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艺术史学家E .H .贡布里希所著的《艺术发展史》从古埃及一直讲到 2 0世纪中叶。与一般美术史不同 ,他既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 ,也不是用一些以“主义”为名的概念去削足适履 ,而是描述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他认为 ,艺术家是在不断解决由社会和艺术传统自身所提出的问题 ,从而形成了“艺术”的发展。一开始 ,他就似乎骇人听闻地说 :“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 ,只有艺术家而已。”当然 ,当我们大致读过他所讲述的历史 ,再看到他说艺术的故事是“各种传统不断迂回 ,不断改变的故事”时 ,就会真正明白他的意思。这一说法的高明之处…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育中的个性发展并不是情感的肆意发挥,是建立在对艺术真正的理解认知之上,而这种理解和认识是需要通过学习而逐渐掌握。美术教育者有责任去解决个性发展与传统教学的关系,把艺术教育引上一个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不似之似”是中国艺术传统的一个重要命题,清代石涛的《画语录》从其艺术本体范畴“一画”出发,赋予“不似之似”这一传统命题更加深刻、明确的美学意蕴,对传统绘画追求“气韵生动”的审美理想重新作了概括和阐释,进一步强化了“自我”在艺术创造中的地位,使之更具明显的主体个性,从而使传统山水画的美学追求得到更深入的阐释和发展。石涛美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妙造自然”论成立“妙造自然”是中国美学关于艺术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一个传统命题.“妙造”二字,与百方美学传统的“摹仿”理论恰成鲜明对照,表明中国美学很早对艺术的本质就有深刻的、辩证的理解:真正的艺术作品虽是人工制造,但又应如自然那样蕴蓄勃勃生机,而且...  相似文献   

5.
杨维桢独特的生活道路和他独特的书法艺术杨尔,方爱龙人们常说“书如其人”,若把这理解为“人品则书品”,“心画见君子小人”,则是荒谬的。但书法作为一种表现艺术,它必然要反映书家的情绪而体现出一种个性(这种个性也称风格)。这是书家的思想、生活经历、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6.
老舍在创作上标举幽默艺术的本意之一,就是确立一种平等亲切的作者一读者交往关系。他以“写家人格”、“文调”等概念,对作者一读者交往关系作了初步的中介分析,并将此分析集中运用到了幽默艺术特性的理论阐述和创作实践之中。这不仅使他发展了独具个性的小说修辞,也使他作品的作者交往姿态在其整个艺术成长过程中不断切近他所理解的真正的幽默精神。  相似文献   

7.
“非个性化”理论是艾略特诗歌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艺术情感、传统、客观对应物三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核心概念。“诗不是表现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受“非个性化”诗论的影响,新批评派提出了诗歌“本体论”。“非个性化”诗歌理论在理论发展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体用”论是叶燮文艺思想的主导思想。它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是在明清之际掀起的尊经复古思潮的历史语境中,在继承钱谦益、黄宗羲和申涵光等前辈对“温柔敦厚”新的阐释与认识的基础上,并在与汪琬的论争中,创造性地提出来的。“体用?论是对儒家“温柔敦厚”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它把艺术形式真正从儒家“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主文而谲谏”的中正和平的价值传统中解放出来,还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以真正的自由,从而在形式意义上完成了对儒家诗学的真正革命。这是其理论的进步性所在。  相似文献   

9.
石涛在哲学的高度上,赋予“一画”艺术本体论的意义,使之囊括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道”、“气”、“心”等三个重要的本体范畴所蕴含的积极的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并在时代精神的感召下,融入了明清之际启蒙主义美学思潮追求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思想,为其理论的建构和变革创新精神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陶艺作为艺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它所承载的是某一生活方式的审美思想和情趣,是创作者以“观念”与“情感”表达的一种极有个性的形式,这一“个性形式”使陶艺本身不仅以表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更是以内在的张力作用于人的心灵。“言有尽而意无穷”,就是“个性形式”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所以说,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更大限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艺术创作历来以“自然”作为美的最高境界。这一思想的渊源一般认为是道家哲学。从真正把“自然”建立为一个哲学范畴,并在美学、艺术领域发生影响来说,情况确实如此。但最根本的思想基础乃是中国人“一气运化”、万物一体的宇宙生成意识。这种宇宙生成意识使艺术的产生从“师法造化”而最终走向上“得造化之理”;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中追求直接呈现生活的本然状态,揭示人与世界的原初交融,以“忘我”的、“不自知其然而然”的自然境界为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与传统教育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不同,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其理论根据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获得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过去对典型的研究是以认识论作为哲学基础的,典型的“共性说”、“个性说”、“共名说”、“本质说”、“中介说”等都是从认识论这一视角来探讨典型,各有其合理性,但随着文艺理论研究不断向深层掘进,传统认识论的局限也就日益显露.艺术离不开人,是与人密切相关的一种价值.因而从价值论的角度研究文艺庶几更切近文艺的本质和特性.本文不是对艺术典型进行重新定义,而是意在专门剖析典型的价值内蕴.  相似文献   

15.
巩象忠 《科技信息》2010,(33):I0289-I0290
高等职业教育实行的导师制是一种以突出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导师制”。本文着重介绍了淄博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实施导师制的指导思想、实施方案、工作成效,并就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国内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文本分析 ,揭示女性文学由“五·四”时期发展到 2 0世纪 90年代之后出现的一些偏差———由于缺乏真正的个体人格独立和人道主义的大背景 ,被误置为一种消解女性 ,最终消解个性的文学 ,由此落入传统的男权文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华长印  徐青青  任红霞 《科技信息》2009,(20):I0212-I0213
本文以中国传统绘画白描在服装绘画中的应用进行阐述,通过“线”这种服装画最基本的艺术表现语言,透析传统经典在当下绘画艺术中的意义。线条是绘画的基础手段,也是张扬个性的一种体现。在进行创作中,设计师需要以流畅、多变的白描线条来构成服装画面虚实空间、明暗对比,以达到完整实现自己构思意图的目的。因为任何艺术的创新和变化都离不开自身的本源,所以只有坚持传统才能使创新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处在世纪之交的寓言作家群,以创新开拓精神出版了近百种著作,值得总结和展望:一、艺术形式和体裁上的多姿多彩。反映出寓言艺术的深化和发展;二、题材上的扩大,体现出时代性和现代化特征;三、艺术方法上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和“言不尽恚”、“顿悟”的艺术经验;既能注意情节的曲折性、荒诞性,又能“寓诸庸、发觉人们不能立即觉察的普遍”;四、追求和发掘“寓言个性”,创造出新的辉煌。但在迈进21世纪之际需要反思展望,如何注意新世纪的哲学特征和未来动向,在开阔视野和相互渗透中开拓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大悲剧,但其中也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笑,曹雪芹是善于写笑的艺术大师。全书中真正能让人物和读者开怀畅笑的有两回,一是第四十回刘老老在宴席上的表演,由王熙凤策划,鸳鸯“导演”;一是第四十二回围绕画大现园图而仍以刘老老为笑料展开的笑剧,“导演”和“主演”都是林黛玉。这两场笑剧,充分展示贾府中从太太、小姐、公子到丫鬟、仆妇特别是众小姐们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畅笑。通过写笑,表现了人物的身份,教养,个性,体态,形象等特征,也显示了作者描写热闹场面和同时刻画众多人物的高度的艺术才华。  相似文献   

20.
刘畅 《科技资讯》2006,(20):136-136
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产物,民族音乐也是如此,它要受到地域、政治、信仰、哲学、经济等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基础之上形成文化的独特性和民族精神。我们在探讨“声乐艺术民族化”问题时,就应该既关注中华大文化背景下具有中国音乐文化共性的“声乐民族化”问题,又要关注构成中华民族的声乐艺术的每一个民族的声乐艺术的个性,因为正是各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汇在一起,形成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