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脑冷冻术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数学家托马斯·唐纳森向专门从事对人体作特殊处理的阿尔科延寿基金会提出申请,要求对他的头颅作冷冻处理。基金会一般是在临床正常死亡后作冷冻处置的,而唐纳森不希望等到那时,因他正被不治之症的脑肿瘤所折  相似文献   

2.
奇怪的遗嘱 美国有一位冷冻学教授,在他临死之前曾嘱咐家属:"我死以后,不要火化,将我的遗体放在液氮中冷冻,以备有朝一日起死回生."他在不久后死去,他家里人果然遵嘱办事,把他的遗体送进一家医疗科研单位,像标本那样冷冻了起来.在这家人体冷冻研究单位里,迄今为止共有15具男女尸体,像千年古尸和木乃伊那样赤裸裸地冷冻在大玻璃液氮试管里.  相似文献   

3.
每周缴纳10英镑,普通人死后也能冷冻盼"复活" 死后将遗体冷冻在液态氦容器中,然后等若干年后科技发达时再"起死回生",这种"复活梦"以前显然只有少数富翁才能做,譬如<美国偶像>评委西蒙·考威尔就已经签署了一份死后冷冻遗体协议,盼望未来的高科技可以在他死后若干年令他"复活".不过,美国密歇根州克林顿市"人体冷冻协会"提议的一种"冷冻复活"人寿保险协议,却可以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到死后冷冻遗体盼"复活"的待遇!  相似文献   

4.
江于 《自然与人》2014,(6):38-40
人刚死的时候,99%的细胞还是有生命的。现代医学只是没有办法让细胞重新启动,于是才出现了人体冷冻学,把刚"死亡"的人马上冷冻起来,以便医学发达时让他们复活。人体冷冻或人体冷藏技术,是一种试验中的医疗科学技术,即把人体或动物在极低的温度下冷藏保存,梦想在未来能够借助于先进的医疗科技使他们解冻后复活及治疗。下面介绍俄罗斯和美国两国专家有关人体冷冻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那么多美国研究机构的一个分水岭,也是美国发展应用数学的分水岭。在战前,大多数的数学家把应用数学视为第二流的脑力劳动,把应用数学家视为二等公民。尽管两位带头的美国数学家白科夫和维纳是卓越的应用数学家,他们在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可能除了理论物理学家之外,数学家则是需铅笔、纸,有时需图书馆以外而无须其他任何研究设备的唯一科学家了。大多数数学家至少有安定的家园。数学家的家庭,一般希望有稳定的收入,把他们的生活装扮得象科学院士世俗的富裕生活。数学家保罗·厄尔多斯,他充分利用数学家生涯赋予的自由散漫,数学研究完全占据他整整的一生。人们却称誉厄尔多斯是在生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这没有一点夸张,因为据说称誉厄尔多斯的在  相似文献   

7.
在底特律北郊一所不起眼的建筑物中放着液氮的容器中,正在经历着一场生死之战。这就是美国人体冷冻研究所存放冷冻人体的地方。这些遗体均头朝下泡在液氮中。所长皮丘金说,这样放置遗体是为了以防万一。如果设备出现故障,还可以挽救人体最重要的部分———大脑。  相似文献   

8.
胡俊美  杨静 《科学》2015,(3):35-38
米勒是早期群论学家,也是当时美国少数几位享有国际盛誉的数学家之一。他凭借深邃的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创造出大量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19世纪末,尽管数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已历经了两个世纪的蓬勃发展,但在这场洪流中闻名遐迩的美国本土数学家并不多见,米勒(George.Abram Miller,1863—1951)是其中最引人注目者之一。米勒的聪明睿智、独立的判断力与高超的创造力,使他一生在11个国家的30多种杂志上发表论文820多篇,其中约450篇为群论学术论文,其他涉及教育、数学史等各个领域,有力推动了美国的数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低温生物学家希望纳米技术有一天能令冷冻人体复活的梦想成真。纳米技术可以利用显微机器操单个原子,构建或修复人体细胞和组织。相信未来的纳米技术不仅能修复冷冻过程造成的细胞损伤,还能修复老化和疾病造成的细胞损害。一些低温生物学家甚至预测,第一例人体冷冻复苏者有可能出现于2045年。  相似文献   

10.
死后将遗体冷冻在液态氮容器中,等待若干年后科技发达时再“起死回生”。这种“复活梦”显然只有少数富翁才能做,因为每年的冷冻保存费用可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然而,美国“人体冷冻协会”提出的一种人寿保险支付协议,可以确保普通人每周只需缴纳10英镑保费,死后也能享受冷冻遗体盼“复活”的待遇。许多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如今都纷纷和“人体冷冻协会”签署了死后冷冻遗体的协议,  相似文献   

11.
正路易斯·尼伦伯格是大师级数学家,他彻底改变了偏微分方程的研究。路易斯·尼伦伯格(Louis Nirenberg)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成果最丰富的数学家之一,也是最具合作精神的数学家之一。在80多岁之前,他的工作持续引发轰动,并重塑了数学家对从细胞到市场的动力系统的理解和研究。他曾与约翰·纳什(John Nash,因2001年电影《美丽心灵》而闻名世界)共同分  相似文献   

12.
张运输 《科学之友》2009,(10):20-21
奇怪的遗嘱美国有一位冷冻学教授,在他临死之前曾嘱咐家属:"我死以后,不要火化,将我的遗体放在液氮中冷冻,以备有朝一日起死回生。"他在不久后死去,他家里人果然遵嘱办事,把他的遗体送进一家医疗科  相似文献   

13.
艾萨克·阿西莫夫郁达夫曾盛赞房龙的笔“有这样一种魔力” ,“干燥无味的科学知识 ,经他那么的一写 ,无论大人小孩 ,读他书的人 ,都觉得娓娓忘倦了。”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风格与房龙殊异 ,但它们却同样令人娓娓忘倦。例如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 ,西方国家中对“人体冷冻学”的兴趣日见其增。阿西莫夫在其《科学指南》中对此作了言简意赅的介绍 ,然后坦陈了他本人的态度 :“实际上 ,把人体完整地冷冻起来 ,即使完全可能使他们复活 ,也没有什么意义” ,“不论是通过人体冷冻法 ,或是……几乎没有人不乐意接受长生不死” ;但是 ,“如果地球…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是什么原因,在一部分人中间似乎形成了一种看法:凡数学家,必定深居简出,性情孤僻,关在书房里摆弄常人不能理解的数字和符号。事实上就绝大多数数学家来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本期刊出的《当代富有色彩的数学家——斯梅尔》一文向读者介绍了活跃在数学多个领域的当代著名数学家斯梅尔,他的学术成就及他那色彩斑斓的生活。或许斯梅尔那不安天分的秉性,正是他成功的基础呢。  相似文献   

15.
2013年,牛津大学3位哲学教授选择了死后冷冻。今年8月,比特币先驱哈尔·芬尼去世后,其遗体也被送交一家机构冷冻,期待有朝一日复活。这些新闻再次引发公众对人体冷冻技术的兴趣。现代社会,长生不老也许已不是大多数人的梦想,更多的人希望自己健康到老,寿终正寝,不要病榻缠绵。人们将战胜疾病寄托于科技的进步,如果现阶段无法治愈的疾病,希望自己能穿越到未来进行治疗。如何能让自己抵达未来?冷冻遗体以待复活,究竟是科技创新还是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16.
作者是当代著名的大数学家之一,曾参加过美国研制原子弹与核弹的早期研究工作。本文节译自他的《一个数学家的历险》一书。在这一段中,作者从科学家的角度,叙述了美国试制原子弹基地洛斯阿拉莫斯的工作情况,记载了他根据亲身经历对那里的一些主要科学家,如泰勒·费米、冯·诺伊曼等所作的评述。文中还谈到了科学家们在那里的生活与思想,也述及了作者自己对科研工作的体会与对科学思维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寒冷的作用     
冷冻的速度1912年 ,美国发明家和实业家克拉伦斯·伯宰来到拉布拉多半岛 ,对当地爱斯基摩人的生活进行观察。他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现象 ,爱斯基摩人将捕猎到的海豹肉放在冰雪中冷冻起来 ,等到再次食用时海豹肉依然鲜美可口。而当时美国虽然理论上拥有远比爱斯基摩人发达的技术 ,也能够做到冷冻肉类 ,但是冷冻的肉类化冻之后却变得无法食用。有一次 ,在看到爱斯基摩人钓到的鱼几乎是在离开水面的一瞬间就被冻得铁硬时 ,伯宰突然明白了个中原委 :关键在于冷冻的速度。当时美国冷冻食品采用慢速冷冻 ,会使食品内部产生较大的冰晶 ,从而破坏细…  相似文献   

18.
柯朗是本世纪最伟大的应用数学家之一,以他名字命名的美国柯朗应用数学研究所驰名遐迩。他的生平和成就可从《应用数学大师柯朗》一文得到了解。  相似文献   

19.
胡作玄 《科学》2003,55(6):39-42
冯·诺伊曼(J.von Neumann, 1903-1957)可能是20世纪最出名的数学家,这倒不是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工作(尽管那也十分了得),而是因为他有"电子计算机之父"的桂冠.当然,他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开创性贡献,都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无怪乎美国的<生活>杂志把他评为"千年100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在这些显赫人物中,他几乎是唯一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20.
米纳·里斯系美国一位女应用数学家。此文以回忆录形式叙述美国数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战争服务的研究工作及所取得的成就,和战争对数学发展的促进,可作为数学史读,也可供我国数学家在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