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将菊花茎段分别用NCT、NAA、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处理,在红、蓝、黄、自然光四种不同光质下进行水培,研究不同光质对菊花茎段根的发生及某些生理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光下茎段发根比其它光质及药剂均有效:生根早、生根率高、根数最多、最长.而且,红光处理与其它光质处理相比,苗长得壮,叶绿素含量高;从酶活性测定结果来看,蓝光处理NR活性最大.在不同光质下不同的化学药剂处理中,NCT、氨苄青霉素的根壮根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出一种标定1/4波片相位延迟量的简易方法。方法利用全自动偏振光实验系统,在两偏振片平行的情况下,测量干涉的最大和最小值。结果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较为吻合,误差在许可的范围内。结论该方法具有光路简明直观、实验步骤少、易于操作的特点,可以在多数普通院校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画中很少有表现客观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显现光感效果的作品。光感的表现在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历来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中国画中光感表现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由中国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和讲究意境表现的学说所形成的特定的审美态度所决定的。中国画表现光感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传统绘画理论,吸收西方绘画有益经验,以扩展中国画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自制的碳掺杂改性TiO2光催化剂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光催化剂的最佳活性条件.实验表明:催化剂在350℃下焙烧4 h,且负载量为3∶2时光催化活性最佳;当催化剂用量为0.3 g时,光照0.5 h甲基橙的降解率为99%以上;当双氧水用量为2 mL时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同时比较了紫外光下和太阳光下降解效果,显然太阳光下效果远远差于紫外光下的降解效果,但催化剂已经向可见光吸收范围转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机舱导光板传统设计方法下出光不均匀问题,根据球面点光源在空间中的光学传播特性以及导光板散射网点的散射原理,建立了三维坐标下的光照度模型,将拓扑优化理论与出亮度-网点直径数学模型相结合,以导光板散射网点直径为设计变量,以光照度-网点直径数学模型为目标函数来建立拓扑优化模型,推导出了一种基于拓扑优化方法的导光板散射网点出射照度的最优化设计方法。利用MATLAB编程对模型进行最优化求解和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归一化,最终得到基于MATLAB程序下的导光板散射网点模拟仿真效果图,实现了通过导光板反射光的亮度最均匀化。将仿真结果与现有传统的光学软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显示该方法下的散射网点仿真效果及出光均匀度优于传统光学方法下的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呼伦贝尔克鲁伦克流域典型草原作为研究区域,以不同放牧梯度上草原群落代表性物种羊草为研究对象,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对不同放牧梯度上羊草根系的形态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放牧强度对羊草根系深度、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根系总体积、根尖数和根平均直径都有明显影响;中度放牧处理下,羊草根系深度、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根系总体积和平均直径都高于轻度放牧和重度放牧,轻度放牧的根尖数高于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处理;羊草的根系直径和根系体积是反映其对环境干扰最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取了20种太原市园林绿化中新引进的优良花灌木,选择蛭石、河沙两种材料为基质.进行了全光照嫩枝扦插繁殖试验,多数种类的成活率达到70%.为扩大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CIRAS-3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了不同盐渍条件下海滨锦葵在不同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通过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光合参数和拟合曲线进行比较,探讨盐胁迫下海滨锦葵的光响应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海滨锦葵的净光合速率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另外,从相对误差和决定系数来看,除了指数模型,其他3个模型在不同盐胁迫的海滨锦葵中均适用;发现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表观量子效率明显降低。对照条件下直角双曲线模型的拟合度最高,100 mmol·L-1和300 mmol·L-1 NaCl处理条件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为海滨锦葵的最适模型,200 mmol·L-1 NaCl处理条件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的拟合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苇叶绿色素的提取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碱性条件下,用65%食用乙醇提取新鲜苇叶中的绿色素,研究了它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色素在碱性条件下对热、光稳定性好,对大部分金属离子也有很好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光照条件对浙江楠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珍稀树种浙江楠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光照条件下浙江楠幼苗的生长及某些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光照条件对苗木单株分枝数日、叶片数日和冠幅均有极显影响,遮荫条件下苗木单株分枝数日、叶片数目和冠幅均有所下降;(2)遮荫条件下,浙江楠单叶面积变化不大,但是单叶干重变化较为明显,比叶面积增大,但比叶重减少,表现为低的光合能力;全光条件下,单叶干重最大,表明叶片内部干物质积累多;(3)遮荫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均表现为增加,有利于在弱光下提高苗木光合能力;(4)全光和弱度遮荫条件下,苗木具有较大的净光合作用速率,苗木生长旺盛,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多,生物量增加。重度遮荫时,苗木具有较小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较少,生长缓慢,生物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长白山北坡不同林型天然次生林下空间尺度及方位间的光强衰减特征。【方法】以吉林东部长白山北坡天然次生林5块0.6 hm2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样地内乔木生长及光强衰减状况,对林型、空间尺度及方位进行划分,采用移动窗口法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森林群落结构对林下光强衰减的影响。【结果】吉林东部天然次生林乔木胸高断面积与林下光强衰减率相关性显著(P<0.01)。随着空间尺度增大,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大部分林型在内侧窗口达到10 m×10 m时,光强衰减率与乔木胸高断面积显著正相关(P<0.01),在25 m×25 m尺度时相关系数最大,内侧窗口周围10 m内的乔木也与内侧窗口下的光强衰减率显著正相关(P<0.01)。东侧、南侧的树木对于内侧窗口下的光强衰减率影响比西侧、北侧影响更大。【结论】通过移动窗口法可以分析不同林型乔木对于林下光强衰减的影响范围,与耐阴树种相比,喜光树种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在更多尺度下显著相关;在(10 m×10 m)~(40 m×40 m)的尺度范围内,多数林型乔木胸高断面积与光强衰减率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致病机理,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并对感染中国对虾的胃组织进行了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特征的系统观察.观察结果表明胃是该暴发性流行病病毒首先感染的主要的靶器官之一,暴发性流行病病毒能侵入胃壁多种细胞并在其中复制,其中,胃上皮细胞是该病毒的主要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4.
使用光合有效光量子数密度(PAR)均为100 μmol/(m2·s)的白光(对照)、红光和蓝光, 对对数生长期的嗜热蓝细菌PCC6715进行培养, 以期探明不同光质对不表达藻红素的蓝细菌光适应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同光质培养对数生长期PCC6715的过程中, 与白光相比, 干重在蓝光下明显增加, 红光下明显减少; 红、蓝光质对光合色素合成产生影响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有所不同; 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在蓝光下明显提高, 红光下明显降低, 培养6天后, 红、蓝光条件下的Fv/Fm均趋于稳定。蓝光有利于PCC6715的生长, 红光不利于PCC6715的生长; 同时, PCC6715在红、蓝光质中均产生适应性生长, 藻蓝素的减少使PCC6715在红光中发生适应性生长, 蓝光中PCC6715发生适应性生长是由于藻蓝素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人工控温条件和自然光温条件,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因子中,光期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花粉可育率随光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然条件下,该水稻具有两个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即7月25日前抽穗为不育期,7月29日—9月2日抽穗为可育期,9月5日后抽穗进入稳定的不育期。  相似文献   

16.
Regulation of flowering time by light quality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Cerdán PD  Chory J 《Nature》2003,423(6942):881-885
The transition to flowering in plants is regula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light. Plants grown under dense canopies or at high density perceive a decrease in the ratio of red to far-red incoming light. This change in light quality serves as a warning of competition, triggering a series of responses known collectively as the 'shade-avoidance syndrome'. During shade avoidance, stems elongate at the expense of leaf expansion, and flowering is accelerated. Of the five phytochromes-a family of red/far-red light photoreceptors-in Arabidopsis, phytochrome B (phyB)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role in shade-avoidance responses, but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phyB regulates flowering in response to altered ratios of red to far-red light are largely unknown. Here we identify PFT1 (PHYTOCHROME AND FLOWERING TIME 1), a nuclear protein that acts in a phyB pathway and induces flowering in response to suboptimal light conditions. PFT1 functions downstream of phyB to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FLOWERING LOCUS T (FT), providing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a light-quality pathway that regulates flowering time in plants.  相似文献   

17.
颜色是决定翡翠价值的重要因素,目前国标对红-黄色翡翠没有建立完整的分级体系,因此对翡翠的红-黄色进行分级研究十分必要。颜色分级离不开背景与光源,本文从色度学角度出发,基于CIE 1976 L*a*b*均匀色空间,在D65光源、CWF光源和A光源照射下对红-黄色翡翠样本的L*、a*、b*值进行测量,进而计算出彩度值C*及色调角ho,结合统计分析证明,A光源为红-黄色翡翠的最佳照明光源,D65标准照明光源可作为红-黄色翡翠的最佳评价光源。由于背景变换对样本颜色参数影响较小,因此选取与标准光源箱表面灰度相同的孟塞尔中性背景N7色卡为最佳显色背景。本实验结果表明,在D65光源与N7色卡背景下,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最终可将翡翠红-黄色分为七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走马胎(Ardisia kteniophylla)在生境适宜性中对水分及光照的需求特性,以2年生的走马胎幼苗为材料,设置3个水分水平(90%-100%、70%-80%及50%-60%土壤持水量)与3个光照水平(30%-40%、20%-30%及10%-20%透光率)的双因素试验,分析不同水分及光照条件下其生长指标、生理指标、光合特性及总皂苷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较强的光照(L1,30%-40%透光率)和低水分逆境(W3,50%-60%土壤持水量)下,走马胎丙二醛含量积累增多,导致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促进了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合成,使得株高、茎粗及生物量等的增长受到抑制;走马胎总皂苷的积累在W3逆境下大量合成积累;光合特性分析也表明走马胎耐强光能力较弱,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综上,走马胎作为典型的阴生植物,不同的水分和光照显著影响其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70%-80%土壤持水量和20%-30%透光率最适宜走马胎的生长。此外,适当缺水胁迫有利于走马胎总皂苷的积累,可作为提高走马胎药材质量的一个潜在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面对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多数优秀企业所采用的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的介绍,针对我国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努力寻找在我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Spherical Ag nanoparticles (AgNPs) with a diameter of 20 nm or smaller were biologically synthesized using algae Parachlorella kessleri. The effect of storage conditions on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AgNPs was investigated. UV/Vis spectrophotometr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measurements revealed that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AgNPs was influenced by light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he most significant loss of stability was observed for the AgNPs stored in daylight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AgNPs stor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began to lose their stability after approximately 30 d; after 100 d,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agglomerated particles settled to the bottom of the Erlenmeyer flask. The AgNPs stored in the dark at room temperature exhibited better long-term stability. Weak particle agglomeration began at approximately the 100th day. The AgNPs stored in the dark at about 5℃ exhibited the best long-term stability; the AgNPs stored under such conditions remained spherical, with a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and stable (no agglomeration) even after 6 months. Zeta-potential measurements confirmed better dispersity and stability of AgNPs stored under thes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