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岭杂岩残存高压不纯大理岩的确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商南试马寨秦岭杂岩中不纯大理岩的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的变质矿物组合可明显分为两期Ⅰ.方解石+白云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镁电气石+金红石+金云母;Ⅱ.方解石+低铁白云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高岭石,另有少量斜长石.通过特征矿物组合和矿物成分对比,并利用方解石-白云石地质温压计及多硅白云母压力计,获得该岩石早期变质温压条件为700℃±和》1.0GPa,属高压变质岩石.它的确定,为进一步阐明秦岭造山带核部新元古代高压变质岩带的存在及其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北祁连山含镁纤柱石高压泥质岩及其对古大洋俯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祁连山发育有缝合带是一条典型的早古生代大洋型俯冲带。针对该缝合带中首次发现的含镁纤柱石高压泥质片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矿物学研究。根据平衡矿物组合,利用THERMORCAL(V3.23)计算出镁纤柱石+石榴石+硬绿泥石+多硅白云母组合稳定的温压条件为P=2.2~2.5GPa,T=530~580℃。利用纤柱石和硬绿泥石的稳定范围,确定了北祁连山早古生代大洋冷俯冲的地热梯度的范围为6.5~7.5℃/km。该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早古生代时期大洋俯冲带的热结构及其高压变质岩石的脱水过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北中部造山带西望山地区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过程研究有助于揭示华北中部带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基于对宣化西望山地区基性麻粒岩的详细岩相学观察与矿物化学分析,识别出3期变质演化阶段:早期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金红石+石英;峰期变质阶段(M2)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钛铁矿+熔体;晚期降压阶段(M3)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钛铁矿+磁铁矿。对基性麻粒岩的相平衡模拟研究表明,峰期变质阶段(M2)的温压条件为940~1 000℃,12.4~14 kbar;峰期后降压阶段的温压条件为660~760℃,5~6.2 kbar;构成一条降压冷却的顺时针P-T轨迹。本次研究表明西望山基性麻粒岩经历了高压-超高温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和视剖面图模拟计算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沉积混杂岩带中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和黑硬绿泥石片岩的变质特征进行研究。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峰期矿物组合为多硅白云母+绿泥石+钠长石+石英+榍石,峰期条件为366℃/6.4 kbar;黑硬绿泥石片岩峰期矿物组合为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钠长石+石英+榍石+钛铁矿,峰期条件为363℃/6.1 kbar,黑硬绿泥石为峰后降温减压阶段的产物。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的沉积混杂岩变质温压条件达到了高压绿片岩相,指示俯冲深度21~23 km,地温梯度15~18℃/km,其变质特征与俯冲洋壳被上部地幔楔刮削进入增生楔系统经历变质作用形成的低级变质岩十分相似。结合前人年代学数据,研究认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地区的沉积混杂岩在增生楔深部经历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形成于单一的特提斯洋洋壳向欧亚大陆南缘俯冲的构造体制之下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时期。  相似文献   

5.
白云母是泥质和泥砂质及相当成分变质岩中常见的变质矿物,它们的一些特征与变质作用密切相关,尤其是多硅白云母,它是低温高压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之一。多硅白云母是白云母(KAl_2[Si_3AlO_(10))(OH)_2)——绿鳞石(K(Mg、Fe~(2+))(Al、  相似文献   

6.
对高压变质二氧化硅的典型矿物──柯石英进行了晶体学研究,确定了理想柯石英的结构模型,据此绘出理想柯石英的四元环堆积模拟图并计算出晶胞参数,与实测天然样品的X衍射面网指标经计算所得的晶胞参数对比,估算出高压变质柯石英的受压敏感方位是a轴方向;采用共价配住势模式计算出不同温压条件下键长、键角的变化,探索了柯石英与石英相互转变的分子动力学问题,估计出柯石英的相变压力约为3.9GPa,并对石英柯石英的可逆互变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解释,这对高压变质二氧化硅矿物的成固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肃北山榴辉岩矿物特征及温压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肃北山榴辉岩中矿物组合形成于四个不同阶段;(1)以柯石英为代表的早期超高压阶段;(2)以绿辉石+石榴石平衡共生组合为代表的主期高压阶段,(3)以单斜辉石+角闪石+斜长石交生组合为代表的晚期较高压退变阶段;(4)以绿泥石+斜长石为代表的后期叠加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天山彩霞山一带麻粒岩的发现和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在新疆中天山彩霞山一带元古代地层中发现麻粒岩.根据麻粒岩的主要组成矿物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斜长石、角闪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重点讨论了各主要造岩矿物的形成条件,并对麻粒岩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初步计算.结果表明:麻粒岩形成经过两个阶段,麻粒岩形成于0.88~1.17 GPa,880~890℃条件下;角闪石-斜长石退变组合形成温度620~640℃,压力0.30~0.37 GPa.  相似文献   

9.
徐家堡子地区以黑云英云闪长质片麻岩(2.47Ga)为围岩的上壳岩(〉2.98Ga)包体中,发育几条近东西走向的韧性变形变质带(2.7Ga)。研究表明,该韧性变形变质带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均呈舒缓波状,发育糜棱叶理,矿物线理和S-C组构。带内的糜棱片麻央矿物成分复且多世代矿物共存,变形前以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和石英矿物组合为代表,形成温度为500~520℃,压力为0.4GPa;韧性变形同期以夕线石,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河南信阳龟山地区变余糜棱岩中不同产状的石榴石、黑云母及白云母等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反映的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研究,建立了区内变余糜棱岩热-构造演化的三阶段模式:(1)原岩的深部加热和抬升;(2)中深部走滑剪切和逆冲推覆;(3)浅表层脆性断裂和火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碧溪岭超高压榴辉岩主要由石榴石、绿辉石、柯石英/石英、蓝晶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黝帘石、滑石、角闪石组成.含滑石变斑晶的榴辉岩样品中石榴石变斑晶在背散射图像中可观察到深浅不一的两种色调.深色部分比浅色部分含有更高的XMg.矿物结构关系显示岩石可能曾经含有硬柱石.峰变质阶段后,随着温度和压力下降,硬柱石分解,形成...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南墅地区孔兹岩系变质矿物的成因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南墅地区孔兹岩系的变质矿物具有多成因、多世代的特征,并经历三阶段五幕的变质作用,形成了以Sil Gt Gord Bi Kf PI Q为代表的共生矿物组合。通过对主要变质矿物成因及演化特征的分析,结合温压计估算,确定该区孔兹岩系峰期变质作用为700-750℃,压力为0.6-0.7GPa,变质程度达角闪麻粒岩相。确立pTt轨迹具顺时针演化特点,反映一种陆-陆碰撞造山带式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3.
辽西太古代“建平变质杂岩”的变质作用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平变质杂岩”是辽宁省西部太古代的最下部的地体,它由连续性很差的表壳岩、TTG岩石及其它深成侵入岩构成。基本岩石类型有镁铁质岩石(包括角闪岩、辉石岩、斜长角闪岩等)、麻粒岩、紫苏花岗岩、片麻岩及少量的超镁铁质岩和磁铁石英岩。常见且主要的矿物相是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角闪石、斜长石和石英。岩相学研究确定了指示变质作用不同阶段的三个变质反应的存在,并且它们与推测的矿物相的转化关系吻合,结合地质温压的限定,本文得出了本区太古代末期的强烈的变质热事件的反时针的P-T-t演化轨迹,并推测出此变质热事件与大量的岩浆增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位于大别造山带北部的晓天—磨子潭断裂带分隔了北大别高级变质带和北淮阳浅变质带.该断裂带由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正断层组成,两者具有基本一致的NW—SE向走向.脆性正断层叠加在韧性剪切带之上,控制了其北侧的早白垩世火山岩盆地的发育,为大别造山带早白垩世穹窿过程中的伸展断层.晓天—磨子潭韧性剪切带叠加在北大别灰色片麻岩之上.糜棱岩中的矿物变形温度估计(600—650℃)、基质多硅白云母探电子针分析及压力计算(约1.1GPa),指示韧性剪切带形成于高角闪岩相的下地壳深度,为造山带同碰撞折返边界.韧性剪切带糜棱面理上的矿物拉伸线理侧伏角自东向西逐渐由水平过渡到近倾向.露头构造、显微构造及石英C轴组构皆指示该韧性剪切带具有上盘向北西的运动方向.韧性剪切带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指示,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岩片的折返是向南东的斜向挤出,并兼有折返岩片以东端为枢纽的逆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5.
缅甸帕敢地区含硬玉富钙榴辉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缅甸帕敢地区新发现一种榴辉岩,其全岩化学成分中CaO>15%,主要组成矿物石榴石的X Ca >0.9,另一主要组成矿物绿辉石中硬玉端员含量约40%,结构为粒状柱状变晶结构.温压计算结果(750℃,2.7GPa)说明其形成于高温高压的环境.建议称其为"钙铝榴辉岩",以与相对富铁镁的榴辉岩和辉榴蓝晶岩相区分.钙铝榴辉岩的发现丰富了榴辉岩的研究内容,且进一步证明印度板块东部与扬子板块的碰撞带是一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16.
中天山北缘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天山北缘早石生代构造混岩中青铝闪石、多硅白云母等高压矿物的首次发现,认为该带是一条高压低温变质带。本运用了现代有限应变测量,磁组构和岩石组构等方法,对该混杂岩带进行了详细的构造变形研究。最后讨论了该混杂岩带的形成机制、时代、运动学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7.
以弱变形的变质岩和糜棱岩中呈构造残斑形式存在的特征变质矿物及其矿物组合为基础,在研究区划分出十字石-蓝晶石带和矽线石带。从而揭示出研究区在糜棱岩化以前曾经历过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历史。利用各种方法估算出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为:500~640℃,0.3~0.5GPa。  相似文献   

18.
视剖面图地质温压计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地质温压计,在岩石学和成因矿物学研究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视剖面图中,矿物组合稳定域、矿物含量和矿物成分等值线等方法均可用于估算岩石形成的温压条件。本文介绍了视剖面图地质温压计的基本原理,以实例探讨了这3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了热力学相平衡模拟的影响因素,为该温压计的地质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表明,视剖面图地质温压计是目前估算岩石变质作用温压条件及p-t轨迹最好的地质温压计,其中矿物成分等值线是最为有效的方法。视剖面图地质温压计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新疆西南天山高压-超高压(HP-UHP)变质带为一NEE-SWW向延伸的古俯冲增生杂岩体,其4个岩石组合对应于两个不同的构造环境.榴辉岩组合Ec1为变碱性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一致;Ec2微量元素成分特征类似富集型大洋中脊玄武岩(EMORB);蓝片岩组合Bs1微量元素则显示NMORB特征,上述组合应形成于海山环境.岩石中普遍发育的碳酸盐矿物以及绿辉石石英岩条纹/团块应源于上叠在玄武岩质海山之上的沉积物.Bs2则显示CAB地球化学特征.海山及其携带的远洋沉积物倾没于俯冲带内,在此过程中侵蚀并裹挟发育于活动大陆边缘的CAB物质或其再沉积产物和海沟沉积物,一起遭受高压至超高压变质作用后折返.各岩石组合空间上的交叠并置显示昭苏高压-超高压变质带是在洋壳俯冲过程中,海山玄武岩、火山弧玄武岩、深海和海沟沉积物经构造混杂交叠形成的俯冲增生杂岩体.  相似文献   

20.
河南鲁山太华群的麻粒岩相变质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鲁山县西部太古界太华群中存在辉石麻粒岩(Opx—Cpx—Gar—Plag)以及其它麻粒岩相变质岩(石榴石斜长辉石岩和硅线石榴片麻岩)。该变质地体在其发展演化中遭受过麻粒岩相交质作用。其温、压条件大约为:T=680—720℃,P=8—10千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