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中晚期,其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在我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逐渐成为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案,其特点是准确性高、创伤小、出血少,可延缓肿瘤生长,延缓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肝癌介入治疗的过程中,有效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术前术后心理健康、平稳,对治疗积极配合,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3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300例手术治疗的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经外科手术切除治疗3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2.7%。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8.2%、26.7%、17.2%、10.8%;<5 cm的肝癌切除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54.5%、34.3%。34例二期肝切除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70.0%和58.3%。规则性肝切除术与非规则切除术比较,1、3、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微波凝固切肝法出血量少,出血量与其他控制出血的方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巨大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手术安全,疗效满意;微波凝固后断肝,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二期手术切除可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肝癌的早期诊断、肿瘤进展的监测、疗效判定、复发和患者生存率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的实验室血清标志物有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血清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其同工酶、人高尔基蛋白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  相似文献   

4.
5.
分析了福建省的莆田、厦门两市182例原发性肝癌(PHC)病案的临床特点,探讨与HBV感染、HB之间关系,以及观察其中部分病例。采集其血清作HBV标志物检测,PHC患者129例HBsAg阳性77例,阳性率59.69%(R-PHA),比当地自然人群调经4.29%高出12.91倍,61例PHC血清作HBV标志物检查(EIA),有91.80%病例感染HBV,比配对对照组感染率8.20%高出10.20倍(P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护理经验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5年我院所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前后,由于精神因素、体质差异、化疗药物等的作用,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紧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结论:通过正确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可以使肝癌介入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副作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从血清甲胎蛋白和a-L-岩藻糖苷酶联合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联合检测、血清AFP,CAl9-9,CYFR21-1的联合检测、AFP与GGT,ALP,LDH的联合检测等综述了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9.
王兴东  张志勇  范彬 《甘肃科技》2021,(13):175-178
观察与评价胆胰颗粒治疗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疗效.回顾性总结并分析甘肃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诊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TACE术及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胆胰颗粒,比较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症状、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时间等.治疗组中恶...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对原发性肝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9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应用腹腔镜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肝癌外科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各时间段术后肝功能情况、术后患者肿瘤复发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术后1 d肝功能各项指标参数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a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术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创伤及肝功能影响小,术后并发症少,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后肿瘤的病理及某些分子生物学的变化。方法:从1992年1月到1997年12月,结合临床对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术前曾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的117例标本作大体病理、镜下病理、免疫组化方法的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蛋白及抑癌基因p53PCR技术的检测。结果:肉眼见坏死组织约占肿瘤体积不到50%的有32例,坏死占50%~90%的有54例,90%以上而有未完全坏死的有18例,100%的有13例。镜下仍见有肿瘤细胞的有111例,全部为坏死组织而未见肿瘤细胞的有6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指数的有72例(649%),p53表达强阳性的有85例(766%)。结论:本组资料表明,肝动脉栓塞化疗能使大部分肿瘤细胞坏死,但仅有极少部分全部坏死,而未坏死的肿瘤细胞增殖活跃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均存在不足。在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38870757,39770838,39870794,39927001,30240041)的资助下,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董宝玮教授与航天部207研究所及北京工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联合开展了微波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新型微波治疗仪的研制,取得了重大进展,临床治疗肝癌取得了成功。 董宝玮教授领导的课题组进行了860次离体和201次在体实验,证实了当微波辐射天线的裸线长度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HH信号通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变化。方法:RT-PCR反应检测肝癌细胞中SHH的mRNA表达结果,MTT法测定重组SHH-N及cyclopamine对肝癌细胞生长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重组SHH-N及cyclopamine对肝癌细胞中MMPs及PI3K/Akt的影响。结论:SHH信号通路对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调控作用,激活SHH信号通路可上调MMP-2、MMP-9蛋白表达,MMP-2、MMP-9和Akt磷酸化是SHH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有时缺乏特异性,常酷似慢性肝病。但晚近有报道发现,原发性肝癌的某些临床表现,如腹泻,在普通肝病中并不常见,因此,有助于肝癌的发现。笔者对一组原发性肝癌病人腹泻的发病率进行了研究,并与未并发原发性肝癌的肝硬化对照组进行了比较。1临床资料23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病人中,男1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5±7(45~7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为62.5±8(44~77岁),二组无差异。两组均有肝硬化,其中病因不明33%,嗜酒者28%,肝炎后性(HBsAg )39%。在入院前3个月内,11例肝癌者(47.8%)有至少一次的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能切除的肝癌的外科综合治疗。方法 对18例中、晚期肝癌采用肝动脉、门静脉双相插管介入化疗免疫治疗。结果 1疗程后肿物体积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腹水减轻。结论 双相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74例,其中35例行单纯TACE治疗(TACE组),39例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联合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癌活性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联合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C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E钙粘连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均明显低于TACE组(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的4.4个月(P0.05);联合组1 a生存率为10.26%,明显高于TACE组的0.00%(P0.05).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p16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丢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抗癌基因P^16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变异情况,采用判别技术研究34例原发性肝癌及其癌组织。结果显示、1例原发性肝癌存在P^16Exonl纯合子缺失,15例原发怀肝癌存在P^16Exon2纯合子缺失,其余的19例肝癌及所有的癌周组织无P^16基因纯合子失,研究结果表明P^16基因的缺失与原发性肝癌的发展发展密切相关,并提供了肝癌第9号染色体基因变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1998-2006年的肝病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62例,其中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 33例、对照组肝硬化或癌旁组织14例、肝脏良性肿瘤(血管瘤、肝囊肿) 15例.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PHC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了解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33例PHC标本中有14例观察到HP的存在,而对照组肝硬化和肝脏良性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HP的存在.证明PHC组织中存在HP感染,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证实HP感染很可能是PHC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为PHC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自体和异体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对癌症患者采用个体化治疗,用患者自体、同种异体外周血进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扩增,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CIK、DC-CIK表型,然后采取静脉回输、皮下淋巴结注射和肝动脉灌注多种方法,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自体和异体的CIK细胞联合DC细胞治疗。结果显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为该类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