针对唐钢高速线材厂的生产实际 ,借助于理论与实验模型 ,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了高速线材在承受变形时其内部因奥氏体再结晶导致的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除粗轧阶段中的强迫咬入道次以动态再结晶为主以外 ,其它道次以亚动态再结晶为主。个别道次仅发生少量的静态再结晶 ,这对组织性能及轧制负荷均有不利影响 ;此外发现 ,对高速线材轧制 ,Z因子对动态、亚动态再结晶的发生与否影响不大 ,主要影响因素是变形程度的大小。作为将理论与实验的研究应用于高速线材生产现场的初步尝试 ,为在实际中控制与预报高速线材的组织性能以及提高轧制负荷的计算精度提供了奥氏体再结晶规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加热温度对TRIP钢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室温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膨胀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不同加热温度下实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不同加热温度对CCT曲线和冷却试样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由完全奥氏体化温度降低到两相区内较高温度时,CCT曲线中铁素体转变区左移;当加热温度处在两相区范围内时,随着加热温度的降低,铁素体转变被推迟,使得CCT曲线右移;新生铁素体外延生长方式和奥氏体中碳富集程度的差异是导致上述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商用marc/mentent有限元软件,利用marc软件的用户扩展接口,开发fortran语言相变潜热处理模块,模拟高碳钢线材在斯太尔摩线上的传热及相变过程,所得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运用该模拟研究平台可对现场控冷工艺进行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比研究了采用包套轧制工艺及普通冷轧工艺制备的TA15 钛合金薄板的纵、横向微观组织及室温和高温拉伸力学性能。研究表明:两种工艺获得的钛合金板纵、横向微观组织的物相、尺寸、体积占比相似,纵向维氏硬度较横向的高。热轧工艺与冷轧工艺制备的钛合金板相比,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力学性能纵横向差异小、综合性能更好、室温屈服强度更高,呈现出“横向大于纵向、热轧大于冷轧”的对比特征。热轧工艺可弱化织构的方向,使成品钛合金板呈现出“强度高、屈强比大、纵横差小”的拉伸力学性能特性。 相似文献
17.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manufacture of SWRH82B high carbon steel wire were discussed by sampling and testing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steel from the workshop. To solve the problems, the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for thermal simulation were optimized, and the thermal simulating experiments were carded out on a Gleeblel500 thermal simulator. The process parameters for the manufacture were optimized after analysis of the data, and the productiv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fter the water box in front of the no-twist blocks was reconstructed, to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loop layer. The results from the productiv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cooling rate of 10-15℃/s was reasonable before phase transformation, about 5℃/s during phase transformation, and 600-620℃ was the suitable starting temperature for phase transformation. The ultimate strength of the Ф11.0 mm wire was increased to 1150-1170 MPa with an increase of 20-30 MPa, the percentage reduction of section was to 34%-36% with an increase of 1%-3% by testing the finished products after re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8.
对C92DA帘线钢进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测定,观测其热处理后的室温相组织和维氏硬度,研究控冷工艺及奥氏体化温度对C92DA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使C92DA钢获得最佳组织性能的控冷速率为10℃/s,奥氏体化温度为900℃;C92DA钢珠光体转变温度随冷却速率增大而降低,转变时间随冷却速率增大而缩短;C92DA钢珠光体片层间距随冷却速率增大而减小,片层排列方向趋于紊乱。 相似文献
19.
Two thermomechanical coupled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FE)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predicting the 12-pass continuous rolling process of GCrl 5 rod and wire steel. The distances between stands in the proposed models were se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values, and the billets were shortened in the models to reduce the calculation time. To keep the continuity of simulation, a technique was developed to transfer temperature data between the meshes of different models in terms of nodal parameters by interpolation functions. The different process variables related to the rolling process, such as temperature, total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equivalent plastic strain rate, and contact friction force, were analyzed. Also, the proposed model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an excessive spread in width. Meanwhile, it was also utilized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the roll diameter change on the simulated result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rolling force. The simulated results of temperature are found to agree well with the measured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0,(Z1)
对孔型中轧制的力能计算 ,目前无论是理论模型还是经验、半经验模型 ,计算结果均偏差较大。本文在研究传统与现代的各种计算模型与方法的基础上 ,开发出热轧棒、线材轧制时的力能计算软件。本软件对轧制压力的计算首次提出并采用了考虑奥氏体再结晶变化的修正函数 ,使预报精度大大提高 ;对轧制力矩的计算首次考虑了变形区几何参数对力臂系数的影响 ,从而使力矩的计算更为贴近实际。经唐钢棒材厂、大亚湾棒材厂的测试与试用 ,轧机负荷的最大偏差为 1 0 %左右 ,电机负荷的最大偏差为 1 5%左右 ,从而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